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韓信的真實實力是怎樣的?他對於西漢有什麼價值?

韓信的真實實力是怎樣的?他對於西漢有什麼價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6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韓信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韓信在歷史上的評價似乎有些兩極化,認爲他厲害的人覺得韓信是楚漢之爭中最厲害的人物,不喜歡他的覺得他只是運氣好,真實實力也沒那麼強勁。其實韓信的一生也並沒有那麼的光鮮,早年在項羽手下也並不被重用,到了劉邦那裏用力過猛還被當成威脅。不過蕭何月下追韓信這個典故也是證明了韓信的價值,起碼還是有人賞識他的。

韓信的真實實力是怎樣的?他對於西漢有什麼價值?

秦末漢初,有四位軍事天才,分別是西楚霸王項羽,淮陰侯韓信(先被封爲齊王,後被封爲楚王,再後被貶爲淮陰侯),樑王彭越,九江王英布,這四人中感覺真正稱得上天才的也就項羽和韓信,彭越和英布比他們要差太多。

楚漢之爭中,韓信以武力攻佔齊國,佔據了一大半個中國的領地。此時劉邦和項羽正在膠戰之中,特別是項羽,因爲他過早的封王,使得其他諸侯都自各爲政,再加上他的勢力又大,封王的時候又私心太重,劉邦手下的人能說會道,他也就成了各諸侯進攻的對象,項羽自己雖然無敵於天下,但老虎再厲害也扛不住狼多,他左支右擋,處境相當危險。當項羽看到韓信佔領了田齊的領地,知道他昔日的手下已非吳下阿蒙,於是派謀士武涉勸說韓信叛漢歸楚。

韓信小心的接待武涉,但他聽完武涉的說詞,想都沒想就拒絕了。韓信平民出身,通過拼殺獲取戰功,功勞越拼越多,權力也越來越大,最終做到位極人臣的齊王,雖然他的權力慾很大,他要求劉邦封他爲假齊王就可以看出來。但此時的韓信卻是心滿意足,“夫人深親信我,我背之不詳,雖死不易。”而且韓信對於當初在項羽底下時,項羽不重視他耿耿於懷。當初韓信在項羽帳下效力時,雖然提出很多建議,項羽卻沒有一條採用,所以韓信覺得項羽不是個好主子。

韓信的真實實力是怎樣的?他對於西漢有什麼價值? 第2張

韓信不願意反,但他的手下蒯通卻並不這麼認爲。蒯通是誰?太史公說他是“論戰國之權變,爲八十一首”,陳勝吳廣起義時,他憑口舌之利勸降范陽縣令徐公,直接導致三十多座城池投降義軍。韓信攻打齊國時,本來劉邦的謀士酈食其已經勸降了齊王田廣,是他勸說韓信用武力佔領齊國,使韓信立下不世之功,也爲劉邦消滅了一個潛在的敵人。

蒯通覺得韓信應該跟項羽合作,他的進言分爲四個部分,他先是假借自己對於面相很在行,說按韓信的臉相,能夠封侯拜相,卻也可能有性命之憂。但從韓信的背相上看,他將來又貴不可言,遠不止將相那麼簡單。韓信一聽,知道里面有玄機,馬上邀請他進裏屋詳談。

蒯通看韓信上勾,進裏屋後馬上就和他分析天下的形勢,說當今天下最厲害的兩個諸侯是漢王跟楚王,但他們的命運都把握在您的手裏,如果你幫助漢王,則漢王勝,如果您幫楚王,則楚王勝,您可以藉此機會自立,三分天下。爾後可以憑着自己的武力,攻佔燕趙等地,盡最大的努力佔領足夠的領地,到時候,天下的諸侯都會投降您,您就會成爲周天子一樣的天下共主。但是韓信以不能因利而忘義爲由,拒絕了。

蒯通見韓信不爲所動,決定再次勸說,這次他針對韓信以劉邦有恩於他,所以不肯反叛,作了重點的反駁。蒯通舉了常山王張耳和成安君陳餘的例子。張耳和陳餘很早就認識,他們一起逃過難,一起當過地方小吏,劉邦還曾經跟他們混過。後來他們一起跟隨陳勝吳廣起義,一起勸過陳勝緩稱王,兩人的感情不可謂不深。

