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成也伯顏,敗也伯顏”,其中的伯顏到底是誰?

“成也伯顏,敗也伯顏”,其中的伯顏到底是誰?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4.2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元朝一前一後有兩個伯顏,都是權傾一時的大人物,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前面這個伯顏是元世祖忽必烈時期的大臣,對元朝的建立和鞏固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後面這個伯顏是元順帝時期的權臣,擅權專政,倒行逆施,推行極端的民族壓迫政策,加劇了社會矛盾,動搖了元王朝的統治根基。將兩個人相比較,所以纔有“成也伯顏,敗也伯顏”之說。

“成也伯顏,敗也伯顏”,其中的伯顏到底是誰?

忽必烈愛將伯顏

元朝初年的伯顏是元世祖忽必烈的愛將,擔任過中書左丞相、同知樞密院事(主管軍事的部門二把手)等職務,是文武兼備的複合型人才。他謀略深遠,善於帶兵用兵,號稱“統二十萬大軍,如統一人”。1274年,伯顏率軍30萬進攻南宋,在丁家洲與南宋奸相賈似道率領的宋軍展開決戰,大敗宋軍,乘勝直逼南宋都城臨安,迫使宋恭帝、謝太后歸降,基本實現了國家統一。元軍佔領臨安後,伯顏下令封存國有府庫賬簿,指派專門機構管理。並嚴禁軍士入城擄掠,膽敢違令者軍法從事!

伯顏律己治軍都極爲嚴格,率軍北歸時,隨身物品只有衣被,別無他物。回到朝廷,一字不說自己的功績,深得朝廷上下敬重。後來伯顏又數次平定元朝內部叛亂,並受忽必烈遺命,扶立元成宗鐵穆耳即位,對元朝初年政局的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元仁宗當政時,應儒學大師王約的請求,爲伯顏在杭州建立了祠堂(忠武王廟,即元丞相伯顏祠也),姚靖在《西湖志》裏寫了建祠理由,就是伯顏進軍臨安城下,等着宋朝君主投降,沒有妄動刀兵,屠戮百姓,杭州百姓爲此建祠。

元順帝時期的伯顏是個臭名昭著的人物,他在權臣燕鐵木兒死後獨攬大權,剷除燕鐵木兒之子唐其勢、塔剌海,毒殺皇后伯牙吾氏(燕鐵木兒之女),震懾皇帝和百官,形成了說一不二的朝堂威勢,他的封號、官銜加在一起長達246個字,在元朝歷代宰相中前所未有。他是蒙古貴族守舊派代表,曾對元順帝說:“陛下有太子,不要讓他讀漢人書。漢人讀書,實在太欺負人了。”

“成也伯顏,敗也伯顏”,其中的伯顏到底是誰? 第2張

影視劇中的元順帝

有一個官員建議廢除科舉,正中伯顏下懷,他逼迫皇帝下詔停止科舉取士,把各地儒生的宿舍改爲軍營,下令禁止漢人、南人學習蒙古文字,中央、地方部門的長官全部由蒙古人、色目人擔任,堵塞漢族士人的晉升通道。後來因爲廣東、河南等地爆發起義,伯顏趁機下令漢族人不得擁有兵器、馬匹,甚至連農用鐵禾叉都被禁止使用,以防造反。

“成也伯顏,敗也伯顏”,其中的伯顏到底是誰? 第3張

影視劇中的權臣伯顏

更過分的是,伯顏還提出過一個瘋狂至極的想法,即殺盡張、王、劉、李、趙五姓漢人,以此來消除漢人“造反”的隱患。多虧元順帝和許多大臣堅決反對,他的這一罪惡想法纔沒有得以實施。伯顏的倒行逆施,最終引得天怒人怨,他的侄子脫脫與元順帝聯手,乘伯顏外出遊獵之機發動政變,將其貶黜到外地。伯顏最終在流放途中病死,結束了罪惡的一生。

伯顏的殘暴行徑,折射出了元朝民族壓迫政策的深刻烙印。元朝建立伊始,就將治下的百姓劃分爲四個等級,即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北方漢族與契丹、女真等民族)與南人(即新徵服的南方漢族),漢人、南人地位低下,受到的歧視、壓迫較重。這種壓迫是制度性的、長期性的,有確鑿的事實依據。但民間流傳的一些極端說法,摻雜了虛構成分,有以偏概全的現象。

比如流傳的“漢人結婚,新娘的初夜權必須給蒙古人”這類說法,在元朝頒佈的法令中沒有此等條款,在正史中也沒有任何記載。如果真有此等惡事,明朝編寫的《元史》一定會有所記述,這更體現了推翻舊政權的合理性。而且真有此等政策,極其看重女子貞操的漢族百姓如何能夠忍受,元朝可能更早就滅亡了。所以制度法令層面,元朝不可能有這種混賬透頂的規定。但看了伯顏的行徑,也不能排除在當時個別地方、個別蒙古權貴身上,會出現此等惡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