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宇文憲:北周文帝宇文泰第五子,善計謀多策略,知人善任

宇文憲:北周文帝宇文泰第五子,善計謀多策略,知人善任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3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宇文憲(?-578年),漢化鮮卑人,字毗賀突,北周太祖宇文泰第五子。宇文憲從小聰敏,性格豁達,尤其擅長撫慰和統帥部屬,屬下對他心悅誠服,都樂意爲他效力。周武帝死後,周宣帝宇文贇繼位,忌憚宇文憲功勞和才略,於是誣陷宇文憲謀反,將他殺害。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人物生平

西魏時期

西魏大統十一年(545年),宇文憲出生,字毗賀突,代郡武川(今內蒙古武川西)人,北周文帝宇文泰第五子,北周孝閔帝宇文覺、明帝宇文毓、武帝宇文邕的異母弟,母爲達步幹氏。

宇文憲性格通達機敏,有氣量,雖在幼年,而神色嚴峻。初封涪城縣公。少年時與宇文邕一起學習《詩經》、《春秋》,都能綜合要點,得其旨意。

西魏恭帝元年(554年),晉封安城郡公。北周孝閔帝宇文覺即位後,授開府儀同三司。周明帝宇文毓即位,授任大將軍。武成(559年—560年)初年,被任命爲益州總管、都督益寧巴瀘等二十四州諸軍事、益州刺史,晉封齊國公,食邑一萬戶。

鎮蜀伐齊

當初,在平定蜀地之後,宇文泰認爲那裏形勢險要,不願讓老將去鎮守,想在兒子們中挑選人選。遍問宇文邕以下,誰能當此重任。大家還沒有來得及回答,而宇文憲首先請命。宇文泰說:“刺史應當安撫部衆,治理百姓,不是你所能幹的。按年齡授官,應當先輪着你的哥哥們。”宇文憲答道:“纔能有所不同,而與年齡大小無關。如果試而無效,甘心當面受責備。”宇文泰十分高興,但由於宇文憲年齡還小,沒有派他。到這時明帝遵照宇文泰的從前意思,所以讓宇文憲前往蜀地任職。宇文憲當時十六歲,善於安撫駕馭部屬,留心治理之術,訴訟集中在一身,而理政不見疲倦。蜀人非常感激他,共同立碑,稱頌他的功德。不久升任柱國。

保定年間(561年—565年),宇文憲被徵召回京,任雍州牧。晉公宇文護東伐北齊時,以尉遲迥爲先鋒,包圍洛陽。宇文憲與達奚武、王雄等人屯兵邙山。其他各軍分守險要。北齊兵數萬人,突然從北周軍後面殺出,各軍驚恐,紛紛潰散。只有宇文憲與王雄、達奚武率兵抵擋。王雄被齊軍殺死,三軍震恐。宇文憲親自督率激勵,軍心才安定下來。當時宇文護執掌大權,對他十分信任,賞罰之事,都得以參與。

宇文憲:北周文帝宇文泰第五子,善計謀多策略,知人善任

抵禦北齊

天和三年(568年),任命宇文憲爲大司馬,兼任小冢宰,仍擔任雍州牧。天和四年(569年),北齊將領獨孤永業前來侵犯,強盜殺死孔城防主能奔達,據城響應齊軍。詔命宇文憲與柱國李穆率兵從宜陽出發,修築崇德等五城,切斷齊軍運糧通道。北齊將領斛律光率軍四萬,在洛水以南筑起營壘。天和五年(570年),宇文憲涉過洛水進攻齊軍,斛律光逃走。宇文憲追擊到安業,多次交戰後纔回來。

同年,斛律光親率大軍在汾水北岸修城,向西直到龍門。宇文護對宇文憲說:“盜賊遍地,軍馬縱橫,使戰場之上,百姓困苦。豈能坐視百姓被大肆殺戮,而不想法解救?你說用什麼計策?”宇文憲答道:“依我看,兄長應當暫且從同州出兵,以作爲威懾,我請求以精銳軍隊在前,根據情況進攻。不僅邊境可以安寧,而且能夠另有所獲。”宇文護表示同意。

