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清朝時期,順治帝爲何要把南直隸地區人爲的分割開呢?

清朝時期,順治帝爲何要把南直隸地區人爲的分割開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滿清入關後,順治帝爲何要將富庶的江南省一分爲二?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詳細介紹。

在開篇之前,先解說一下中國地理。江蘇省和安徽省都位於長江、淮河兩大流域,幾乎上下齊頭並進,兩個省,包括上海市都是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時間較長,位置極其優越。

明朝時期的安徽、江蘇和上海市的行政區域,稱呼什麼呢,朱元璋大筆一揮,這裏是他祖籍龍興之地,就叫“直隸”,意思是直接歸皇帝管轄的地方(明成祖遷都到北京後,又設立了北直隸,於是在原來朱元璋設立的直隸前加上了一個南字,改爲南直隸),可見明王朝開國之初對這個地區的重視程度。

清朝爲何要把兩省一市人爲分割開來是很有意義的,因爲自明朝開始,南直隸的發展駛向了快車道,並且一直雄踞於全國各省之首,而土地面積卻非常狹小的。

清朝時期,順治帝爲何要把南直隸地區人爲的分割開呢?

南直隸的文化在明王朝始終處於頂尖位置

南直隸自宋朝就誕生了發達的文化,科舉制度到了明朝好像是爲南直隸而設立的,在明王朝存續期間先後發榜90位狀元。雖然這些狀元來自全國各地,但統計一下就會發現,狀元籍貫分佈於南直隸的高達24人,接近三分之一,這是其一。

中國最負盛名的四大古典名著,誕生於明朝時期的就有兩部,其中《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當時屬於明王朝南直隸興化人(今江蘇省鹽城市大豐縣),《西遊記》作者吳承恩當時屬於明王朝南直隸淮安府山陽縣河下人(今江蘇省淮安市)。可謂充分說明了南直隸境內人民文化素養是非常高的,無論是官是民都對學習知識的重視程度,超過了明王朝任何一個行省。

在南直隸轄區範圍內,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遍佈學堂,明朝盛極一時的東林書院就是代表。這種好學求學的風氣,一直延續至今。拿今天的高考說事,安徽、江蘇和上海的考生考入國家重點大學的分數,要超出很多省份學生的幾十分,競爭之殘酷可見一斑。當然,得益於這種嚴酷的競爭,目前在兩院院士的比例,兩省一市佔據的位置也是非常超前的。

學習氛圍濃厚的南直隸,不僅僅只把眼光盯在追求功名利祿上,同樣的在思想界也就是哲學領域同樣具有頂峯級人物,顧炎武,他就是明王朝南直隸蘇州府崑山人(現江蘇省崑山市),他的一句名言,不僅讓我們耳熟能詳,更成爲在國家遭遇外敵入侵之時,有志之士的座右銘“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就是顧炎武留給我們抱有家國情懷的誓言。

清朝時期,順治帝爲何要把南直隸地區人爲的分割開呢? 第2張

個人財富神話的擁有者沈萬三一己之力建造了南京城

當前流行於所謂世界富豪排行榜,多少多少億級。這些富豪和南直隸時的一位土財主沈萬三相比,簡直不可同日而語。沈萬三牛在哪裏,牛在當明王朝開國後,朱元璋把首都定在了南京城,面對剛剛從戰火廢墟里走出來的城市,不用說滿目瘡痍,不忍直視。

是朱元璋找到沈萬三修南京城,還是沈萬三主動找到朱元璋自願修建南京城,這都顯得無關緊要,重要的是沈萬三不容置疑的是明王朝南直隸人士,現蘇州市崑山周莊人。

我當然傾向於沈萬三是主動找朱元璋要求爲國家出力的。因爲明王朝是漢族再一次從異族手裏奪回了華夏正統,在此說明一下,本人絕非民族主義者,還原歷史真相沈萬三內心深處肯定是這麼想的。

