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北周宇文家族的豪門紛爭,揭祕那些亂世中的大人物

北周宇文家族的豪門紛爭,揭祕那些亂世中的大人物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編先來說一下南北朝末期的大背景:南朝爲前後更替的宋、齊、樑、陳4個南方政權,西元557年南陳取代南樑而成立;北朝原先是隻有一個獨自盤踞於北方的北魏政權,後來北魏皇室將國家分裂爲了東北的東魏和西北的西魏,公元550年北齊取代東魏而成立,公元557年北周取代西魏而成立。

北周宇文家族的豪門紛爭,揭祕那些亂世中的大人物

北周的政權更替如走馬燈一般,僅有24年的統治時間(557年—581年)。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北周宇文家族的豪門紛爭,在這24年中,北周大臣宇文護把持北周朝政達15年之久,真可謂是亂世中的鐵腕人物。

宇文護(513~572年),字薩保,代郡武川(今內蒙古武川縣)人,鮮卑族。南北朝時期北周權臣,是北周文帝宇文泰之侄,邵惠公宇文顥第三子。

宇文護是叔父宇文泰一手提攜起來的,西魏時,宇文泰急於扶持家族子弟安插到朝堂軍隊的重要位置,而宇文護又生的端正穩重,舉手投足之間透露着良好的教養,深得宇文泰喜愛。

於是就先把宇文護安排到軍營歷練,宇文護深知雖然叔叔有意提攜他,如果自己沒有功績也必定落人口實,所以每次與東魏交戰他都身先士卒,一馬當先,屢屢立下赫赫戰功。宇文泰多次誇讚宇文護的志向氣度都非常像他。

宇文泰執掌西魏政權之後,宇文護就成了他的左膀右臂,長期隨他東征西討,立下了許多汗馬功勞。公元556年,宇文泰撒手人寰,由於諸子尚且年幼,朝政大權自然就全部都落到了宇文護的手中。

宇文護在這個關鍵時刻處變不驚,一面整肅綱紀,一面撫慰衆臣,於是衆心乃安。把宇文泰安葬之後,宇文護又託言天命所歸,派人勸說西魏帝禪位於宇文泰的兒子宇文覺。西魏帝懼怕宇文護的權勢,只得下野,交出玉璽。執掌大權的宇文護便擁立宇文覺即位稱周天王,建立北周,取西魏而代之。

北周閔帝宇文覺登基之時才年僅16歲,他的性格卻非常的果敢勇毅,也非常的有遠見。但是當時朝廷的大權掌握在擔任大司馬宇文護手中。這個少年皇帝顯然沒被他放在眼裏,因此閔帝對他非常痛恨而"深忌之",並且下定了決心除掉他。

正巧在這個時候,有幾個宇文泰還在世時的輔佐的大臣,如司馬孫恆、司空李植等人也對宇文護的獨斷專權而深感痛恨。他們也同時看出了宇文護想要謀權篡逆的行頭。於是他們又找到了於弗鳳,張光洛,元進等人一同商議,計劃除掉宇文護。哪知這個張光洛卻臨時叛變,將誅殺的計劃偷偷的告訴了宇文護。

北周宇文家族的豪門紛爭,揭祕那些亂世中的大人物 第2張

事後宇文護由於掌握大權,於是便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將李植遷到了梁州(即今陝西漢中縣)擔任刺史,而孫恆則被遷放到潼州(即今四川綿陽縣)擔任刺史。這兩個人雖然被遠遠地調離了京師,但這依然沒有能夠改變他們想要除去宇文護的決心。

他們仍然在私下地計劃着,可他們萬萬沒想到,他們未曾識破的奸細張光洛又將他們的計劃給泄露了。張光洛在獲得消息過後立馬將將它轉報給了宇文護。此時宇文護可不再像前一次那樣心慈手軟了,他立即調兵遣將,派人去捉拿了乙弗鳳,元進等人。緊接着又驅散了皇宮的宿衛兵,派心腹將領賀蘭進宮將北周閔帝宇文覺囚禁於舊宮之中。

然後召集宮中大臣,言北周明帝荒淫無度,悖忌親族,今日寧負略陽,不負社稷。也就是說他要廢掉北周閔帝。雖然做北周閔帝是一個聰慧過人,將來會很有作爲的皇帝。不料想只因爲看不慣宇文護的獨斷專權,得罪了宇文護而遭此下場。朝中的公卿都懼怕宇文護的權勢,於是皆言:此乃公之家事,敢不惟命是從。

