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爲何本是商鞅靠山的秦孝公,最後卻害了他?

爲何本是商鞅靠山的秦孝公,最後卻害了他?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8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爲何商鞅恩重於國卻遭受極刑?不懂急流勇退,恩主也是苦主,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秦孝公即位之後,深受秦國疲弊之苦,於是就勵精圖治,想要讓秦國變強,不再處處受限於諸侯。此時,衛鞅的到臨讓秦孝公大喜,兩人暢談許久,大有相見恨晚之意。

爲何本是商鞅靠山的秦孝公,最後卻害了他?

衛鞅的理念讓秦孝公看到了一個讓秦國變強的機遇,於是他大力支持商鞅,甚至在太子犯法的時候也站在商鞅這邊,處罰了太子的老師。

秦國通過“商鞅變法”,國力大增,同時也穩定了秦國的統治。然而爲秦國崛起付出汗馬功勞的商鞅,卻在晚年遭到五馬分屍的極刑,使一世榮華,頓時化爲烏有,即使是死後仍罵聲不絕。

這又是爲什麼呢?這主要是因爲他不懂得急流勇退,而觸犯了原來是他強有力的靠山秦孝公。

當初,他爲孝公斷然採取極其嚴厲的政治改革措施,雖爲秦國政治清明、富國強兵做出了很大貢獻,但改革也觸動了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一時間在朝野上下樹起了數不清的政敵。有孝公支持,政敵對他也無可奈何。當時他也使孝公感到威脅。《戰國策》中記載:“孝公疾起,傳位商君,商辭而不受”。是孝公生前故意傳位,以試他心,可見商鞅已見疑於秦孝公。

此時他最好的做法就是和范蠡一樣,在功成名就之時急流勇退,隱遁避險。當時看透這件事的趙良,就引用“以德者榮求力者威”的典故來力勸商鞅隱退。可商鞅雖然“進”有餘,讓秦國這輛戰車在歷史的車輪下快速前進,但是在“退”字上欠火候,不以爲然固執己見。

爲何本是商鞅靠山的秦孝公,最後卻害了他? 第2張

最終,秦孝公將他一步步架空,政敵也伺機報復,當秦孝公還在的時候大家還要考慮秦孝公的態度而不敢大作周章。而當秦孝公一去世,反對派們在新王即位後,紛紛策謀陷害他,終以謀反罪名處以極刑。

功高震主者身危,名滿天下者不賞。當一個人名利、權位志得意滿的時候應該見好就收,要有急流勇退的魄力,明哲保身的態度,才能活的長久。自古以來,凡在進退上處理不當者,都會使一生功績毀於旦,身敗名裂,遺恨永年。

商鞅之所以慘遭毒手,是他太不識時務,只知進,在自己得罪了大半個朝堂的時候還身居高位不是退隱,故而引起衆怒,更何況是當初受過他刑罰的太子即位新王,所以商鞅不死將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