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李清照對於中國文學有着怎樣的貢獻?她的情感生活是怎樣的?

李清照對於中國文學有着怎樣的貢獻?她的情感生活是怎樣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9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下面由小編給大家帶來李清照的故事,感興趣的小夥伴接着往下看吧。

李清照是我國宋代非常著名的女詞人,被稱爲是“千古第一才女”,甚至有很多男詩人都受到了李清照的影響。在我國古代封建社會,男尊女卑的現象還是常態,所以女性想要在社會上出名就變的尤爲困難,但是李清照就用自己的才華證明了自己,也爲當時的女性們樹立了一個榜樣。但是這樣的李清照她的生活也並不是一帆風順,最後還落得了一個顛離漂泊的下場。這次就幫大家介紹下李清照的一生,還有她的感情生活,跟趙明誠之間的愛情故事也是成了一段佳話。

李清照對於中國文學有着怎樣的貢獻?她的情感生活是怎樣的?

在中國女性中,她毫無疑問是古今第一才女;在中國文學史上,她當之無愧地是宋詞婉約派的領軍宗師——她就是李清照,以錦詞麗文傲視千古的李清照!她的詞作那麼精巧,渾然天成,情真意摯而又婉美颯爽。這種詞體風格是始自於李清照而又獨屬於李清照的,這就是“易安體”,是李清照對詞壇的又一重大貢獻。

能有大成就者,多有家學淵源,李清照亦不例外。

其祖父、父親皆出北宋名臣、與范仲淹齊名的韓琦門下,均爲齊魯名士。

李清照父名李格非,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進士,歷任冀州司戶參軍、鄆州教授、太學正、博士、廣信軍通判、校書郎、禮部員外郎等職。在太學時,“以文章受知於蘇軾”,爲“蘇門後四學士”之一。著有《濟北集》、《李格非集》、《禮記精義》、《史傳辨志》、《歷下水記》等,可惜皆已失傳,存世者僅《洛陽名園記》一書。

作爲北宋著名學者文人,李格非主張爲文“以氣爲主,氣以誠爲主”。(宋·彭乘《墨客揮犀》)。他還曾對司馬遷、班固、韓愈等大家文章,評點優劣,坦誠真率,激揚文字,充滿自信。李清照深受乃父薰陶,她的《詞論》顯露的文風、氣度見識乃至其性格,都與李格非十分相似。

李清照的母親王氏,出身於家世顯赫的貴族之家,是宋元豐間宰相、岐國公王珪的孫女,博雅善屬文。李清照自幼生活在這樣的詩書之家,加之她穎悟過人、博聞強記,自是耳濡目染,文華早茂,非尋常人家兒童可比。更兼李格非身爲蘇門後四學士之一,所交多飽學之士,李清照亦然受益匪淺。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成長的天才少女,“自少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那就是水到渠成之事了。

李清照生於宋神宗元豐八年(1084),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她18歲時,嫁給21歲的趙明誠,趙明誠是山東諸城人,微宗宰相趙挺之之子。他酷愛金石文字,有《金石錄》30卷傳世,亦頗好詩文,與李清照可謂志同道合的恩愛夫妻。清照晚年所作《金石錄後敘》一文,娓娓憶及夫婦二人苦心搜求校勘金石書畫,猜書鬥茶,詩酒唱和的幸福歲月。

身爲少婦的李清照,是幸福美滿的,不過隨着婚後不久趙明誠的出仕,小夫妻時有別離,聰慧而感情細膩的李清照,便把她的深閨情趣、離愁別緒,一股腦融入她的詞中。

李清照對於中國文學有着怎樣的貢獻?她的情感生活是怎樣的? 第2張

比如“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比如“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等,皆以形象意境的新奇巧妙,情感抒發的真切細膩而成千古絕唱。李清照之爲曠古才女,還在於她雖然存世作品不多,卻多爲精品。少婦時期的詞作,除上引《醉花陰》《一剪梅》外,她如《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點絳脣》(寂寞深閨)、《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一剪梅》(鳳凰臺上憶吹簫)等等,等等,都是她少婦時期創作的震爍古今的絕妙好詞。

不知有多少人,尤其是濟南人,發出過這樣的感嘆:如果沒有“靖康之變”,李清照能在優雅寧靜中安度一生,適意詩酒,鑑寶填詞,——哪怕她因生活的安適而創作不出不亞蘇辛的《烏江》《漁家傲》等詩詞,而獨享“婉約之宗”的蓋世殊榮就好!