天和六年(571年),派宇文憲率兵二萬,從龍門出發。北齊將領新蔡王王康德由於宇文憲兵到,連夜率軍悄悄逃跑。宇文憲於是向西返回。又掘開汾水,使河水向南淹沒齊軍營壘,率軍重新進入北齊境內。齊人以爲宇文憲難以深入,就放鬆了邊防戒備。宇文憲於是渡過黃河,進攻伏龍等四城,兩天內全部佔領。又攻克張壁,繳獲其軍用物資,將城壘平掉。當時斛律光在華谷,無法救援,就向北攻佔了姚襄城。這時汾州已久被圍困,運糧通道被截斷。宇文憲派柱國宇文盛運粟接濟。宇文憲自己經過兩乳谷,襲擊北齊的柏社城,將其佔領,又向姚襄城推進。齊人據城死守。宇文憲令柱國、譚公宇文會修建石殿城,作爲汾州後援。北齊平原王段韶、蘭陵王高長恭率大軍抵達,宇文憲命令將士結陣以待。大將軍韓歡被齊人偷襲,部屬奔逃,宇文憲親自督戰,齊軍稍退。天色已晚,雙方各自收兵。

護死奪權

宇文護被處死以後,周武帝宇文邕召宇文憲入朝,宇文憲免冠請罪。周武帝對他說:“天下是太祖(宇文泰)的天下,朕繼守大業,常恐丟失。宇文護目中無君,欺凌君上,打算反叛,因此朕將他處死,以安定國家。你與我本是親兄弟,同甘共苦,此事與你無關,爲什麼還要請罪?”詔命宇文憲前往宇文護宅第,收繳兵符、文書等物。隨即任命宇文憲爲大冢宰。這時武帝已經親理朝政,打算整頓政治,統一刑令,即便牽涉到宗室中人,也不加以寬容。宇文憲原來被宇文護所重用,從天和年間以後,威勢漸大。宇文護欲有所言,大多令宇文憲上奏。皇帝有允許的,也有不同意的,宇文憲擔心皇帝同丞相之間互相猜忌,每次都是委婉地說清意思。武帝也知道他的用心,所以得以免禍。可是仍然因爲他威名太大,始終放心不下,雖然遙授冢宰之職,實際上奪去了他的權力。

開府裴文舉是宇文憲的侍讀,武帝經常駕臨內殿,接見裴文舉。武帝對他說:“宇文護反叛的跡象,朝野均知,我之所以含淚將他處死,是爲了安定國家,有利百姓。從前北魏末年動亂,太祖輔佐元氏;周朝上承天命,宇文護才執掌大權。積久而成的習慣,變成了常規,就認爲政令應當這樣。難道有三十歲的天子還要被人制約嗎?況且近代以來,還有一種弊病,曾經暫爲部屬的,就禮敬上級猶如君王。這是擾亂社會的權宜之法,不是治理國家的辦法。《詩經》說:‘日夜不敢懈怠,用來服侍一人。’一人,只能是天子。你雖然陪侍齊公宇文憲,但不能形同君臣。再說太祖有十個兒子,難道都能當天子?你應當用做人的正道來規勸齊公,使我們君臣和睦,骨肉融洽,不要讓我們兄弟之間互相猜疑。”裴文舉拜謝而出,回來告訴宇文憲。宇文憲手撫几案,指着心道:“我向來的心意,您難道不清楚嗎?只有盡忠效命,還有什麼話說?”

兄弟不和

建德三年(574年),宇文憲晉爵爲王。宇文憲的朋友劉休徵獻上《王箴》一首,宇文憲十分讚美。後來,劉休徵又把《王箴》獻給武帝。武帝正想削弱他的幾個弟弟的勢力,很喜歡這篇箴言。宇文憲常常感到兵書內容繁雜廣泛,難求要旨,就自己編定爲《要略》五篇,上表陳述。武帝讀後表示稱讚。當年秋天,武帝駕臨雲陽宮,臥病在牀。衛王宇文直在京城舉兵叛亂。武帝召見宇文憲,對他說:“衛王反叛,你知道嗎?”宇文憲答道:“微臣原來不知道,如今才見到詔書。宇文直違背天命,就是自取滅亡。”武帝說:“你即刻作爲前鋒,我也隨後出發。”字文直不久敗逃。武帝抵達京師,宇文憲和趙王宇文招都入朝拜謝。武帝說:“從前管叔鮮、蔡叔度被殺,而周公卻輔佐周成王完成大業,人心不同,猶如人的外貌各不一樣。我只慚愧兄弟之間動兵,這是我的不足之處。”

