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什麼是冬至九九消寒圖?最早的文字記載是什麼時候?

什麼是冬至九九消寒圖?最早的文字記載是什麼時候?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6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冬至一到,便進入數九寒天。中國民間將冬至叫做交九或數九,即從冬至開始,每9天分爲一個“九”,共分9個“九”,數到81天時便“九盡桃花開”。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中國傳統文化中,九爲極數,乃最大、最多、最長久的概念。九個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過”之數。古代中國人民認爲過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肯定經已到來。九九消寒期間中國民間風俗有制九九消寒圖。

什麼是冬至九九消寒圖?最早的文字記載是什麼時候?

從冬至那天起就算進“九”了,冬至中國民間有貼繪"九九消寒圖"的習俗,消寒圖是記載進九以後天氣陰晴的“日曆”,人們寄望於它,來預卜來年豐欠,是一種很有傳統特色的、好看的日曆。它一共有九九八十一個單位,所以才叫做“九九消寒圖”。從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單元,連數九個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過去了。

關於“數九”的習俗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公元550年南北朝時期樑朝宗懍所著《荊楚歲時記》,到現今已有1445年的歷史,“九九歌”的產生和流傳由來已久。到了明代,又在士紳階層產生與發展起:“畫九”、“寫九”的習俗,使數九所反映的暖長寒消的情況形象化,不僅是一項科學記錄天氣變化的時間活動,也是一項有趣的“熬冬”智能遊戲。不管是畫的還是寫的,統稱作“九九消寒圖”。

所謂“畫九”,就是用圖畫來記錄“九九”的進程。方法是畫素白梅花一枝,枝上共有白梅81朵。從冬至起,每天用紅筆將一朵白梅塗紅,待到白梅紅遍時,“九九寒天”便結束了。明代《帝京景物略》載:“日冬至,畫素梅一枝,爲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盡而九九出,則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圖’。

”相傳“消寒圖”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第一個畫出來的,他被元朝統治者關在北京監獄裏,創作了這種圖,以後逐漸流轉開來。源流如此之遠,傳播過程中便免不了有些出入。有些“九九消寒圖”便是畫上九九八十一個圓圈,每九個一組,根據進九以後的天氣,按照上陰下晴、左風右雨、雪當中的方法,每天在一個圓圈裏做記號。等八十一個圓圈畫完了,天氣也就暖和了。

什麼是冬至九九消寒圖?最早的文字記載是什麼時候? 第2張

“寫九”消寒,始於清代道光初年。道光皇帝親書“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九個雙鉤空心字,每個字都是九畫(繁體),讓大臣們逐日描紅填寫一畫。填寫完九個字,便“九”盡春來。這種方法傳到中國民間後,也有寫“春前庭柏風送香盈室”的,也有寫“雁南飛柳芽茂便是春”的,總之一句九字,每字繁體九畫,而且字裏行間蘊含着人們盼望春天的心情。這類文句,有人稱之爲“九九消寒句”。

意義:數九天近三個月,時間是很長的,從開始數到九盡春深,正是一個由冬寒到春暖的漸變過程。不管是哪種“九九消寒圖”,只要認真填畫,都能忠誠記錄這段寒消暖長的具體狀況,而成爲一份珍貴的氣象資料。

不僅供個人和親友從中揣摩出冬季天氣變化的規律病危以後過冬、“熬冬”有了做好準備的依據;就是對科學家首先是氣象學家和農學家提供一份詳實可靠的參考、研究的資料。更加難能可貴的是“消寒圖”中形象體現出“客觀事物變化由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的原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