首頁 > 人類文史 > 福建省人傑地靈,爲何古代官員卻不願去那裏做官?

福建省人傑地靈,爲何古代官員卻不願去那裏做官?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9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福建是個怎麼樣的地方?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自古以來,人們都想去好地方生活,何況去那裏當官?一個國家入侵別的國家,當然也要佔領好地方了,這個道理誰都知道。但我們中國有個省,這裏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但在古代,人們不願去那裏做官,在近代,日軍侵華時,也不願佔領,卻是爲何?

(一)人傑地靈

你說這個省人傑地靈,有何爲證?咱們先來看看這個省自古以來出了多少歷史名人吧(只說最著名的):朱熹、蔡襄、柳永、李贄、鄭成功、林則徐、嚴復、辜鴻銘、林覺民、冰心、鄧拓、林語堂、鄭振鐸、林徽因、陳景潤、林巧稚、高士其、陳嘉庚、余光中、舒婷、汪國真、劉再復、陳希我等。

也許只從這些名人中,你已經知道是哪個省了,不錯,就是福建省。福建出了很多人傑,地能不靈嗎?福建依山傍海,同寶島臺灣隔海相望,風景秀麗,物華天寶。不說別的,一個武夷山(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可以秒殺全國多少風景名勝?一個廈門,可以秒殺全國多少現代化城市?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省,在古代,人們不願去那裏做官;上世紀,日本侵華,也不情願佔領,咱們就來分析分析是什麼原因。

(二)蠻夷之地

北宋時有位著名學者叫方勺(蘇東坡的朋友)曾在文中這樣說過:

“朝廷爲立賞添俸甚優,而邑官常缺不補。他官以職事至者,率不敢留,甚則至界上移文索案牘行遣而已。”

方勺說當時有個地方,官員常常空缺難以填補,很少有人敢在那裏長期逗留,即使官員奉朝廷之命過去任職,也只是停留很短的時間,然後就匆匆離開了。這個地方就是福建。

福建省人傑地靈,爲何古代官員卻不願去那裏做官?

在古代,許多讀書人都有個終極目標,就是做官,當官是人們改變命運的最佳機會;好男兒志在四方,到外面做官,也是儒生胸懷天下的標誌。但許多人寧可不當官,也不願去福建。即便像蘇東坡,一生幾經貶謫,在近十個地方爲官,甚至到過嶺南、海南,但都沒有到過福建。

首先是因爲,福建在歷史上的很長時期內被認爲是蠻夷之地。福建自古稱“閩”,漢字是表意的,“閩”就是門內供着一條蛇。古人稱蛇爲長蟲。漢代許慎編寫的我國最早的一部字典《說文解字》中就曾說:“閩,東南越。蛇種。”傳說福建古時因多蛇,當地氏族以蛇作爲圖騰崇拜,所以被稱爲“閩”。如今,福建省的南平市延平區樟湖鎮和漳州、長汀等一些地方仍有崇蛇風俗,泉州市南安詩山仍有蛇山廟在。

據近代考古發現,古閩地生活的人曾叫七閩族。《周禮》上有“職分七國”之說,即古閩地是由七個部族組成的,是周天子華夏國的附屬國“七閩國”,或稱閩方國。《周禮》把古閩地同蠻夷並列:“四夷、八蠻、七閩、九貉、五戎、六狄”,東漢經學家鄭玄也曾這樣解釋:“閩,蠻之別也。”

不管是在正史和野史中,古福建留給人們留下的印象是:閩乃蛇種,以蛇爲圖騰,蠻夷之國,化外之地。

上古時期,中原人們對古閩地毫無認識。其實閩地背靠仙霞嶺山脈、戴雲山脈、武夷山脈,面向南海,這樣自然形成北方民族入侵的天然屏障,獨居一隅,其實是比較富庶的地方。只是古時,中原文化歷來就有排外情緒,把周邊少數民族統統稱之爲“夷、蠻、戎、胡、狄”等等。