可惜,上蒼賦予她絕世的才華,卻安排了她半生悲苦的命運。

靖康之難,徽、欽二帝被俘,北宋滅亡,宋王室倉皇南渡,李清照收拾累年所積金石書畫等15車,追隨王室南下,於建炎二年(1128)春到達江寧與時任江寧知府的趙明誠會合,而留於青州家中不及運走的書籍文物,卻毀於兵燹,建炎三年二月,趙明誠罷官,遂沿江西行至池陽並暫寓於此,五月又出任湖州知州,六月奉旨去建康入朝召見,中暑染疾。七月末清照自池陽奔建康,明誠已病危,於八月十日死亡。中年喪夫、又無子嗣的李清照,欲投奔在洪州(今江西南昌)的小姑,便將行李及二萬卷善本書籍,二千卷金石拓本等珍貴文物,先行運往洪州,然而洪州於十二月被金兵攻陷,致行李文物盡皆委棄。其時有謠傳謂李清照家藏珍寶,且有通敵之嫌,爲避不測,她遂攜劫餘金石文物遠赴浙西欲獻於朝廷,一路追隨皇帝行蹤,從越州到台州,再到溫州,又返越州然後至臨安,遂在臨安定居。

紹興二年(1132)夏,孤苦無依的李清照做出一個讓她悔恨終生的決定:再嫁右承奉郎張汝舟。殊料張人品低劣,常施家暴,又有贓情,剛烈決絕的李清照不顧按宋律揭發丈夫將被判入獄的懲處,毅然檢舉張“妄增舉數入官”的罪行。張因罪除名編管,兩人離婚。自結婚到離異,不過百天而已。

我們今天可以爲李清照追求自由自立,衝破世俗樊籬的剛強果決而擊節讚賞,然而在封建時代,她要揹負着“晚年無檢操”,晚歲頗失節的指責與羞辱,承受着山一般沉重的精神壓力。而一個沒有經濟來源,坐吃山空的婦人,其生活的艱辛與前路的無望也可想而知。巨大的不幸和苦難深刻影響了李清照流寓江南後的創作,這一時期,無論是詩文還是詞作,都突破了婉約詞派抒寫個人心緒的狹窄與瑣細,一改南渡前的溫馨柔婉,而是將個人漂泊流離,孤寂終老的悽苦,揉進了國破家亡的刻骨之痛和黍離之悲。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品,詞有《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鳳凰臺上憶吹簫》(香冷金猊)、《行香子》(草際鳴蛩)、《聲聲慢》(尋尋覓覓)、《永遇樂》(落日熔金)等,是現存清照詞的代表作,尤其是其《聲聲慢》,堪稱中國詞史上的冠世名篇。這一時期的詩作,可知的如《烏江》《詠史》《上樞密韓公詩》《上工部尚書胡公詩》等,皆沉鬱雄壯。豪放本色,不減蘇辛。朱熹曾贊其“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諸詩句曰:“如此等語,豈女子所能。”李清照的文其實亦極佳,只是她的詞寫得太好,詩、文均爲詞所掩,我們從《金石錄後敘》這篇至情至性而又浸透着興亡之嘆的文字,不難斷定李清照也應是文章大家。殊爲可惜的是,她的詩詞文章,散佚者多,傳世者少。這就不僅是歷代中國讀者之失,更是中國文學乃至中國文化之失了。

李清照對於中國文學有着怎樣的貢獻?她的情感生活是怎樣的? 第3張

李清照對中國文學的貢獻,不僅在於她爲後世留下了傳世佳作,還在於她開創了一枝詞壇奇葩——易安體。李清照青年時期,寫過一篇著名的《詞論》,該文不僅毫無顧忌地對她的前輩大家李璟、李煜、柳永、張先、晏殊、歐陽修、蘇軾、王安石、曾鞏、晏幾道、賀鑄、秦觀、黃庭堅等評點優劣,還提出了詞“別是一家”的主張。認爲詞須合樂,詞應“典重”“故實”,“鋪敘”和“協律”。她的創作,是踐行了她的理論主張的,她十分注重音律,愛用雙聲疊音,追求聲韻的錯落與和諧。她的詞,多用白話和家常語,喜白描鋪敘,別具一格又保持着詞之爲詞的特質。另外,她的詞都是真情的流溢,不模仿他人,不人云亦云,也不怕別人非議,“沛然如肺肝流出”,能表現出細微變化、他人難以描述的微妙心緒和複雜感情。正是因爲多方面的創新,她的詞作纔會那麼精巧,渾然天成,情真意摯而又婉美颯爽。這種詞體風格是始自於李清照而又獨屬於李清照的,這就是“易安體”,是李清照對詞壇的又一重大貢獻。

中國文化的星空上,高懸着一顆最爲耀眼的女神之星,那麼高,那麼亮......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