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文化名家 > 何振岱:一個清高有才的福州詩人 專門收養棄嬰

何振岱:一個清高有才的福州詩人 專門收養棄嬰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8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福州,有一個常被提起的文人——何振岱。“何振岱是清末至民國時期福州的文豪”、“何振岱詩書畫皆稱絕一時”、“何振岱培養的十才女個個不凡”、“何振岱是個有氣節的正直文人”……收藏市場偶見有何振岱書畫真跡,一露面,便被識貨者以不菲的價格一購而去。

福州市人民政府授匾的“文物保護單位”何振岱故居在文儒坊的大光裏,與“陳衍故居”僅幾步之隔。何振岱故居是一座庭院式福州民居。斗轉星移,事過境遷,在故居里已看不到當年這位才華橫溢的文人爲主時的任何氣派與文房遺物,由於年久失修,顯得破敗與雜亂。何振岱孫女何永菁女士仍居住在這裏。這位已退休的農業科研人員、何振岱第三代後裔,指着走廊上掛的幾幀老照片,熱情地介紹着:“這是我的爺爺,這是我的奶奶。”照片上的何振岱目光如炬,耳廓碩大,鼻骨堅挺,面龐清癯,從相貌似乎都可看出些許才氣與耿直的性格,甚至可以讓人想像他在培育那10位才女時的嚴師風骨。何振岱生前酷愛梅花,又名“梅叟”。原來庭院裏有兩株梅花,一株紅梅,一株白梅,都是何振岱至愛。據說,當何振岱夫人鄭嵐屏於1943年去世後,不久,紅梅就枯死了。1952年何振岱去世後,沒過多久,白梅也枯死了。現在天井裏長的是一叢綠竹。微風吹過,枝椏交舞,綠葉作聲,似乎也在訴說着這位清高才子不凡的一生。

何振岱:一個清高有才的福州詩人 專門收養棄嬰

何振岱(1867-1952)

才華橫溢街衢有聲

何振岱原籍福清,生於1867年12月。其父是個秀才,曾任縣府幕僚,但家道貧寒。何振岱幼時聰慧,極愛讀書,但因爲家庭貧困,父親無法讓其上學,竟要他到店館做學徒。幼年何振岱求學心切,不從父命,加上其母重學,寧願作女紅,供子上學,於是他才最終力爭到在私塾讀書的資格。聰明的何振岱,十二三歲便能熟誦《五經》、《史記》、《漢書》,出口成章,下筆爲文,千言立就,很得塾師賞識。1897年,何振岱考中第四名舉人。但在中了舉人之後由於不循八股文,他曾於1898、1903、1904,連續三年投考進士都未得中。不久以後,科舉制度廢除,這位懷才不遇的才子,也就從此破滅了中進士的美夢。

何振岱的文才,走到哪兒出名到哪兒。1887年,何振岱還未中舉人,沒有資格進當時福州四大書院之一的致用書院,但他時常替已中舉人、有資格在書院讀書的朋友代作課業,凡是他代作的,都名列高等,得到“膏伏”(類似現在的獎學金)。到他中舉之後,他能名正言順地進入書院了,每次作文,總是“闔市爭相傳誦”。1909年,何振岱到上海,有友人請何題扇面,何振岱順手摘錄幾首自己寫過的詠西湖的詩。不料,上海名流見了,無不擊節讚賞。當時,上海報刊雜誌闢有“文苑”專欄,選登海內外名家作品,何振岱的作品便常常被選登,從而擴大了他的詩文在全國的影響。1923年,福建政局動盪,何振岱舉家遷赴北京,爲一人家做家庭教師。當時曾爲光緒皇帝太傅的陳寶琛在京城文運亨通,被認爲是“文章司令”。達官貴人或附庸風雅,或紅白之事,總要請其撰文作句,筆墨生意十分紅火,篇篇潤筆不菲。但此時的陳寶琛已屆80高齡,垂暮力衰,應付不周。聽到何振岱也在京都,大喜過望,便請何振岱爲其代筆弄墨。何振岱因此可得酬金,也就樂而爲之。陳寶琛的任何文字,只要是何振岱代筆的,他便十分放心並賞識有加。陳寶琛曾在何振岱所作之文上加按語道:“大作清婉,讀了口角生香”、“大作平實堅緻,循誦再三,無可增損”。何振岱每寫一篇文章,陳寶琛便以百元爲酬,如此下來,從何振岱入京起到1935年陳寶琛去世的這一段時間,這種筆墨收入成爲何振岱的主要經濟來源。何振岱因此纔有可能送他的次子何知平留學法國。

何振岱一生著作頗豐,除主修過《西湖志》外,主要專著有《覺廬詩草》、《我春室詩文集》、《心自在齋詩集》、《壽春社詞抄》等,另外散見於民間的各種序、跋、扇面題詩、題文、畫作等也不少。現在最容易見到的何振岱詩作便是1991年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福建詩詞》第三集。那兒收有何振岱詩詞11首。茲錄一首以饗讀者:

浪淘沙

七月初六日感舊作

眉月瀉秋光,影落銀塘。芙蓉空白斷人腸。那有藕絲牽到底?開後都忘。

黯淡舊紅裳,夢杳煙茫。阿誰此日記壺觴?獨有閒鷗憐故水,冷處思量。

嘗一臠而知一鼎之味,可以看出,何振岱的詩詞確實是寫得好的。

1936年,何振岱從北京返回福州,以讀書寫詩作文表達自己對國家、民族及身世的憂思。此時,葉可羲、王德英、劉蘅三位女子拜學何振岱門下,學詩作畫。後來這三位門徒又相繼介紹同好拜何振岱爲師,她們是王真、王閒、薛念娟、施秉莊、張浣桐、洪守貞,加上何振岱的女兒何敦良(何曦)共10人。這10位女性皆才華出衆,後來便被譽爲“十才女”。她們的詩詞集,現在還偶爾可從書攤上看到。如洪守貞的《秦香社詞抄》、葉可羲的《竹韻軒詞》、劉蘅的《蕙忄音詩詞集》、王閒的《味閒樓詩集》等。百歲老人劉蘅,《家庭大觀》曾於1998年5月9日以《根託閩疆得地良》爲題專題報道過。劉蘅於1998年7月去世。王閒,於1999年12月去世。至此,10才女已全部告別人間。

何振岱:一個清高有才的福州詩人 專門收養棄嬰 第2張

何振岱不但詩文極受稱羨,還能琴善書通畫,所作畫作,不論山水、花鳥,極見清悽之氣,靈氣蒸蒸,秀氣泱泱;所作書法,則見清雄剛韌,底蘊勁麗,甚爲世人所崇。這便是在文化市場,何振岱真跡一露面,便被寶之珍之的原因。

秉性剛爽愛憎分明

何振岱與當時的上流社會交往甚密。陳衍、陳寶琛、謝辛鏈、沈瑜慶、柯鴻年、鄭孝胥等名垂一時、權操一方的人士皆與其有交。但何振岱卻有其獨立的爲人準則,在大是大非面前不含糊,涇渭分明。日軍侵略中國後,福州兩度淪陷,何振岱賣文爲生的生涯即遭中斷,當時他又身患胃病,貧病交加,但絕不乞憐於任何人。

日本侵略者佔據福州時,曾慕名託人,打算聘請何振岱爲顧問。對這種漢奸勾當,何振岱拍案怒斥,嚴辭拒絕,態度十分鮮明。鄭孝胥等當了漢奸,何原與他們有交,但此時國“情”壓倒私“情”,一怒之下,將所有與諸往來信札詩文付之一炬,以示劃清界線。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通令各省市要求將抗戰期間不願附逆的名人的事蹟上報,準備給予嘉獎。當時的福州市政府擬報何振岱作爲表彰對象,送表格請其自填事蹟,何振岱視此爲浮光,不買其賬,置之不理。蔣介石六十歲時,福建省政府主席劉建緒擬請何振岱代其作賀壽文章,送潤筆3000元,急需“滋潤”的何振岱,寧願守貧,不願奉承,堅辭不爲。

何振岱與北京的大收藏家、曾任袁世凱管家的郭葆昌是親家。郭葆昌的女兒做了何振岱最小兒子的媳婦。這個郭葆昌可謂傢俬連城,富甲一方,不知家藏多少奇珍異寶。據報刊披露,郭葆昌的兒子郭昭俊曾將稀世珍寶“伯遠帖”抵押到海外銀行。解放後,經周恩來總理指示,國家花重金纔將這一珍寶購了回來,現珍藏於故宮博物院。而何振岱這個親家以及他的兒子和媳婦似乎都未從那個大富豪那兒得到些許遺囑。這與何振岱這個人的清正品格與不受非分之財的家風是大有關係的。

1949年8月17日福州解放。此後第10天,當時任福建省省長的張鼎丞乘吉普車到南后街文儒坊巷口,接着步行到大光裏何振岱家,拜訪何振岱。當時張鼎丞身旁有隨從二人。由於何振岱不認識他們,竟然拒見。後來,張鼎丞說“是您老的學生何遂讓他來拜訪恩師的”,這時,何振岱才欣然接待了張鼎丞。接着何振岱知道原來來人是共產黨的高級領導張鼎丞,連忙口言:“首長禮賢下士,失禮了,失禮了。”表達他原先拒見的歉意。張鼎丞的來意是請何振岱出任福建文史館館長,但何振岱說:“我今年已83歲了,力不從心,謝謝共產黨關懷,望另請高明。”後來,何振岱當了福建文史館名譽館長,每月車馬費300斤大米。何振岱一直任此榮譽職務到1952年12月病逝。

