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漢武帝爲了籌備軍餉都做了哪些事情?百姓因爲賦稅苦不堪言

漢武帝爲了籌備軍餉都做了哪些事情?百姓因爲賦稅苦不堪言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8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漢武帝已做到“三十稅一”,但天下爲何仍戶口減半,賣田爲奴呢?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一個封建王朝下的戰鬥,帶來的不僅有勝利,還有無法承受的財產壓力,在武帝上場以後巧取豪奪競相亮相。

踢匈奴,打通河西走廊,漠北決戰,開西域大宛,東征朝鮮,南定兩廣,西南平蠻夷。漢武帝上位以來可謂是戰爭機器,一路掃平各族擴大了國土,如果說秦始皇是千古第一帝,那漢武帝就是千古第一的國家機器。

中華上下兩千年以來,在漢武帝之後的各個朝代皇帝都是按照漢武帝的措施上有增又有減,基本都不變。

漢武帝爲了籌備軍餉都做了哪些事情?百姓因爲賦稅苦不堪言

戰爭機器下需要巨大的黃金支持。

從長遠來看,漢武帝的成就算是偉大的,但細想,卻發現很多的弊端

平定匈奴,只有武力才能夠完全的平定,但打仗不僅僅只是武力和軍事上的強大,往往還需要大量的金錢,戰士的軍餉,戰士的軍功,戰士的撫卹金,很多地方就需要錢,武帝戰陰山之後就完全沒有錢了,但戰爭還需要繼續,那怎麼可以掙到錢,爲官,可以搜刮百姓,無數的貪官都是富得流油,那地主家的孩子怎麼會通過科舉做到官,武帝的辦法來了,就是賣官鬻爵。

這個方法雖然得到了金錢,但遠遠不夠只能止渴,那怎麼辦,武帝想到了一個辦法,借鑑大秦的二十級武公爵,設立了大漢版的十一級公爵制。但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十一級和十二級別看是一級之差卻是變了味,秦朝的爵位需要軍功而到了這卻需要金錢。

這時候就會有人說,那是商鞅變法很科學,那搬商鞅在武帝這就不行嗎?

當然不行,戰爭目標發生了不同,戰爭的體制就會跟隨改變,秦爲什麼要建立軍功爵制,那是因爲春秋戰國年代的戰鬥都是拼的是人口的多少,基本都是步兵爲主,如果提高軍士的氣勢,戰爭就已經贏了一半,那個年代打的戰鬥基本都是規模戰,而打贏了地盤就是你們分配,大家都各自得到利益,軍功爵制就發揮了巨大作用。當到了漢武帝這裏就不一樣了,戰鬥的是誰?匈奴兵,匈奴在哪?

大草原上,騎兵衆多,迅捷,戰鬥力高,即使帶着三百萬的步兵征討匈奴,匈奴騎馬一溜煙跑瞭然後反包圍,那肯定是全軍覆沒。所以步兵的作用就沒了,就需要騎兵的制度獎勵,從史記裏找到的記載,在對抗匈奴的一系列戰鬥裏,無論是衛青還是霍去病,帶出去的不過就是五萬的騎兵,而在決戰漠北的時候,也不過區區十萬,這是什麼概念,意味着當時的騎兵培養和現在飛行員培養是一樣的。

漢武帝爲了籌備軍餉都做了哪些事情?百姓因爲賦稅苦不堪言 第2張

騎兵需要的不僅是馬還是善於騎馬戰鬥的士兵,不僅要訓練馬還需要訓練馬上戰鬥,當時的騎兵基本都是國家精英,馬的培養,騎兵的物資供應就需要大量的錢財,所以就需要大量的金錢。再看這十一級軍功,怎麼升級,每升一級就需要拿錢,而這錢一級比一級高,漢武帝得到的利潤就會越來越多,漠北決戰以後,賣爵就已經賺了三十多萬金。