當初,宇文直內心十分忌恨宇文憲,宇文憲權當不知,對他容讓。又因他是武帝同母之弟,更加友愛尊敬。處死宇文護時,宇文直堅持請求罪及宇文憲。武帝說:“齊公宇文憲的心跡,我全都清楚,不得再有懷疑。”武帝的母親叱奴太后去世後,宇文直又祕密報告道:“宇文憲喝酒吃肉,與平時沒有區別。”武帝說:“我同齊王不是一母所生,都不是嫡子,他爲了我,而特別自我約束。你應當感到慚愧,有什麼理由再去議論他的對錯?你是太后最喜歡的兒子,承蒙慈愛。如今只須自勉,不要再沒有根據地亂說別人。”宇文直纔不再說什麼。

宇文憲:北周文帝宇文泰第五子,善計謀多策略,知人善任 第2張

隨軍東征

建德四年(575年),武帝打算東征北齊,只同內史王誼商議此事,其他人都不知道。後來認爲諸弟的才能謀略,沒有超過宇文憲的,才告訴他。宇文憲當即贊同東征。大軍準備出發時,宇文憲上表獻出自己的財產以贊助軍費說:“我聽說把握機會適應氣運,理應藉助時機的到來,兼併弱小攻擊愚昧,要憑藉隨機應變的謀略。希望陛下保持和振興聖明,開創大業弘揚教化,順從天意,恢弘武略。才能使兇惡被剪除,天下大同,軍民人心歸附,車軌文字統一。我私下以爲龍旗飄動,天網密佈,糧草物資,也許需要供給。從前邊境沒有平靜,卜式自願獻出家中財產;天下混亂,衛茲請求獻出自己的粟米。我雖然愚笨,但怎敢忘記效仿他們。恭敬地獻上金銀財寶等十六件,稍稍資助軍需。”武帝詔命不予接受,並拿宇文憲作榜樣,對公卿們說:“臣子應當如此,我看重他的心意,難道還需要他的東西嗎?”於是詔命宇文憲率兵二萬爲前軍,向黎陽推進。武帝親自圍攻河陰,未能攻下。宇文憲攻佔武濟,進兵包圍洛口,攻下洛口東西二城。因爲武帝患病而撤軍返回。同年,開始設置上柱國官職,讓宇文憲擔任。

建德五年(576年),大規模東征北齊。宇文憲率領精銳騎兵二萬人,仍擔任先鋒,把守雀鼠谷。武帝親自圍攻晉州。宇文憲向前推進,佔領洪同、永安二城,打算擴大戰果。齊人燒燬橋樑,固守險要,周軍無法前進,於是屯集在永安。齊後主高緯聽說晉州被圍,就率兵十萬,親自來援。當時,柱國、陳王宇文純駐軍千里徑,大將軍、永昌公宇文椿屯兵雞棲原,大將軍宇文盛把守汾水關,都受宇文憲指揮。宇文憲悄悄對宇文椿說:“用兵講究欺騙,去留不定,見機而行,不能死守常規。你安營時,不要支起帳幕,可以砍伐柏樹搭成小庵,以示有兵。這樣,軍隊離開以後,敵軍還會起疑。”這時,北齊後主高緯分兵一萬進攻千里徑,又命令部屬出汾水關,自己親率大軍與宇文椿交戰。宇文盛派騎士告急,宇文憲自率騎兵千人援助。齊兵遠遠看見谷中飛塵揚起,急忙相繼退去。宇文盛與柱國侯莫陳芮涉過汾水追擊,斬殺不少齊兵。不久,宇文椿報告齊軍漸漸逼近,宇文憲又回兵救援。恰巧宇文椿被命令撤軍,就率軍乘夜返回。齊人果然認爲柏庵是軍隊營帳,沒有懷疑周軍已退,一直到第二天才明白上了當。

