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嘉靖年間的一件奇葩事:一百多名宦官羣毆朝廷命官

嘉靖年間的一件奇葩事:一百多名宦官羣毆朝廷命官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朝宦官當道。宦官氣焰囂張,連朝廷命官都敢動手打之,實在令人震驚。明嘉靖年間就曾出現一百多名太監羣毆連皇帝都忌憚的官員,行徑之張狂可見一斑。和小編一起來看看此事的來龍去脈吧。

嘉靖年間,有一個小宦官因事前去拜訪御史,可小宦官在御史家門口等了半天,御史也沒有出來見他。小宦官職位雖小,脾氣卻不小,見御史竟不搭理他,當時就發了飆,在御史的家門口破口大罵,引來了不少看熱鬧的羣衆。

在明朝,御史雖然只有七品,權力卻大得沒邊,巡城御史就更了不得了。萬曆年間,一個巡城御史曾發佈命令,禁止京城內販賣海鮮。後來,萬曆在自己吃的飯裏意外發現了海鮮,便問身邊的太監海鮮從何而來。太監說是從城外進的。問完之後,萬曆又特別警告那個太監,說以後不準再進海鮮,以免觸犯巡城御史的禁令。

有這樣的勢力,被一個小宦官痛罵的巡城御史自然不甘心受辱,當即大怒,立刻派人把小宦官給抓了起來,狠狠打了一頓。可巡城御史沒想到的是,他雖解了氣,卻捅了馬蜂窩。

嘉靖年間的一件奇葩事:一百多名宦官羣毆朝廷命官

巡城御史打人後,消息很快就傳到了宮裏,宦官們的“集體榮譽感”非常強烈,聽說後都氣得不行。他們紛紛跑到管事的司禮監太監尚文那裏告狀,強烈要求彈劾巡城御史。巡城御史的運氣不錯,這事被首輔徐階知道了,在他的一番運作之下,此事被壓了下來。

可令徐階沒想到的是,他雖然把太監那頭搞定了,御史這邊卻出了問題。巡城御史自尊心很強,不甘心被宦官侮辱,同時也覺得大明的宦官實在是太猖狂了,於是大筆一揮,一篇彈劾宦官的奏章就此完成。

捱打的沒吭聲,打人的反倒叫起了委屈,宦官們怒不可遏,決定收拾一下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巡城御史。

爲了讓巡城御史嘗下教訓,宦官們集結了一百多個弟兄,埋伏在巡城御史上下朝的必經之路——午門。巡城御史下朝時,領頭太監一聲令下,一百多號人洶涌而出,表情兇惡,動作利落,逮住御史就是一頓拳打腳踢。和御史一起下朝的同事們都被這突如其來的情況嚇得目瞪口呆,誰也沒敢上前勸架。好在宦官們只是出氣,沒想要巡城御史的命,所以巡城御史沒有性命之憂,只是被打個半死。

巡城御史捱打後,御史的長官左都御史王廷不幹了,決定彈劾這幫無法無天的太監。可奏疏寫着寫着,王廷寫不下去了,他遇到了一個大問題:自己雖知道手下被打了,卻不知道究竟是誰打的,宮裏的太監成千上萬,只要他們想藏,自己根本就找不出來,時間一長,這樁案子可能爛尾。

沒辦法的王廷只好苦着臉來找徐階,希望領導能幫幫自己。徐階也對太監打人一事表示憤慨,倒不是他對巡城御史有多同情,而是因爲御史代表着文官,文官集團跟宦官從來就不是一路人。而如今,文官竟然被太監打了,身爲文官集團的領袖,徐階不能不管。

嘉靖年間的一件奇葩事:一百多名宦官羣毆朝廷命官 第2張

無論在哪個時期,御史被宦官毆打這種情況都非常棘手,因爲它不僅牽扯到文官集團與宦官集團的鬥爭,也牽扯到文官集團與皇權之間的矛盾。宦官歸屬於宮內,可文官是管不到宮裏的,而對於文官插手宮內之事,皇帝幾乎是零容忍,萬一皇帝發怒,不僅無法懲辦打人宦官,估計連徐階都不好收場。

徐階不愧是鬥倒了嚴嵩的大明賢相,他很快就想到了一個絕妙的手段。把事情應承下來後,他馬上去找尚文,對他說:“那些打人的宦官現在何處?”尚文明白徐階的意思,當時就回絕了徐階:“內外有別,請相公(明朝對內閣大學士的稱呼)不要只爲御史感到可惜。”徐階跟尚文打了多年交道,早知他會這麼說,順口道:“我不是可惜御史,是爲國家大體感到可惜,而且也爲司禮監的諸位公公感到可惜!”徐階這一番話徹底把尚文說蒙了,尚文奇怪地看着徐階。

徐階見尚文已上鉤,接着說:“御史被人羣毆這麼大的事您能擔保皇上會不知道、不發火嗎?您爲何不趁着皇上還不知道此事,抓緊時間徹查,調查清楚打人的都是誰,然後趕緊奏明皇上。到時即便外廷有人彈劾,您手中也佔據了主動權,想庇護誰就庇護誰,想罰多重就罰多重。這樣既能避免皇帝發怒,又能保全自己體面,還可以保護心腹宦官。”

尚文一想也確實是這個理,他服侍嘉靖多年,知道嘉靖並不喜歡宦官,於是趕緊跑去找到自己的上司,兩人一合計,決定按徐階說的辦,很快就把打人事件的主謀與領頭的給找到了,趕緊上疏彈劾。而稍後,在徐階的安排下,王廷的奏摺也遞了上來。此時,那些打人的宦官藏也不能藏,逃也不能逃,一個都沒跑掉。不久,判決結果下來了:三名策劃的主謀每人打一百杖,發配戍邊;其餘九名領頭的每人杖六十,降爲南京淨軍;剩下的打人宦官則一概不問。

在這件事情中,徐階的政治智慧得到了完美的展現,他不費吹灰之力,借他人之手,便輕輕鬆鬆地將事情解決:既幫了王廷的忙,也讓那些手握重權的司禮監太監們無話可說,還都對他感恩戴德,更重要的是嘉靖絲毫不疑心他干涉宮內事務,仍對他信任有加。如此一箭三雕,令人不得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