人們不是傻子,拿錢買官,付出的根本不回本那怎麼辦。武帝就高明在這裏:加入了刑法豁免,這就意味着只要有錢就可以在刑法裏無視法規。輕罪就可以隨意抹去,重罪呢?只需要拿錢就可以減罪,在李廣打完敗仗後,按照法律應該斬首示衆,但交了錢以後就不了了事,罰款都是天價,看那太史公就是因爲沒錢從而受此凌辱。

司法逐漸出現崩塌,社會矛盾逐漸開始出現。

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本來只是看透不說透,但隨着十一級軍功爵制的出現,意味着明碼標價,在封疆王朝的上層人們覺得合理正常,如果上層有人覺得不好但是少數,那也無所謂。但武帝在爵位制度上加上了一個毀滅王朝的服務,如果說這個刑法豁免權是在湯裏的老鼠屎,而武帝這個毀滅的服務就是在湯裏還扔進了一個死老鼠。

權力網層層交替,只要有權力,各個權力就有了開門的地方,當然武帝直到如果花錢買官上來的都是貪官之類,所以在開始就是設定的是買官是要做吏。官吏官吏,難道不一樣嗎?當然不一樣,而且有很大的區別,官是官,吏是吏,在我們古代的官僚系統中,官是負責指揮官吏,屬於管理層,而吏相當於基層的跑腿。

在古代,吏無論多麼出色都不會達到官,官吏這兩個不同的系統唯一有交集的就是國家的“編”制,如果在國家編制後官員都是處級開始,這樣的話武帝的意思是買吏然後通過編制考試這樣做官保證了官員質量,這樣可以維護了官僚系統,但隨着錢越來越多,官吏完全被打破,吏的限定解除。越來越多的人通過買官直接走入官場,權力一旦能花錢買了,那麼羊毛出在羊身上是無法繞過的話題。

漢武帝爲了籌備軍餉都做了哪些事情?百姓因爲賦稅苦不堪言 第3張

官場崩塌,官僚體制逐漸崩潰,爲了錢財,武帝一步錯步步錯。

武帝到死都沒有意識到賣官的危害性,還告訴後代賣官可以有不斷的收入,這是第一個魔鬼。緊接着武帝又放出第二個魔鬼:重稅。

孔子說:苛政猛於虎也,馬邑戰爭後,又需要大量的錢財,於是武帝開始從稅收方面着手,重拾起了取消幾十年的商業稅,在剛開始是隻收運輸車輛的稅,類似於今天的高速收費,不過再後來,嫌太少,就開始加大力度,財產稅,商人的財產越來越多就需要宰一口,在商人的財產裏開始進行扣押,有超過兩千錢的資產就開始交稅,稅率大約爲百分之三,看似還可以,但埋下了天下大禍。

財產如何評估?在漢武帝眼裏只有錢,根本沒有任何細則,後來漢武帝出臺法則,對無法估計的財產按車計算,有多少車就要交一算的稅,有大船超過五仗也得交,算一算已經有了百分之好幾十。上文說買官的大多是貪官,而這些貪官正是在處理這些商稅,大量的斂財開始了。百姓紛紛扮成乞丐,隱藏自己的財富,這樣就不交錢了。

內鬥,漢朝經濟連根拔起。

這樣的景象,漢武帝怎敢想想,沒有錢也得拿出來,於是緊接着頒佈法令:《高緡令》這是什麼意思,意思就是鼓勵互相揭發,如果有人隱瞞後被揭發,那個人的財產就會強制上交然後政府和告密者分享,這一措施的頒佈,民間出現了告密的熱潮,越來越多的人被抄家產,整個民間大部分中產的家庭破產,漢代經濟被連根拔起。

無數人賣田生活,無數人當了地主家的奴隸。開疆擴土的是漢武帝,壓榨人民的也是他,秦皇漢武根本談不上好與壞,因爲把人性套在當時的皇帝身上,更是蒼白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