介休會師

當時武帝已經離開晉州,留下宇文憲爲後衛。高緯親自率軍來追,抵達高梁橋。宇文憲率領精銳騎兵二千人,隔河布成陣勢。北齊領軍段暢一直進到橋頭。宇文憲隔河招呼段暢,同他交談。宇文憲問段暢道:“你叫什麼名字?”段暢答道:“我是領軍段暢。您是誰?”宇文憲回答說:“我是虞侯大都督。”段暢說:“聽您的言談,不是一般的人,今朝相見,爲什麼隱瞞姓名官職?”陳王宇文純、樑國公侯莫陳芮、內史王誼等人都在宇文憲身邊。段暢問個不停。宇文憲才說:“我是天子的弟弟齊王。”又指着陳王等人,把他們的姓名封號一一告訴段暢。段暢打馬而去,宇文憲立即命令撤軍,不料齊人突然追來,兵勢勁銳。宇文憲與開府宇文忻各率精選騎兵一百人殿後抵擋,斬其猛將賀蘭豹子、山褥瑰等一百餘人,齊軍才退去。宇文憲渡過汾水,在玉壁趕上武帝。

武帝又命令宇文憲率兵六萬,回援晉州。宇文憲率軍推進,在涑水紮營。高緯圍攻晉州,日夜不停。回來的間諜,有的說晉州已經陷落。宇文憲派遣柱國越王宇文盛、大將軍尉遲迥、開府宇文神舉等率領輕裝騎兵一萬人,連夜趕到晉州。宇文憲進兵據守蒙坑,作爲後援,得知晉州沒有陷落,就又回到涑水。武帝隨即東去,駐軍高顯,宇文憲率領部屬,先向晉州推進。次日,諸軍會合,漸逼城下。齊人也出動大軍,在周軍營地以南布成陣勢。武帝召宇文憲騎馬前往察看。宇文憲回來報告說:“這個好對付,請打敗敵軍後再吃飯。”武帝高興地說:“如果像你說的那樣,我就沒有憂慮了。”宇文憲退下後,內史柳虯悄悄對他說:“敵軍並不少,大王怎麼能輕視他們?”宇文憲說:“我被委任爲前鋒,爲國爲家,掃蕩這些殘敵,猶如摧枯拉朽。商朝、周朝的事,您是知道的,賊兵雖多,能把我怎麼樣?”不久,各軍一塊進擊,齊軍立即潰不成軍。當夜,高緯逃走,宇文憲率輕裝騎兵追擊。追到永安時,武帝也隨後趕到。齊人收集殘兵,又據守高壁、洛女寨。武帝命令宇文憲進攻洛女寨,將其佔領。次日,在介休與大軍會師。

宇文憲:北周文帝宇文泰第五子,善計謀多策略,知人善任 第3張

攻佔鄴城

當時高緯已敗走鄴城,留其堂兄安德王高延宗據守幷州。高延宗趁機自立爲帝,出兵抗拒。武帝進兵包圍幷州,宇文憲進攻城西。武帝城中遇伏,鏖戰至深夜僅以身免。逃出城後,疲累的武帝欲撤兵,宇文憲與王誼力勸方免。次日再戰,高延宗逃走,被追上活捉。由於戰功,晉封第二子安城公宇文質爲河間王,任命第三子宇文賨爲大將軍。仍然詔命宇文憲先行進兵鄴城。次年(577年),攻佔鄴城。

北齊任城王高湝、廣寧王高孝珩等人據守信都,擁兵數萬。武帝又詔命宇文憲討伐。令高緯親自寫信給高湝說:“朝廷待我寬厚,諸王都好。叔父如果放下武器,則一定都會受到優待。”高湝拒不收信,反而大肆召募賞賜,多給金帛,和尚要求當兵的,就有數千人。宇文憲率軍經過趙州時,高湝派兩名間諜前去偵察,被巡邏騎兵捉住,報告宇文憲。宇文憲就把北齊的舊將都召集在一起,讓這兩名間諜一一看過。宇文憲對這兩名間諜說:“我要爭的是大事,不在你們。放你們回去,可以當我的使者。”於是寫信給高湝,敦促他投降。