福建的歷史很久遠,在秦始皇時,他就曾“南平百越”,秦王朝在閩越故地設置閩中郡。到西漢初年,劉邦也曾在公元前202年立閩越王,從而形成閩越國。

到了漢武帝時期,處在閩地的閩越國已經比較強大,進入鼎盛時期的西漢王朝,決不容許邊遠地區政權的日益壯大。於是,漢武帝在擊敗北方匈奴後調遣數十萬大軍才滅了閩越國。此後,閩越之地更受中原王朝的“輕視”,中原人自然都不想到那裏去,甚至是當官。

不過,古時福建的氣候環境也確實不適宜中原人居住。中華文明起源於黃河流域,發祥於中原地區。古代福建地區則有大批的原始森林,其環境、氣候同中原迥異,對於那時的內地人,那裏存在着幾個嚴重問題:炎熱潮溼的氣候;蚊蟲、蛇鼠的叮咬,還有瘴氣的肆虐。

《三國志·郭嘉傳》中,郭嘉曾經有一句話:“吾往南方,不能生還”,大體就是說南方氣候太惡劣了,自己身體不好,去了必死無疑。由此可見,古人對福建有很多忌諱和恐懼感。

福建省人傑地靈,爲何古代官員卻不願去那裏做官? 第2張

(三)閩道之難

福建的氣候環境是決定人們不想去那兒定居的重要因素,而事實上,還有一個更大的原因,福建特殊的地形地勢,就是通往福建的路途問題。像古時的四川一樣,即便四川被稱爲天府之國,但鑑於“難於上青天”的蜀道,中原人也是不太願意去的,劉備等人的入蜀都是迫不得已。那時,四川往往做爲中原王朝的一個大後方,在萬不得已時纔會去避難的。比如唐朝時,朝廷遇難都會往四川跑,唐玄宗就是一例。

福建是中國東南丘陵的核心地帶,其密佈的羣山和靠山面海的特殊地形,讓它在漫長的歷史上,都和中國的主體部分有着很大的差異。福建跟外界的通道之艱險也絲毫不亞於四川,中原人進入福建甚至比進入兩廣地區要難得多。

福建雖然幾乎被浙江、江西、廣東這幾個省份包圍着,但它卻似乎是一個充滿迷霧的獨立“王國”。在遙遠的秦漢時期,統治着其周邊地區的中央朝廷,也被攔在了福建的外側。沒有人能清楚詳細地知道這個獨立王國裏的事情。

西漢時的福建屬於會稽郡,而會稽卻位於整個郡的最北端,福建境內甚至只有一個縣,可見當時福建除福州外恐怕都是化外之地。當時前往廣東有不少條路線,但前往福建卻是層層疊疊連綿不絕的山脈。比如武夷山脈,就像福建的守護聖山。它的西坡是斷裂層,有着明顯的斷崖。陡峭的巖壁,正是軍事上的優質防禦陣地,讓很多試圖入主福建的軍隊知難而退。

福建中部也是重巒疊嶂,這裏的山地是由三個斷開的山脈構成的,從北至南分別爲洞宮山、鷲峯山、戴雲山,和博平嶺。這一系列山脈,是位於福建腹地的第二道閘門,也完全不適宜人類大規模定居。在福建的早期歷史上,這些地區除了一些散碎的部落以外,幾乎沒有什麼人煙。連從北方南逃的難民,也不願意在此多做停留。

福建東面,即使到了沿海地帶,地勢稍爲平緩,但山地仍然是存在的。

福建的山一層又一層,對古人來說當然是噩夢。山間還分佈着一些險要的關隘,據《福建省交通志》載,福建全省曾有89關、376隘,只要把住這些關隘,外面人是難進入福建的。