古道心腸樂善好施

反對裹足

何振岱有五子一女,但他絕不重男輕女。關於他不讓女兒纏腳的事,曾一時廣爲流傳。在當時社會,女孩不纏腳,會被認爲是一種放浪。朋友們告誡他:“女兒不纏腳,有損門風,而且將來會嫁不出去。”何振岱說:“腳是用來走路的,纏腳是對腳的殘害。我媽我妻都纏了腳,你看她們多不方便,也不美觀。身體一定要順其自然纔好啊!”就這樣,何振岱的女兒就沒有纏腳了。在當時,像他這樣上流身份的人家的女兒不纏腳,是非常稀罕的事。

何振岱:一個清高有才的福州詩人 專門收養棄嬰 第3張

收養棄嬰

有一天,何振岱同他的兩個女弟子葉可曦、劉衡在福州慶城寺的一個大石臼裏發現一個女棄嬰。他看了十分同情,就吩咐傭人把棄嬰抱回家餵養。後來文儒坊的鄰居把這事傳了出去,有的人便衝着他“心好”,直接把棄嬰放在何振岱家門口。那時社會重男輕女思想嚴重,被棄的都是些女嬰。每當聽到家裏人說:“門口又有一個(女嬰)了。”何振岱便一一囑咐,先收起來,一定不要讓餓着了,接着便送到閩侯縣的“上門奶媽”那兒餵養。每個月這些“上門奶媽”便抱着這些嬰兒向何振岱領取餵養費。一段時間,何振岱共收養了六七個棄嬰,並一一爲她們取了名字。何振岱總是對他的弟子們說:“人一落地,便是精靈,男女一樣。棄嬰之舉,慘無人道。”並希望將來哪位弟子有本領一定要辦個福利院,專門收容那些無辜被棄的苦命孩子。

放生老牛

一次何振岱鄭嵐屏同他的學生外出經過福州西門屠宰坊門口,見一老農牽一老牛,老牛步履蹣跚,滿目淚水。何振岱問老農:“爲何把這麼勞累的牛牽到這兒?”老農說:“它老了,不能耕地了,送來殺掉。”何振岱心頭一震,頓起憐憫之心,對老農說:“此牛終身辛勞,現已精疲力盡,無能爲耕,理應養老纔對,殺之於心何忍?”於是便掏出一些錢交給老農說:“我把這牛買了吧。”何振岱讓學生將老牛牽到西禪寺交給方丈放生。此後,何振岱還每月派學生送草水錢給西禪寺,直到老牛自然老死。就此,何振岱對學生說:“像牛這樣的牲畜,爲人類付出了辛苦血汗,老了,也應有所報,殺不得的。”

後嗣不寂各有其業

何振岱妻子鄭嵐屏是林則徐第三女兒林玉庭(其夫鄭葆中)的孫女。何、鄭共有五子一女。大致情況簡介如下:

長子何敦疇(1895—1970)在北京從事中醫師工作,長古詩詞,著有《春明集》、《竹頭集》,晚年由北京返榕,逝於福州。

長女何敦良(何曦)(1897—1982),福建省文史館館員,長詩詞。

次子何敦敏(何知平)(1901—1995),留學法國,修經濟學,與李富春同窗。其夫人王閒(1906—1999)爲何振岱培養的十才女之一,國畫家,福建省文史館館員。

何振岱:一個清高有才的福州詩人 專門收養棄嬰 第4張

三子何敦敬(1903—1987),解放前曾任福建省銀行祕書,解放後賦閒。

四子何敦誠(1905—1986),原國民黨福建省官員、中共地下黨黨員吳石的副官,解放前夕隨吳石赴臺。1952年吳石被蔣介石殺害,何敦誠同年被捕,關押在臺灣。晚年保釋在家,於1986年病逝臺北。

五子何敦仁(1910—1981),國畫家,解放後任福建省博物館特邀鑑賞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福建分會理事,著有《靜娛樓觀畫錄》、《靜娛樓詩集》,其夫人郭昭華,國畫家,爲郭葆昌之第三女。

何振岱有21個孫子女,現在北京9個,在上海1個,在臺灣3個,在福州7個,在美國1個。大多從事科技文化事業。

在福州的孫子輩中,有一位名叫何雲(何敦仁之子)的文化人,原在省文化廳所屬單位從事寫作和導演工作。曾導演過電視劇《熊貓姑娘》,這部電視劇使他一舉成名,片子被翻譯成日文,在日本播出,紅了一時。爾後他又投身文化企業,自辦公司。這位事業有成的何振岱第三代傳人對記者說,他打算在親屬和友人中儘量收集何振岱的遺物、真跡及有關史料,並打算在徵得政府許可的情況下對市文物保護單位“何振岱故居”進行維修,爭取搞個何振岱陳列室,以便讓更多的人瞭解這位曾經對福州人文有過影響的先輩。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