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馬順作爲錦衣衛指揮師,爲什麼會在朝堂上被文官活活打死?

馬順作爲錦衣衛指揮師,爲什麼會在朝堂上被文官活活打死?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7.8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馬順的故事大家喜歡嗎?今天小編就爲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太祖朱元璋在朝廷中設立了“錦衣衛”這一官職,命他們負責探查、審訊、抓捕等一系列情報措施。從此,身穿飛魚蟒衣,手握繡春寶刀的錦衣衛便登上了歷史舞臺。

自此,不管是位高權重的大臣,還是功勳卓著的大將,一聽聞錦衣衛就會不寒而慄。因爲,錦衣衛實在是無孔不入。只要有把柄被錦衣衛握住,他們就會直接上報皇帝。因此,朝野上下對錦衣衛是又怕又恨。

馬順作爲錦衣衛指揮師,爲什麼會在朝堂上被文官活活打死?

錦衣衛行事向來飛揚跋扈,不把任何人放在眼中。即使得罪了不少人,他們也毫不在意。畢竟,錦衣衛直接由皇帝管轄。除了皇帝,任何人都不能壓制他們。但凡事都有例外,在明王朝的明代宗時期,就有一個名叫馬順的錦衣衛被大臣們當衆打死。而且,大臣們是當着皇帝明代宗的面打死馬順的。

這是爲什麼呢?

事情還要從明代宗的前一任皇帝明英宗說起。

英宗即位的時候年僅九歲,實在是沒有獨立處理朝政的能力。在這種情況下,與英宗很是親近的太皇太后張氏和一些太監們便擔起了理政的責任。看到有機可乘,司禮監掌印太監王振不斷地干預朝政,並開始培養起私人勢力。

當時,除了太皇太后張氏外和老臣楊榮、楊溥外,很少有人能夠限制王振的權力。而王振見楊榮久病纏身,張氏和楊溥又年事已高,於是,就心安理得地等了起來,想要等到自己大權獨攬的那一天。

正統五年(1440年),楊榮在病痛中離開了人世。在生命中的最後幾年,他已經察覺到了王振的心術不正,只是苦於自己時日無多。思前想後,楊榮使正值壯年的馬愉、曹鼐進入內閣,想要讓這兩人壓制王振。

在楊榮看來,馬愉和曹鼐兩人向來正直,肯定會對王振產生威懾作用。可惜,深謀遠慮的楊榮還是沒有考慮到馬愉和曹鼐的威望問題。馬愉與曹鼐雖才能卓著,但是,在朝廷中根基尚淺。在與王振意見相左的時候,他們只能象徵性地表示反對,根本沒法進行強有力的抗爭。見二人入閣,王振沒有絲毫的懼怕。

此時楊溥已經老的兩眼昏花,連獨立生活都成了問題。能夠威脅到自己的,只剩太皇太后張氏一人而已了。正統七年(1442年),太皇太后張氏在病榻中辭世,王振成爲了明王朝中炙手可熱的人物。英宗才十幾歲,還是個小孩。他與王振相處了很久,什麼都聽王振的。於是,王振便開始了自己的擅權之路。

一時之間,朝野上下吹捧誇耀王振的人數不勝數,有些人的行爲甚至令人作嘔。大臣王佑就是個牆頭草,誰的勢力大他就站在誰那邊。有一天,王振看到王佑的下巴上沒有鬍子,感到十分奇怪。他是太監,自然長不出鬍子,但王佑不是啊。於是,他向王佑問道:“你怎麼沒有鬍子呢?”王佑聽了之後,滿臉堆笑地回答道:“老爺您沒有鬍子,身爲兒子的我豈敢有?”

王振聽了很是高興,不久之後就升王佑爲工部侍郎。此後,效法王佑的人接連不斷,王振都是照單全收。就這樣,清廉剛正之人紛紛告老還鄉,奸佞小人佔據了各個要職,整個朝廷被王振弄得烏煙瘴氣。正統八年,皇宮中的一個宮殿被雷擊中,令英宗大爲惶恐。在古代,人們通常把雷電看作是上天示警,更何況受到雷擊的宮殿正位於皇宮之中。英宗一邊反省自己的過錯,一邊令大臣們指出自己的過失。