歷史上,最早對福建進行成功的攻略嘗試的,是漢武帝。儘管在秦始皇時期,已經通過郡縣制將全國各地納入帝國的統治,其實並沒有能夠很好地把福建管理起來。由於福建各地的山地密集,比起廣東更爲誇張,幾乎沒有什麼可以供大規模軍隊使用的大型河谷和平地,軍隊難以長期停留,只能任由表面上歸降的福建土王擔任郡縣長官,管理當地行政。

而這些口服心不服的地方勢力,一旦找到機會就會反叛。吸取了秦始皇的教訓,漢朝的皇帝們也嘗試着對福建進行有針對性的征服。然而問題在於,山地的阻隔仍然是現實存在的一大難題,所以漢初對福建的軍事行動並不順利。

直到漢武帝時期,他對福建的征服幾乎和他對西域的征服同時拉開了帷幕。然而,即使是軍事實力如此突出的漢武帝,也沒能完全獲得福建的控制權。雖然後來他們將閩越王室遷走,但仍沒有能建立起有效的地方政府,一直到了漢武帝死後才勉強設置了第一個縣。

到了南宋之後,注重閩浙經略的趙氏朝廷將仙霞嶺路線設爲官道,整修爲石路,並建設關隘重點把守。至今人們都還能看到仙霞關的遺址。福建已經改變了北宋之前大片土地未開發的情況,生存環境有了很大的改變。

還有一點,自南宋以後,歷史上的多次“衣冠南渡”,福建因爲自然條件惡劣,卻相對少了人患,得到了不少有志之士的青睞,一些不願參與世俗紛爭的人開始陸續遷往此處,這裏也因此得到了極大的開發。比如南宋恭宗被俘虜之後,陸秀夫等人就在福建擁立了少帝宋端宗趙昰。

福建省人傑地靈,爲何古代官員卻不願去那裏做官? 第3張

這樣,南宋以後,福建省開始發跡,可謂人傑輩出,比如哲學家朱熹、民族英雄李綱、哲學家李贄等人物,對中國的歷史發展都有着巨大的影響和貢獻。

(四)嚇倒日寇

但是到了近代,自1931年日本全面發動侵華戰爭開始,日寇在中國佔領了大片地區,主要是東北、華北、中原、江南、華南,以及華東和東南沿海地區,有不少省都幾乎全部淪陷,在福建周圍的省份也大都被佔領,比如安徵省81.9%淪陷,浙江省78.6%淪陷,廣東省70.3%淪陷,江西省63.5%淪陷,卻唯獨幾乎沒有佔領福建(福建僅淪陷百分之十幾),這又是爲什麼呢?

最主要的也是因爲福建的道路艱險,嚇倒了日本人,使他們不願冒太大的風險去佔領福建。

當然還有別的原因。福建人向來富有冒險精神,歷史上匪患嚴重,所以福建客家人形成了一些自保武裝,修築了很多堅固的碉樓、客家土樓,比如著名的圓寨、圍龍屋、走馬樓、四角樓等,他們自衛意識很強。日軍本來兵力有限,想要攻下福建省,必然付出非常大的代價。鑑於這個原因,日軍也是不敢佔領福建的。

還有,福建境內,山地、丘陵佔全省總面積的80%以上,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這樣多山的地理環境,不但使日軍望山興嘆,也使他們降低了征服慾望,他們要的可不是山,而是財富。

在當時,封建因交通等原因,顯出一定的封閉性,全國自洋務運動以來的工業化對這裏影響很小,鐵路、公路難以通過,港口碼頭又鮮有修建,外地人對這裏的投資也少,即便當地人也紛紛下南洋尋找生計。面對這些現實,日本人當然也不太感興趣。最後是,由於地質條件的決定,福建沒有容易開發的鐵、煤炭、石油等重要的戰略資源,這些對狡猾的日本人也是缺乏吸引力的。

福建省人傑地靈,爲何古代官員卻不願去那裏做官? 第4張

總之,因爲交通的艱險、福建人的自衛意識強、多山的環境、不發達的工業等因素,使日軍不敢或者不情願大力佔領福建。

今天的福建已經告別過去,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所言不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