韓信的真實實力是怎樣的?他對於西漢有什麼價值? 第3張

諸侯混戰時,張耳服務於趙王,陳餘爲他的手下,當張耳和趙王被圍於鉅鹿時,陳餘卻不肯派兵營救,兩人由此結怨,後來項羽分封諸王,陳餘覺得自己和張耳齊名,卻只封了個侯,張耳卻是常山王,十分的氣憤。楚漢之爭時,劉邦希望陳餘出兵幫忙,陳餘居然要求劉邦殺了張耳才肯相助,可見兩人的怨恨之深。不過因爲張耳曾經是信陵君的食客,而劉邦又是信陵君的大粉絲,所以劉邦並沒有殺張耳,只是找個像張耳的人欺騙陳餘,後來陳餘被劉邦所殺,張耳善終。

蒯通借張耳跟陳餘的事,告訴韓信,世態炎涼,在利益面前,什麼交情都是白費,還說以現在韓信的功勞,不管是歸附於漢還是歸附於楚,都不可能取得他們的絕對信任,因爲功高震主。蒯通對韓信說:你難度不想壽終正寢,寧願將來橫死街道嗎?這次韓信似乎有點動心,但是他依然下不了決心,推脫說要考慮考慮。

蒯通見說教有效,決定再加把火,幾天以後,他再次進言,這次他針對的是韓信猶豫不決的毛病,告訴他猶豫的老虎比不上蜜蜂,像禹舜這樣的大才,如果不說話,肯定也比不上普通人,得早作決定,俗話說,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像您這樣的大人物,一定要早做判斷。可惜的是韓信最終沒有聽蒯通的,蒯通也因此離開了韓信,他知道韓信必將不得善終,爲了避免將來殃及池魚,出走是唯一正確的選擇。

蒯通對韓信的勸說,是很有道理的,君子不立危牆之下,韓信此時的情況,其實就是立於劉邦這個危牆的邊上。正如蒯通說的,韓信功大,不管歸順於誰,都不會得到信任,被滅只是遲早的事情,畢竟功勞太大,沒有那個皇帝能夠允許自己的手下功勞比自己還大,最主要的是,皇帝本人也不放心啊,你這麼有本事,功勞又大,擁兵又多,誰知道你將來會怎麼樣。

韓信的真實實力是怎樣的?他對於西漢有什麼價值? 第4張

當然另一方面也不能怪韓信,當時戰國剛過,秦國統一的時間又不長,大多數人思想還停留在諸侯分治,天下共主的觀念,韓信認爲將來的天下也是如此,劉邦是天下的共主,而他韓信是分封一方的諸侯,雖然臣於劉邦,卻也彼此獨立,做一輩子的歡樂王爺,他也就心滿意足了。韓信沒想到的是,時移世易,將來的天下是君權獨攬,不管他韓信多麼的老實,劉邦也不可能容得下他。書上說蒯通的思想過於老土,還在糾結於春秋五霸的美夢,跟不上時代的變化。雨絲反而覺得是作者太過於理論化,在當時的觀念中,晉文、齊桓纔是大多數諸侯的心思。韓信如果聽從蒯通三分天下的建議,雖然也有可能被劉邦吞併,但戰死沙場總比後來死得那樣窩囊要好。

書裏還說,劉邦跟韓信的矛盾不在於功勞賞不賞的問題,而在於到底有多少功勞,需要封多少的問題,還有他認爲韓信不應該主動跟劉邦討賞,而且開價過高。我是很不認同這種觀點的,感覺作者有點站在劉邦的角度討論事情,韓信有功勞,爲啥不能要求封賞,而且以他的功勞封個王不爲過啊。只是說統一以後,權力集於中央是大勢所趨,韓信雖然是大才,卻也抵不過整個漢帝國,但也不能只有大勢沒有對錯。要是韓信能夠聽從蒯通之言,和項羽形成攻守同盟,三分天下的可能性是極大的,到時候鹿死誰手還真說不好,也許漢朝就變成了齊朝,韓信也有可能就是齊高皇帝了。不過就行政能力來說,韓信還真比不上劉邦,如果從是否有利於社會的進步來說,雨絲還是希望最終的勝利者是劉邦,畢竟兩漢四百多年的盛世不是蓋的,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榮光也是獨一無二的。

讀史明智:韓信是將才,帥才,卻不是帝王之才,就跟現在很多經理人卻做不了董事長一樣,要是韓信生活在現在,肯定是馳騁一方的大商業家,可惜了。當然我們也可以從中吸取教訓,當劉邦跟項羽交戰,而他擁有田齊土地時,是他最有本錢的時候,如果能夠抓住,他開價的能力就要大很多。我們在生活中,碰到機會,一起要好好把握住,利用好,這樣我們的生活和事業纔會更好,有時候十字路口一個正確的決策可以讓我們少奮鬥十年或者完全顛覆我們的人生。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