可是,朝廷中的官員大多都是王振的親信,他們看着皇帝整日裏被王振蠱惑,誰也不肯出言勸諫。

馬順作爲錦衣衛指揮師,爲什麼會在朝堂上被文官活活打死? 第2張

這時,翰林院的侍講劉球站了出來。他是一位正直敢言的大臣,一直都想指責王振的擅權行爲,只是苦於沒有機會。如今藉着這個機會,劉球果斷向英宗進言,說皇帝應該自己處理政務,不能將至高無上的皇權分給別人。王振聽了之後大怒,還沒等英宗下令,他就派人將劉球打入了大牢。之後,王振又指揮親信馬順對劉球嚴刑拷打,羅織了很多罪名來誣陷馬順。馬順當了很多年錦衣衛,懂很多殘酷的刑罰。

對於這些酷刑,劉球實在無法忍受馬順的折磨,只好違心承認了本不屬於自己的罪行。拿到劉球被屈打成招的口供後,王振點點頭,吩咐手下殘忍地肢解了劉球。劉球仗義直言,不料卻落得如此下場。羣臣在憤怒的同時,對王振更加懼怕。而且,身爲錦衣衛的馬順可以隨時監視大臣們的一舉一動,這想想就令人不寒而慄。劉球死後,王振在朝廷中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再也沒人敢公開何他作對。

時間久了,王振不禁大感無聊。身爲太監的他掌握了很大的權力,又有着花不完的錢,可謂是做到了太監的頂端。但是,王振竟然還不滿足。百無聊賴的他看中了軍權,想要感受一下帶兵打仗的感覺。到了正統十四年(1449年),明王朝北部的也先部落不斷地在邊境製造摩擦。王振一看打仗的機會到了,便想帶領大軍出征。但是,他身爲太監,實在是沒有統兵的理由。

爲了得到與敵軍作戰的機會,王振極力攛掇英宗御駕親征,想要隨着皇帝一起領兵出征。大臣們擔心皇帝上了前線會影響到將士們的作戰計劃,於是紛紛勸阻。但是,對王振言聽計從的英宗還是堅定地決定御駕親征。當年八月,英宗和王振率領二十萬明君精銳來到大同,準備和也先率領的瓦剌軍作戰。對軍事一竅不通的王振不停地在衆將軍的面前指手畫腳,令將軍們很是不滿。

他們耐心地向王振解釋軍事路線,但王振每次都將正確的決定否決掉。在王振的錯誤指揮下,明軍連戰連敗,吃了不少虧。兵部尚書鄺埜擔心皇帝安全,想要下達進入居庸關防守的命令。可是,王振卻當衆斥責鄺埜道:“你這個人太過迂腐,根本不懂軍事。你不要再說了,再敢說我就殺了你!”看着冥頑不靈的王振,鄺埜又急又氣,他頂撞道:“我這樣做,都是爲了國家考慮啊,你爲什麼要用死來威脅我?”王振冷哼幾聲,吩咐手下將鄺埜趕了出去,然後下令讓大軍在土木堡駐守。

見明軍在土木堡安營紮寨,鄺埜面如死灰。王振不懂軍事,但是,身爲兵部尚書的鄺埜可是個軍事通。土木堡雖然身處長城防線之內,但附近卻沒有可供大軍取水的地方。二十萬明軍若想飲水,必須要到十五里外的地方取水。一旦也先的軍隊控制了水源,那麼明軍將不戰自潰。想到這裏,心急如焚的鄺埜向英宗的營帳衝去,想要告訴英宗此地的危險。可惜,營帳周圍都是王振的親信。他們直接將鄺埜轟走,不給他同英宗見面的機會。

也先久經沙場,作戰經驗極爲豐富。明軍在土木堡駐紮的消息傳來,他心中不禁狂喜。也先一邊令人控制土木堡周圍的水源,一邊假意議和,讓明軍放鬆警惕。王振領着二十萬大軍走了二十多天,感到很是疲累。他過夠了帶兵打仗的癮,很想回京,只是苦於無法向英宗交代。也先派出的議和使者到來後,他正是求之不得。

於是,他欣然下達了移軍的命令。

二十萬明軍口渴無比,一聽說可以離開此地,趕忙到處尋找水源。也先看準時機,果斷令瓦剌軍突襲明軍,打了明軍一個措手不及。亂軍之中,面對兇狠的瓦剌騎兵,王振徹底傻了眼。他沒有能力指揮明軍排兵佈陣,只好抱頭鼠竄。

爲了活命,王振連英宗也不管了。英宗身邊的護衛樊忠拼死護衛英宗,但衝過來的瓦剌兵實在是太多了。他瞥見落荒而逃的王振,當即就有了手刃奸臣的心思。聯想到王振近年來的所作所爲,忍無可忍的樊忠揮起手中的戰錘,衝着王振大喝道:“我要替天下人除掉你這個奸賊!”惡貫滿盈的王振,就這樣被戰錘活活砸死了。

