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張柬之復辟了李唐王朝,爲何最後會在憂愁憤懣中去世?

張柬之復辟了李唐王朝,爲何最後會在憂愁憤懣中去世?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1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張柬之的故事大家喜歡嗎?今天小編就爲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說到這個張柬之如果不熟悉歷史的人估計也不太能知道的這個人,小編就不太知道的,但是其實這個人是真的厲害,就是這個張柬之發動了神龍政變,而且成功了推翻了這個武則天,那麼小編就想知道這個張柬之最後的結局怎麼樣了呢?這個也還是值得探討的一個話題了,下面我們就着這個問題一起來分析看看!

張柬之能夠成爲歷史名相,就是因爲他在八十歲高齡時,做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發動了“神龍政變”,推翻了歷史上最著名的女皇武則天,重新光復了李唐江山。

張柬之復辟了李唐王朝,爲何最後會在憂愁憤懣中去世?

張柬之雖然在年輕時,就已經涉獵經史,才華橫溢,還考中了進士。但是,張柬之在很長一段時間的仕途,真的可以用波瀾不驚來形容,他在太學生、清源縣丞崗位上竟然一直做到了65歲的高齡。

如果放到現在,65歲,早該退休,回家領着退休工資,過清淨日子了。但張柬之卻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真正的是大器晚成之人。

張柬之65歲時,在武周朝廷的賢良科召試中以策問第一的成績,從上千人中脫穎而出。張柬之因此受到提拔,被授予了監察御史之職,成了京官。很快,又被授予鳳閣舍人。鳳閣是武周時期的機構名稱,即中書省。

原本張柬之安安穩穩做官,成爲宰相的可能性雖然很小,但再升升官,混箇中書省的副職,然後告老還鄉,頤養千年,或者老死於工作崗位之上,都是可能的。但是,張柬之卻偏偏有個特點,就是堅持原則,敢於直諫。

張柬之曾上書武則天,直言反對皇室宗親娶突厥首領的女兒和親,得罪了武則天,被趕出了京城,就任合州、蜀州刺史。

而當時的朝廷,每年還會派五百士卒去姚州戍邊。因爲地險和瘴氣,派去的士兵基本上都死在了當地。姚州,大概就在當年諸葛亮南征孟獲的地方。所以,張柬之又上書,用諸葛亮七擒孟獲後,不留官、兵等爲例,勸諫不要再派兵去了,純粹是耗費財力,人力,卻徒勞無功。結果,再次觸了黴頭,被武則天從刺史的位置給貶到了荊州大都督府長史的板凳上去了。刺史怎麼說還是地方首長,這下直接成幕僚了。

張柬之復辟了李唐王朝,爲何最後會在憂愁憤懣中去世? 第2張

這張柬之是越混越差了,那爲什麼快到了八十歲時,竟然還做了宰相,最後還能發動“神龍政變”,成就如此輝煌的大業呢?這就不得不提到另外一個人了,他就是千古名相狄仁傑。

張柬之和狄仁傑有相似之處,兩人年齡相仿,張柬之大狄仁傑5歲;而且兩人都敢於直諫,都是從內心深處忠於李唐的。

狄仁傑在武則天選繼承人時,就曾說服武則天立了李顯爲皇太子。張柬之的執着,也讓狄仁傑覺得,張柬之是他實現復興李唐大業的最好人選。所以,在武則天讓狄仁傑推薦賢能時,狄仁傑兩次極力推薦了張柬之,最終把張柬之送上了宰相的位置。狄仁傑之後又推薦了姚崇、桓彥範、敬暉、崔玄暐、袁恕等十餘人。

因爲張柬之、崔玄暐、敬暉、桓彥範、袁恕五人是發動“神龍政變”的五大核心,而且均是由狄仁傑推薦的。所以,就有些史料說,“神龍政變”就是狄仁傑早已經謀劃好,用來推翻武則天的。這一說法有一定道理,但狄仁傑實際上的想法可能略有不同。畢竟“神龍政變”發生在狄公去世五年之後,狄仁傑是無法預料這麼長遠,這麼詳細的。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計劃沒有變化快,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

狄仁傑所推薦之人,皆是忠於李唐的。狄仁傑推薦他們,就是想在自己死後,由這些人來保證在武則天去世後,中宗李顯可以順利登基。只要中宗復位,那麼光復李唐江山,就是水到渠成之事了。狄公的謀劃,還是很深遠靠譜的,至於怎麼做,就要靠張柬之等人的臨場發揮了。

張柬之等人雖然位居朝廷大員之位,但在武則天病重之後,能夠天天見到武則天的則是武則天的男寵張易之、張昌宗等人。而且,二張兩人弄權,爲了把持朝政,竟然害死了太子李顯的長子李重潤等人。這讓張柬之等人覺得必須除掉張易之、張昌宗兩人。但是除掉兩人,必然會得罪武則天。所以,商議之後,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逼宮武則天,迫使武則天退位,扶持時爲太子的李顯復辟,則可萬事大吉。

“神龍政變”成功了,武則天退位做了太上皇,被軟禁宮中,李顯成功復辟了。張柬之等五位主要謀劃大臣,也因功先被授予郡公,後又晉封爲郡王,可以說是達到了唐朝異姓大臣的巔峯地位。

張柬之復辟了李唐王朝,爲何最後會在憂愁憤懣中去世? 第3張

可是,“神龍政變”並不徹底,留了一個漏洞,因此,張柬之等五王最後都沒有落下好的結局。我們都知道“斬草除根”、“除惡勿盡”,武則天雖然因病,被軟禁,失去了權勢,但是,武氏家族還在。而且,李顯是武則天的親生兒子,武氏家族的人相對而言,還是要比張柬之等人跟中宗李顯更親近。再加上李顯的皇后韋氏,因爲跟隨李顯不離不棄,深得李顯信任。武則天的侄子武三思勾結韋后,深得李顯信任,“五王”的命運就可想而知了。

很快張柬之等人就遭到了武三思的構陷。武三思跟中宗打小報告,說“五王”誣陷韋后,用以中傷五人。中宗李顯並不是一個什麼英明神武的君主,聽信了武三思、韋后的讒言,下詔將“五王”分別流放。而張柬之先被貶到了老家襄州(現在的襄陽);後又被流放瀧州(廣東羅定),“憂憤卒,年八十二(虛歲)”。

張柬之輔佐中宗,重登大寶,最後卻被中宗所猜疑,這讓耿直的張柬之是無論如何都無法接受的。所以,張柬之最後是在憂愁憤懣中去世的。好在他發動神龍政變的時候,已經80歲了,第二年去世,也算高壽了。最主要的是,通過神龍政變,張柬之走上了人生巔峯,讓歷史永遠記住了他,這絕對值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