隨後宇文護便命令心腹賀蘭祥將在位還不足10個月的北周閔帝弒殺,並且還不能以皇帝的禮儀去下葬。他還將李植,孫恆等着回宮中一併殺害。甚至還將身爲北周功臣的李植的父親李遠及李植的幾個弟弟也一起被殺害了。有的話說的好,不怕狼一樣的敵人,就怕豬一樣的隊友,要想成大事,選擇什麼樣的隊友、和什麼樣的人一起共事顯得非常重要。一個人的告密竟然引得滿盤皆輸,慘案連環。

北周閔帝被殺後,宇文護仍然不敢自立爲君,於是便選立宇文泰的長子宇文毓爲君,是爲北周明帝。這個北周明帝,史書記載他:"寬明仁厚,敦睦九族,有君子之量,幼而好學,博覽羣書"宇文護見他比較賢明,而且年齡又比較大了,已經24歲了,心中仍然有些惴惴不安。

正巧他有一個名叫李安的廚子,他的手藝非常好。擔任着膳部下大夫的官職,總領朝中的膳食事務。宇文護便私下裏命令李安在北周明帝的食物裏面投毒。公元560年4月,北周明帝因食物中毒,最終沒過幾天便去世了,時年僅僅27歲。我們一直都很羨慕歷史上那些當皇帝的人,但讀了這篇文章之後,我發現如果皇帝大權旁落,他們的性命也朝不保夕,如魚肉在俎,任人宰割。

說這個北周明帝聰慧過人一點也不言過其實,他在臨終之際,發現自己可能是被宇文護所謀害。於是便立下了一份遺書,其內容爲:魯國邕爲皇位繼承人,朕之介弟,寬仁大度,海內共聞,熊弘我周家,必此子也。他的這個決定也就是爲了避免宇文護篡奪皇位。之後宇文邕即位,即是北周武帝。

天和七年三月十八日,周武帝假借太后好酒之名,而誘他以《酒誥》告知太后,武帝乘他不備而將玉珽狠擊他的後腦部,宇文護應聲倒地,周武帝命隱藏起來的宦官一呼而出,將宇文護及其部下一併鏟盡。

自此宇文護一直營建的大廈轟然倒塌,我們應該時常想想,是不是種什麼因,往往就會結什麼果。

其實在宇文邕即位後,他當了十幾年的傀儡皇帝,朝政一直把持在宇文護手中,"小不忍則亂大謀",可以說宇文邕一直在忍耐,從這裏就能看出宇文邕一個特點:深沉,懂得忍耐,尋找機會。

宇文邕隱忍十餘年,自身勢力逐漸強大後,終於將宇文護殺死,並滅其兒孫、黨羽。然而此舉是爲了奪權,是爲了削除宇文護對自己身家性命的威脅,不至於重蹈兩個兄弟的覆轍,他亦知道宇文護並無篡位之念。

所以數年後,宇文邕即恢復了宇文護國公的爵位,追諡爲貶義性的"蕩",一方面批判他「志在無君,義違臣節,專任羣小」,進一步確認誅殺宇文護本人的正確和必要性,另一方面又認可宇文護「任總朝權,寄深國命」,對北周王朝的奠基性貢獻,以此安定人心。

畢竟北周帝國的衆多元老重臣、文臣武將都曾聽命於宇文護,既然不可能也沒必要借宇文護一案對朝堂做大清洗,同時一個攝政十餘年的帝國執政者,如果是剝奪了一切爵位的庶人,寫在歷史書上也並不好看。

說宇文護起來,不得不肅然起敬,回顧他的一生也算是命運多舛。晉蕩公宇文護被歷史推上前臺,在文帝宇文泰突然離世後接過大旗,不僅變魏爲周,而且延續併發揚了文帝時期富國強兵的政策,於北周政權功大於過。

可以說,如果沒有他,或許宇文一族就不會強盛這麼多年,雖然後來宇文邕也很厲害,但是宇文泰去世是他畢竟還年幼。宇文護活的一直很囂張,很霸道,他有稱帝的野心和才了,只可惜沒有機會,他缺少的正是一個明正言順的機會。他看重長期利益,提拔文帝其他皇子,與武帝分享權力,在一定程度上被武帝的隱忍所迷惑,高估了君臣和解的程度,終致大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