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三朝元老劉曄,一生不被重用憂憤而死

三朝元老劉曄,一生不被重用憂憤而死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是一條長河,它奔流向前,無止無息。今天小編爲您講述劉曄的故事。

說起曹操手下的謀士,人們最先想到的往往是郭嘉,其實還有一位非常優秀的人物,他的才智絲毫不遜於郭嘉,可以說是算無遺策,他就是劉曄!劉曄雖然歷經曹操、曹丕、曹叡三朝,看似受到了重用,但卻一直得不到真正的信任,甚至被氣得發瘋,最後憂憤而死!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一、三朝元老

199年,廬江太守劉勳沒聽劉曄的意見,出兵上繚,結果被孫策偷襲。劉曄跟隨劉勳北上,投靠曹操,自此他開始爲曹操效力。當時,廬江山賊陳策聚衆數萬人,難以對付,曹操手下的謀士大多認爲,“守易攻難”,索性就放棄。劉曄卻提出了恩威並恩威並繼的策略,成功搞定了這夥山賊。

215年,曹操征討漢中的張魯,由於“山峻難登,軍食頗乏”,曹操打算撤兵,讓劉曄“督後諸軍,使以次出”。劉曄得到命令後,立即來見曹操,力主進兵,“多出弩以射其營”,這才平定張魯,佔領漢中。之後,劉曄又侍奉曹丕、曹叡兩位皇帝,堪稱三朝元老。直到234年,劉曄才病死,前後效力三十五年的時間。

三朝元老劉曄,一生不被重用憂憤而死

二、算無遺策

曹操佔領漢中,劉曄建議乘勝攻取益州,“劉備,人傑也,有度而遲,得蜀日淺,蜀人未恃也。今破漢中,蜀人震恐,其勢自傾。以公之神明,因其傾而壓之,無不克也。若小緩之,諸葛亮明於治而爲相,關羽、張飛勇冠三軍而爲將,蜀民既定,據險守要,則不可犯矣。今不取,必爲後憂。”但曹操沒有同意,而是選擇撤兵北歸。

曹丕稱帝后,向羣臣詢問劉備是否會發兵攻打荊州,衆人都認爲不會,但劉曄卻不這麼認爲。吳蜀開戰前,孫權向曹魏稱臣,曹丕打算接受,劉曄力勸伐吳,“可因其窮,襲而取之”,但曹丕沒有采納他的建議。夷陵之戰後,曹丕打算出兵伐吳,劉曄反對,“彼新得志,上下齊心,而阻帶江湖,必難倉卒”,曹丕又沒有聽從。

三朝元老劉曄,一生不被重用憂憤而死 第2張

三、不受信任

劉曄是曹魏的三朝元老,能力超羣,但升遷速度卻很慢。199年,劉曄被曹操任命爲倉曹掾,九年後司馬懿纔在曹操手下擔任文學掾,可是司馬懿卻後來居上,超過了劉曄。曹丕即位時,“以曄爲侍中,賜爵關內侯”,而司馬懿則被封爲“督軍、御史中丞,封安國鄉侯”,“遷侍中、尚書右僕射”。

曹丕臨死前,安排四位輔政大臣,分別是曹真、曹休、陳羣、司馬懿。魏明帝即位後,加封羣臣,劉曄僅僅被封爲“東亭侯,邑三百戶”,依然做皇帝的侍從,而司馬懿的爵位是舞陽侯(縣侯),還是曹魏重臣之一,手握重兵。劉曄一生中擔任過最高的官職,不過是九卿之一的大鴻臚而已,和司馬懿、陳羣等人相差甚遠。

四、身份尷尬

後來,在討論伐蜀之事時,劉曄一面建議魏明帝用兵,但又與楊暨說不可攻伐,這引起了一些人的反感,他們認爲劉曄首鼠兩端,於是在皇帝面前詆譭他。結果,魏明帝開始疏遠劉曄,結果“曄遂發狂,出爲大鴻臚,以憂死”。劉曄之死與他不受皇帝的信任有關,而這背後的原因是劉曄的出身!

劉曄字子揚,淮南成德人,他的先祖正是東漢的開國皇帝劉秀!劉秀的第四子名叫劉延,被封爲阜陵王,而劉曄正是他的後裔。劉備、劉表、劉繇這些人雖然也是宗室,但並非光武帝的後裔,而劉曄是正兒八經的東漢宗室。由於這種特殊的身份,劉曄雖然才智過人,但曹魏祖孫三代依然不能夠完全信任。劉曄對此也很清楚,所以他在朝時,“略不交接時人”,以避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