他深知明王朝雖然開國,但一切都百廢待興,沈萬三用自己的財富幫助明王朝建設首都是真心實意的。他靠着自己的財富修建了中華門到水西門這一段距離,按照百度提供的最權威的資料兩地相距7公里,不僅修建瞭如此之長的城牆,還修建了廓房、街道、橋樑、水關和署邸等相關工程。他本着建設百年工程爲目標,延請一流的工匠,雖然面臨一些撈油水官吏的刁難,沈萬三依然如期完工,不用說消耗的銀兩絕對是一個天文數字。

明朝滅亡後濃厚的學習氛圍和超強的經濟實力依然存在

明朝滅亡後,清朝順治帝於公元1645年改明朝的南直隸省爲江南省,省府位於江寧(今南京),管轄的區域和明王朝設立的南直隸省大致相同。清初統治者延續了明朝開科取士的傳統,每期科考結束,江南一省的上榜人數就佔了全國的近一半,於是有“天下英才,半數盡出江南!”之說,的確是非常驚人的,這是文化方面。

再說到經濟,當時,江南一省的賦稅就佔到全國的三分之一。由於清初統治者的滿人身份,使得江南省的士大夫階層和知識分子內心無法認同異族的統治。

加之,清朝剛剛建立,在全國疆域內東南有朱氏南明王朝,對漢族人士還有無形的影響力。以及西南地區張獻忠的大西政權等割據勢力的存在,時時威脅着清初統治者。

清朝時期,順治帝爲何要把南直隸地區人爲的分割開呢? 第3張

當然,在清朝皇室內部由於還帶有部落色彩的兄終弟及的觀念,對皇位的爭奪異常激烈。在諸多困難面前,如何更好的駕馭漢族知識分子,和確保國家財政源源不斷的得以保證,並防止江南省做大產生不服朝廷管轄的弊端

順治帝力排衆議,於公元1661年決定將江南省一分爲二,靠沿海區域爲“江南右布政使司”, 取江(寧)蘇(州)前各一字簡稱爲江蘇省,省會駐地蘇州,那剩下的不靠右面的就稱之爲“江南左布政使司” 取安(慶)徽(州)前各一字簡稱爲安徽省,省會駐地南京。

是不是很奇怪,一個省的省會竟然不在本省境內,卻在外省,而在外省又不是因爲戰亂造成,純屬人爲因素。順治帝劃開兩省,仍然不能說是真正意義上設立了兩個省級行政區,直到公元1760年,乾隆帝才正式成立江蘇省和安徽省,安徽省的省會也正式從江蘇省搬到了省內,徹底改變了安徽省省長每天起來後,面對的卻不是本省人的尷尬。

由於當時分家比較倉促,或者說順治帝沒有考慮結果,造成眼下安徽省有不少鄉村的飛地位於江蘇省境內。更爲搞笑的事情出現在安徽的縣級市天長市,猶如婦人的乳頭一般伸進了江蘇。今天由南京往北而行的高速公路,會遇到這樣好笑的事情,從江蘇到安徽,然後再到江蘇,這可是當年清朝皇帝們沒有想到的。

得益於地理條件的優勢安徽和江蘇上海關係一直很緊密

目前,不用說江蘇和上海這一省一市,無論是國民生產總值,還是其他方面都遠遠地的把安徽甩在了後面,雖然安徽在全國範圍來說,處於中等偏上的地位。

眼下,無論是作爲一個江蘇人,上海人,還是安徽人都不去計較更不會生氣,爲何順治皇帝要把有血緣關係,又連成一體的三兄弟分開。

清朝時期,順治帝爲何要把南直隸地區人爲的分割開呢? 第4張

但那畢竟屬於歷史,沒有必要再去計較的。今天,還是因爲割不斷理不亂的情結,兩省一市又走到了一起。比如長三角,就納入了安徽的馬鞍山、蕪湖、滁州、宣城等很多城市。

尤其是南京都市圈的核心城市馬鞍山、滁州更和南京相處的更爲緊密,甚至這兩地的居民,對本省省會合肥可以說非常的不尊重,這絕非挑起省籍和地域矛盾,因爲這兩個城市到南京市區的核心部位新街口的時間,比南京郊區到新街口的時間還少,看看地圖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