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勇武無雙的“飛將軍”李廣,他治軍有什麼特點?

勇武無雙的“飛將軍”李廣,他治軍有什麼特點?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6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廣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李廣作爲橫跨漢文帝、漢景帝和漢武帝三代的人物,又長期駐守在漢匈邊境,可以說是漢朝最瞭解匈奴的將領了。李廣跟隨漢文帝起家,當時便靠着勇武作戰得到提拔,後來轉任到漢匈邊境,開啓了與匈奴打交道的一生,最後死於同匈奴交戰,但是卻一直沒有取得封侯的戰功,不得不讓人感到惋惜。究其原因,李廣有這樣的結局與其自身的治軍方式有較大的關係,證明了將領只逞一人之勇是很難成功的。

從漢武帝征討匈奴開始,李廣的軍事生涯可以分爲兩段,前一段主要在防守匈奴的入侵,後一段則是主動進攻匈奴。貫穿這兩段人生的則是,李廣的勇武無雙以及李廣散漫的治軍軍紀。

李廣年輕時應該是非常好戰,第一次到漢匈邊境,便當上了上谷太守,還引得匈奴人每天都來打仗,以致於典屬國公孫昆邪(讀渾爺)上書漢景帝說他“李廣才氣,天下無雙,自負其能,數與虜敵戰,恐亡之”,以怕損失良將爲由調走他,其實也是擔心上谷天天這麼打仗撐不住。於是,李廣先後到了上郡、北地、隴西、代郡、雁門、雲中當太守,都是他到哪匈奴人便跟到哪,最後到了右北平當太守時,匈奴人因怕他纔不敢進攻。因此,《史記》用具體的三件事情來突出李廣的勇武,當然還有他打老虎的事情:他誤以爲碰到了老虎,將箭射進石頭裏;在郡裏親自射殺老虎;在右北平被老虎所傷,最後能反殺老虎。

勇武無雙的“飛將軍”李廣,他治軍有什麼特點?

第一件事是李廣佈下的假伏計退敵。匈奴大舉入侵上郡時,漢景帝派了一名宦官向李廣學習騎射,該宦官率十餘騎兵碰到了三名射鵰的匈奴人,結果本人受傷且部下死亡殆盡,只能逃到李廣的軍營裏。李廣知道後,判斷出了這三名匈奴人的身份,率一百多人殺掉二人、俘獲一人,隨後遭遇了匈奴人數千人的騎兵部隊,但匈奴人也心驚,以爲碰到了誘餌,就上山列陣。李廣制止了麾下一百多人逃跑的想法,並帶他們一起前進,又在衆目睽睽之下解鞍休息,坐實了匈奴人碰到誘餌的想法,然後射殺了敵方白馬將,弄得匈奴人摸不着頭腦,雙方僵持到天黑才各自散去。天亮之後,李廣回到軍營,軍營裏的人這才知道他去哪裏了。

第二件事是李廣從匈奴逃回來。他的名氣使得匈奴單于想見到李廣,於是他被放在兩馬之間的網兜裏帶着走。他路上裝死,趁着匈奴人不備搶了人家的好馬,躲了弓箭,殺退了追捕自己的匈奴數百人,然後跑了幾十多裏回到軍塞。

第三件事是元朔六年,李廣率四千騎遭到匈奴人四萬人的圍攻。他麾下將士的表現就大有問題了,“廣軍士皆恐”,他只好讓自己的兒子李敢帶着幾十騎兵打穿敵人的軍陣然後跑回來,再告訴全軍敵人很容易對付;到了天黑時,他的士兵更加害怕,“吏士皆無人色,而廣意氣自如”。

勇武無雙的“飛將軍”李廣,他治軍有什麼特點? 第2張

雖然這些襯托出李廣高大、勇武的形象,但可以看出他麾下軍士畏敵如虎,憑這樣的部隊如何同匈奴硬剛呢?原因很簡單,他治軍方式太散漫,軍紀不嚴。他作爲將軍對下屬確實很好,所得財物都分給了下屬;到了困難之地,所有士兵不喝完水他也不會喝水的,所有士兵不吃完飯他也不會吃飯的。然而,行軍打仗就有問題了,他從來沒有嚴格的隊列和陣勢,安營紮寨時只是遠遠派出哨兵,士兵感到舒服就好,也不讓人打更自衛。以上兩點才讓士兵都喜歡跟着他,畢竟太寬鬆了還有財物可拿。但是,這羣人上戰場後只有一個結果,經常懼怕敵人,再加上李廣每次都等着敵人靠近時纔開始射箭(打老虎被傷也是這個原因),打敗仗就理所當然了。

我們可以看看其他名將的治軍、打仗。戰國時期,吳起在魏國領導武卒時,一個士兵沒有等到命令就衝鋒,雖然打勝仗了,吳起先是獎勵了他,然後又斬殺了他,強調所有人必須嚴格遵守軍紀。隋朝時期,楊素率軍打仗,每逢戰前便尋人的過錯殺人,然後派二百多人去衝陣,膽敢往回跑的全部殺,戰死或者活下來的人都會得到獎賞,所以未嘗失敗(很殘酷,但很多人樂意跟着楊素,因爲只要一點屁大的功也不會被漏掉)。他們這麼做的目的,在於讓士兵首要恐懼的是軍法,要讓士兵對軍法的恐懼大於對敵人的恐懼,做到一往無前。李廣的部隊一碰到大股敵人就感到恐懼,如何有心思去想着打敗敵人,又怎能在戰場上活下來?故而,《孫子兵法》言道“厚而不能使,愛而不能令,亂而不能治,譬若驕子,不可用也”,李廣麾下士兵也可以用驕子來形容。

勇武無雙的“飛將軍”李廣,他治軍有什麼特點? 第3張

如果說李廣總是碰到以少打多才導致自己戰敗,這話其實也不能成立。也是在隋朝時有相似的案例,突厥沙鉢略可汗率十多萬人南下劫掠,達奚長儒奉命率二千人出擊,他麾下也很恐慌,但被他激勵一番後便同突厥開戰了。作戰過程很慘烈:達奚長儒的部隊先射光了箭,後打斷了軍刀等近戰兵器,又用馬鞍等當兵器(史稱“五兵鹹盡”),最後用拳頭打得露出骨頭;部隊被打散了再聚起來,邊打邊退,連戰三晝夜,己方死傷者十之八九,達奚長儒本人身上包含兩個窟窿在內的五處創傷,殺死突厥一萬多人。最後,突厥人被打得意志消沉,在交戰處燒掉屍體,哭着回去了。達奚長儒以1:100的弱勢兵力死戰,只是慷慨激昂地激勵一番,而李廣是以1:10的兵力對敵,又讓自己兒子親自衝鋒去給大家壯膽,但是麾下士兵打了一天仍還在害怕,所以說還是軍紀出問題了。

同時代的程不識評價同李廣的差別時說道“李廣治兵簡便易行,然而敵人如果突然進犯他,他就無法阻擋了。而他的士卒倒也安逸快樂,都甘心爲他拼死。我的軍隊雖然軍務紛繁忙亂,但是敵人也不敢侵犯我。”然而,程不識還是給李廣了留面子,“都甘心爲他拼死”這句話水分太大了。所以,司馬光也說“效不識,雖無功,猶不敗;效李廣,鮮不覆亡。”可以說,李廣完全是靠自己的個人魅力在指揮一支部隊,這種方式用於防守匈奴綽綽有餘,但是用於進攻匈奴就只能無功而返,乃至吃敗仗了。因此,對李廣來說,侯位雖然看着近在咫尺,卻遠在天邊,只能嘆蒼天不助自己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