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棄嬰塔:清末民間百姓共同搭建而成,丟棄嬰兒的集中地

棄嬰塔:清末民間百姓共同搭建而成,丟棄嬰兒的集中地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8.9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清朝的棄嬰堂,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古時候“重男輕女”的情況是非常普遍的,在我國上古的卜辭裏就認爲生男孩爲嘉,生女兒爲不嘉,後又出現了兒子繼承香火的說法,因此很多家庭爲了“不斷後”,不論前面生了多少個女孩,也一定要生下個兒子。

棄嬰塔:清末民間百姓共同搭建而成,丟棄嬰兒的集中地

另外妻子頭胎若是生下個女兒,丈夫家裏也就會很嫌棄,有些人還會氣得吃不下飯,因而也就出現了“母憑子貴”的說法,並且男子在古時可以娶妾,若是正妻生不出孩子或是生不出兒子,就要張羅着給丈夫納妾。

清朝時期,受到了“程朱理學”很大的影響,並且還有所歪曲,對女子的束縛更多。發展到晚清時期,社會動盪,徭役沉重,女嬰降生就更加淒涼了,不少會被丟“棄嬰塔”,自生自滅。

棄嬰塔:清末民間百姓共同搭建而成,丟棄嬰兒的集中地 第2張

清末,列強們闖入了國內,並且在鴉片戰爭爆發後,賠款的事情就壓在了每一個百姓的身上,皇室以及朝廷中的官員雖然不愁吃穿,但百姓即使看到收成好,也都高興不起來,大多數人難以解決溫飽問題,可清政府卻並沒有爲百姓着想。

因此無奈拋棄女嬰的情況也是大幅度增長了,對於一個能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的家庭來說,家裏面養着一個女兒並不帶來多少好處,孩子長大肯定是要吃糧食的,但女性的力氣往往比不上男性,也就無法像男性那般做着許多的苦力活。

而且女兒長大後是要嫁人的,是從家裏面走出去的人,嫁出去後也就與孃家沒有多少聯繫,家裏面堆積起來的事情又讓誰來做?老口子又有誰來送終?這也就造成了當時那個社會普遍認爲“生女兒沒什麼用”。

即便是一些父母疼惜自己的女兒,但考慮到家裏面的情況,也只好將女嬰送到了“棄嬰塔”,心中期盼有個好心人將自己的女兒撿回去。

不過這座“塔”並不是官方修建,而是民間的百姓共同搭建而成,畢竟被丟棄的孩子也是自己的親骨肉,難免有些不忍心,也無法遺棄在荒野,於是“棄嬰塔”就出現了,成爲了丟棄嬰兒的集中地。

棄嬰塔:清末民間百姓共同搭建而成,丟棄嬰兒的集中地 第3張

但這種事情無論是發生在何時,都是時代的悲哀,並且受這種現象的影響,“重男輕女”的風氣更甚,此外在清末,童養媳、“賣女兒”的現象也很常見。

而這種現象在歐洲地區也有發生,雖然我們認爲西方國家崇尚“平等、自由”,但對女性的偏見存在於世界各地,與各個時期,只是各地的程度不同罷了。

西方國家女性地位的改變,是從工業革命發生後開始改變,當越來越多的女性從家庭走向社會,參加工作,繼而享受教育,1826年,第一所公立女子中學出現在了波士頓。

1884年,英國一名女傳教士在寧波創辦了女塾,這是我國第一所女子學校,招生的對象是滿族貴族少女,後來到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我國自辦的第一所女學堂經正女學出現了,雖然經正女學在戊戌變法後被勒令停辦,但對我國的女性還是產生很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