宇文憲到信都,高湝在城南佈下陣地,宇文憲登上張耳墳遠遠觀察。不一會兒,高湝的領軍尉相願假裝出來巡視陣勢,率領部屬投降。尉相願是高湝的親信,衆人驚恐。高湝大怒,殺死尉相願的妻子和孩子。次日再戰,周軍大勝,俘虜、斬殺共三萬人,活捉高湝、高孝珩等人。宇文憲對高湝說:“任城王何苦如此?”高湝答道:“我是神武帝的兒子,兄弟十五人,只有我還僥倖活着。時逢國家敗滅,即使雖死,也無愧祖先。”宇文憲讚賞高湝的氣節,命令釋放他的妻子和孩子,多給錢財。又審問高孝珩。高孝珩陳述北齊危難,邊說邊哭,舉止不失風度,宇文憲也爲之感動。

威盛隱退

宇文憲素來善於計謀,多有策略,尤其擅長安撫駕馭部屬,知人善任,衝鋒陷陣,身先士卒,部衆感動,心悅誠服,都爲他效力。齊人早就聽說他的威名聲望,都害怕他的勇敢謀略。幷州大捷之後,在齊境長驅直入,不侵擾百姓,將士沒有私蓄。

當初,稽胡人劉沒鐸自稱皇帝,又詔命宇文憲督率趙王宇文招等人將其討平。宇文憲自感威名越來越大,暗自考慮隱退。武帝準備親征北部蠻族時,就以有病推辭。武帝變色道:“你若害怕遠征,讓我用誰?”宇文憲害怕,答道:“微臣侍奉陛下,實在是誠心誠意,只是身患疾病,無法領兵。”武帝答應了他的請求。

陷害處死

建德七年(578年),北周武帝駕崩,北周宣帝宇文贇即位。北宣帝認爲叔父宇文憲輩分高而名望大,擔心成爲第二個宇文護,對他十分忌恨害怕。當時武帝尚未安葬,諸王在朝內守靈。司衛長孫覽總管軍隊,輔佐朝政,擔心諸王有叛變意圖,經上奏,命令開府於智偵伺諸王動靜。安葬武帝后,諸王各回府第。宣帝又命令於智到宇文憲宅第等候宇文憲,趁機告發他另有圖謀。宣帝於是派小冢宰宇文孝伯對宇文憲說:“三公之位,應當歸於親屬中賢能之人,如今打算任命叔父爲太師,九叔爲太傅,十一叔爲太保,叔父認爲怎樣?”宇文憲答道:“微臣才能低下,而地位很高,常引以爲懼。三師的重任,不是我所敢於承當的,太祖時的功臣應當擔當此任。如果只用我們兄弟,恐怕會招致議論。”宇文孝伯回去報告,隨即又趕來,說:“詔命大王今晚和諸王一塊到殿門。”

宇文憲一個人被領進宮殿,宣帝預先在另一間屋裏埋伏下壯士,宇文憲一到,立即被抓住。宇文憲神色不屈,陳說道理。周宣帝讓於智與宇文憲對質。宇文憲目光灼灼,與於智相互對證。有人對宇文憲說:“以大王今天的形勢,還用多說?”宇文憲答道:“我位重輩高,一旦到這種地步,生死聽任天命,難道還想活着?只是因爲老母還在,恐怕留下遺憾罷了。”就把手板扔到地上。於是周宣帝派人把宇文憲勒死,時年三十五歲。

之後,北周宣帝任命於智爲柱國,封齊國公。宣帝處死宇文憲以後,找不出罪名,就藉口上大將軍安邑公王興等人與宇文憲共謀,將其處死。此外,上開府獨孤熊、開府豆盧紹等人也被處死。當時的人知道王興等人冤枉,都說他們是陪伴宇文憲死的。

後世地位

唐朝建中三年(782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併爲他們設廟享奠,包括“周大冢宰齊王宇文憲”。

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宋朝依照唐代慣例,爲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宇文憲。 在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宇文憲亦位列其中。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