王振雖死,但明軍的大敗仍然是無法挽回的。經此一役,明軍的二十萬精銳幾乎是全軍覆沒。明王朝的皇帝英宗被俘,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英國公張輔等五十二位朝廷重臣全部死在了瓦剌軍的手中。自大明王朝立國以來,還沒有遇見過如此慘烈的失敗。對於明王朝來說,這已經不是元氣大傷,而是直接走向了亡國的邊緣。

馬順作爲錦衣衛指揮師,爲什麼會在朝堂上被文官活活打死? 第3張

在京城留守的大臣得知英宗被俘的消息後,嚇的不知道該如何是好。有人想向也先割地求和,以此來避免亡國;有人想將國都遷到南京,能夠佔據半壁江山已是萬幸;也有人想要同也先決一死戰,誓死也要保住京城。衆人不斷爭吵,可誰也說服不了誰。關鍵時刻,還是兵部左侍郎于謙站了出來。他痛斥想要南遷的大臣,多次強調京城的重要性。

最終,于謙和吏部尚書王直、內閣中的陳循聯合起來,說服了羣臣,打算堅守京城。爲了凝聚人心,英宗的弟弟朱祁鈺登基稱帝,即爲明代宗。

代宗即位後,朝廷中仍然是人心惶惶。大臣們一想到自己的親人和朋友死在了土木堡,都不由地大放悲聲。稍稍鎮定下來後,他們咬牙切齒地痛罵王振,將此前積壓的情緒全部發泄了出來。代宗上朝的時候,彈劾王振的大臣一個接一個,有些人甚至集中起來,請求將王振滅族。代宗哪裏見過這場面,一下子愣在了當場。

這時,王振的心腹,錦衣衛馬順正在代宗的身邊侍奉。他見大臣們聚起來逼迫皇帝做決定,趕忙維護起朝堂的秩序來。王振死後,馬順自知靠山倒了,不敢再像過去那樣張狂。但是,他當錦衣衛當久了,身上自然而然地有了一種傲氣。他勸大臣們規範行爲,剛開始還能語調平緩,但說着說着就大聲呵斥起來。

可以說,馬順的呵斥,就像在一捆乾柴中施加了烈火,一下子便點燃了整個朝堂。大臣們見王振的黨羽竟然還敢猖狂,當即掉轉矛頭,將滿腔怒火都傾斜在了馬順身上。大臣王竑脾氣暴躁,他不顧代宗在場,直接衝到了馬順的身邊,狠狠地給了馬順一拳。

還沒等馬順還手,他就抓住了馬順的頭髮,大聲喝道:“你們這羣禍亂朝綱的奸臣,王振都死了,你們還敢張狂!”王竑本是文臣,不懂什麼打鬥技巧。狂怒之下,他直接咬住了馬順的臉,和馬順當衆廝打起來。

王竑率先動手後,其他大臣也都紛紛掄圓了拳頭衝了上去。待衛士們將大臣們拉開後,馬順已經被活活打死了。代宗久居深宮,從來也沒有見過這麼血腥的場面。看着遍地的鮮血,他嚇得渾身發抖,想要趕快離開這個地方。

在衆人都失去理智的時候,于謙始終保持着冷靜。在他看來,馬順雖然死有餘辜,可王竑等人的行爲無疑是故意殺人。如果日後論起來,怕是要以命抵命的。爲了洗脫王竑等人的罪過,他攔住想要離開的代宗,誠懇地說道:“馬順是王振的心腹,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過,不殺不足以平民憤。如今他既已被殺,請恕大臣們無罪。”

代宗一心想要離開,想也沒想就表示同意,然後,下達了赦免羣臣的聖旨。馬順死後,其屍體被當街示衆。過往行人見後,無不歡喜雀躍。而那個敢於痛打馬順的王竑,也因此而名揚天下。此後,王竑在仕途上雖幾經沉浮,但始終受到了朝野上下的一致讚賞。在幾十年的爲官生涯中,王竑嚴於律己,一點也沒有居功自傲的想法。他保持着自己正直的性格,不僅彈劾了很多奸臣,還爲國家舉薦了不少賢才。

馬順作爲錦衣衛指揮師,爲什麼會在朝堂上被文官活活打死? 第4張

王竑去世後,悼念他的人有很多。明武宗即位後,仍然沒有忘記這位痛毆馬順的名臣。他號召羣臣向王竑學習,並給王竑追加了“莊毅”的諡號。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