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手握二十萬大軍的扶王陳得才,最後是怎麼死的?

手握二十萬大軍的扶王陳得才,最後是怎麼死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8.5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我是小編,說起陳得才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陳得才,太平天國扶王千歲,英王陳玉成之叔叔。陳得才早年參加太平軍,但平時並沒有多少表現機會,只是一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之將領,毫無存在感。1856年9月,“天京事變”爆發,包括楊秀清東殿、韋昌輝北殿、秦日綱燕殿在內的兩萬多太平軍骨幹力量死於這場內鬥。不久,翼王石達開負氣出走,順便帶去了十餘萬精銳,天平天國元氣大傷,陷入“國中無人,朝中無將”之危險局面。在此種背景下,陳玉成、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將領得到提拔,陳得才靠着這層關係開始有了建功立業之機會。當時,陳得才的任務是與皖北捻軍配合,阻止清軍南下增援“江北大營”、“江南大營”,保障天國糧倉廬州、三河之安全。1860年5月,陳得纔在廬州上派河擊斃清軍千總郭傳發,升任公天安,次年授扶王爵位。

手握二十萬大軍的扶王陳得才,最後是怎麼死的?

1861年9月,歷時近兩年之久的“安慶會戰”落下帷幕,由於太平軍各路高級將領各懷私心,地盤意識濃厚,互不救援,不盡全力作戰,戰略重鎮安慶落入湘軍之手,太平天國首都天京西面門戶洞開,再也無險可守。安慶陷落後,洪秀全不問青紅皁白,劈頭蓋臉就責罵陳玉成,並剝奪他英王爵位。爲此,陳玉成只能北上廬州匯合陳得才,意圖東山再起,再創輝煌。不久,陳玉成讓陳得才率領藍成春、樑成富、賴文光等各將繞道河南去陝西發展,爭取在關中開拓基地,而後再率領大軍回來挽救皖北局勢。可誰知,陳得纔出發後不久,陳玉成居然中了叛徒苗沛霖之奸計,成爲清軍的階下囚,在河南延津縣受凌遲處死。陳玉成死後,洪秀全讓李秀成節制英王舊部,陳得才歸李秀成指揮,當然這只是名義上而已。

1862年5月,曾國荃爲了攻破金陵,拿下剿滅太平天國首功,他不顧兄長曾國藩強烈反對,徑直率主力順江東下,池州、無爲、巢縣、運漕、東西梁山等先後被攻克,湘軍兵鋒直抵天京城南雨花臺。眼見清軍兵臨城下,洪秀全連下三道聖旨催促李秀成回援。李秀成本不想立刻回師勤王,但迫於天王壓力,也只好召集各路將領召開會議,商議解救天京之良策。與此同時,李秀成讓陳得才從皖北來蘇州,“當面訂分,令其上去(指豫、鄂、陝)一帶招足人馬,限二十四個月回來解救京城。”可以說,陳得纔此時已經肩負重任,承擔起挽救天國的重任。

1862年8月,陳得才按照計劃,再次前往湖北、河南、陝西一帶招兵買馬,擴充實力。10月,陳得才、賴文光等進入河南境,經唐河、新野、鄧州等地復入湖北,圍攻鄖陽府,但被清軍擊退。爲此,太平軍兵分兩路:一路由扶王陳得才、遵王賴文光、祜王藍成春等三王率主力入陝西;另一路則由啓王樑成富與天將範立川、邱遠纔等則東進湖北均州,向鄂、陝邊境發展。兩路大軍相互策應,互爲犄角,而後再尋機匯合,打造關中基地。11月,陳得才大軍殺進陝西,佔領平利縣、興安府,爲西征開了個好局面。1863年初,陳得才攻克漢中,總兵賀蘭貴、蕭慶泗及副將李凱章等均先後被擊斃。史載:“由鄖陽而迸兵漢中,一路滔滔,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正當扶王陳得纔在關中混得風聲水起之時,太平軍在“雨花臺之戰”、“進北攻南之戰”中一敗塗地,精銳力量損失殆盡,天京糧道悉數被斷絕,城池被攻破乃遲早之事。爲此,李秀成傳檄陳得才,讓他火速回京勤王,以解燃眉之急。1864年2月,陳得才統帥20萬大軍分三路回京,除中路因故折回陝西,南、北兩路大軍如期進入河南,4月,大軍殺進湖北,與清軍在黃安、麻城、蘄水(今浠水)一帶激戰,“其衆數十萬,蔓延數百里,逆氛頗熾”。陳得纔此次作戰目標十分明確,即是襲擾湘軍後方,迫使曾國荃回援,從而解除金陵之圍。可誰知,就在陳得才大軍準備衝出湖北之時,天京已經被吉字營攻破,李秀成爲掩護幼天王突圍而將好馬讓出,最終被俘虜。

手握二十萬大軍的扶王陳得才,最後是怎麼死的? 第2張

天京陷落後,陳得才仍然繼續東進,圍攻鄂、皖交界之英山,連續擊敗清軍。不過,此時太平軍聞知天京陷落後,軍心已渙散,隊友馬融和、範立川等率十餘萬大軍投降清軍,陳得才部成爲孤軍。1864年10月,陳得才指揮二十萬大軍與科爾沁郡王僧格林沁部馬隊在霍山黑石渡進行決戰,雙方戰鬥頗爲激烈,死傷數萬人,不分勝負。此時,僧格林沁意識到這支太平軍還具有相當之實力,若是強行進攻,即使最終取得勝利,那自己也損失慘重,得不償失。爲此,僧格林沁決定採取長期圍困之計,斷絕陳得才部與皖北捻軍之聯繫。如此一來,從陝西長途跋涉而來的陳得才就麻煩了,沒糧食,又無外援,軍心必定動搖。果不其然,其他各路友軍要麼投降、要麼撤軍,軍中甚至還有人想將自己綁架而後送給僧格林沁邀功請賞。時局如此艱難,陳得才絕望了,於是服毒自盡。

總而言之,陳得纔是條漢子,即使天京已經陷落,他依然繼續東進,爲的就是能夠與幼天王、洪仁玕、李世賢、黃文金、汪海洋等匯合,圖謀東山再起。也無怪乎,洪秀全在最後時刻拒絕李秀成“讓城別走”之計,因爲他在等待陳得才的二十萬大軍,這是他復興天國的最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