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長平之戰後上黨不但沒有落到秦國手裏 而且是落到這個常敗國手裏

長平之戰後上黨不但沒有落到秦國手裏 而且是落到這個常敗國手裏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6.3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長平之戰後的事情,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長平之戰後上黨不但沒有落到秦國手裏 而且是落到這個常敗國手裏

衆所周知,秦趙長平之戰,近百萬大軍上陣,最後死傷數十萬,以趙國失敗落下帷幕。長平之戰是秦國和趙國爲爭奪上黨地區而發生的一場大戰,秦趙都是當時最有實力的兩個大國,所謂一山不容二虎,這場大戰遲早要打。既然趙國戰敗了,秦國大勝,想來上黨地區落入秦國之手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但是,歷史不是想當然的,長平之戰後,上黨並沒有落入秦國之手,相反卻到了韓國手中(不能說是嚴格意義上的全部上黨地區)。這是怎麼回事呢?

長平之戰後上黨不但沒有落到秦國手裏 而且是落到這個常敗國手裏 第2張

上黨地區本是春秋時晉國的地盤,戰國時三家分晉,上黨也被三分了。韓國據有上黨地區的西部邊緣地帶,秦國在秦昭襄王時期國土已經和上黨地區的西部邊緣地帶接壤了,上黨是兵家必爭之地,秦國怎會允許韓國擋在自己的面前。公元前262年,秦伐上黨,韓國控制下的上黨郡首先被髮難。韓國無法守衛上黨,故而上黨地區的韓國守將就歸順趙國了,趙國於是接納了上黨,《史記·趙世家》:孝成王四年(前262年)“韓氏上黨守馮亭使者至,曰:‘韓不能守上黨,入之於秦。其吏民皆安爲趙,不欲爲秦。有城邑十七,願再拜入之趙,財王所以賜吏民。’王大喜,……趙遂發兵取上黨。”但秦國大軍仍舊進軍上黨,於是,演變爲了秦趙兩國在上黨地區的大戰。在上黨地區的長平一帶(今山西省晉城高平市西北)。最終,趙軍戰敗,秦國獲勝進佔長平,此戰共斬首坑殺趙軍約45萬。沒錯,戰後秦國進佔了長平。長平之戰後,白起本擬乘勝滅趙。但是,秦昭襄王並沒有採用白起的建議趁機括大戰果、一舉滅趙的建議,而是允許趙國割地求和。秦軍撤退之後,趙國卻撕毀了停戰協議,拒不交給秦國城池,秦王大怒,命令秦軍攻打邯鄲,但是被五國聯軍在邯鄲城下大敗,聯軍乘勢追擊直到函谷關,上黨也是那時候失去的。

長平之戰後上黨不但沒有落到秦國手裏 而且是落到這個常敗國手裏 第3張

故而,上黨還是沒有到秦國的手中,但是既然是五國聯軍敗秦,收復上黨後,上黨當然被物歸原主了(韓國)。《史記·韓世家》記載:二十六年,秦悉拔我上黨。這說明長平戰後,這裏被聯軍奪回後,上黨和長平是屬於韓國的,十一年後被才被秦國第二次佔領。

長平之戰後上黨不但沒有落到秦國手裏 而且是落到這個常敗國手裏 第4張

有人說,長平之戰是趙國給韓國背了鍋,趙國多年經營毀於一旦,估計秦趙兩國都沒想到雙方會在長平死磕,誰也不讓步。但是,秦趙兩個大國終究有一戰,秦國國力本就佔優,碰巧趙國是個剛上臺、還年輕氣盛的“趙孝成王”,而秦國卻是個老謀深算的“秦昭襄王”。話說,秦昭襄王跟打了雞血似的活了那麼長的時間,趙國從趙武靈王到趙孝成王都換了三茬人了,秦國還是老江湖,廟堂上的實力也就高下立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