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飽讀詩書的才子,內閣首輔魏藻德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

飽讀詩書的才子,內閣首輔魏藻德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4.2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朝滅亡的原因比較複雜,三言兩語說不清楚,作爲亡國之君崇禎皇帝,必然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但是,都城被攻克的那一刻,崇禎沒有苟且偷生,做到了祖訓要求的“君王死社稷”。按照古代忠君思想,既然皇帝都自殺了,當時的內閣首輔魏藻德理應誓死追隨,他卻沒有這麼做。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魏藻德飽讀詩書,對儒家經典深諳於心,史書稱他“擅長辭令,有辯才”。崇禎十三年,儘管天下局勢緊張,大明江山岌岌可危,幾乎使得崇禎精疲力盡,三年一度的會試依舊照常舉行,希望選拔出棟樑之材,各地舉人紛紛趕往京城,35歲的魏藻德也在其中。

榜單出來之後,有人歡喜有人愁,魏藻德不僅金榜題名,並且進入總決賽——殿試,心情自然非常激動,情不自禁地哼着小曲,恨不得高聲吟唱“今天是個好日子”。崇禎親自出殿試考題,其題目爲:今日內外交訌,何以報仇雪恥?

輪到魏藻德對答時,他早已胸有成竹,打起十二分精神,發揮出能言善辯的強項,旁徵博引、高談闊論,崇禎頻頻點頭,對他的才學讚不絕口,最終大筆一揮,欽點魏藻德爲殿試第一,也就是所謂的狀元。此後幾年當中,善於察言觀色的魏藻德,仕途暢通無阻,很快被提拔爲內閣大學士。

飽讀詩書的才子,內閣首輔魏藻德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

口才流利,不代表能力過人,二者不一定成正比,魏藻德的辦事能力究竟怎麼樣呢?《明史》用八個字概括:藻德居位,一無建白!很明顯,在輔佐皇帝處理朝政方面,魏藻德幾乎一無是處,從未提出過靠譜的計策。

魏藻德之所以平步青雲,在於他了解崇禎心中所想,每次都能及時迎合皇帝,這一點把崇禎害得挺慘。隨着戰事吃緊,明朝國庫逐漸捉襟見肘,糧餉方面就出現嚴重不足,崇禎愁得睡不着覺,靠增加賦稅的方式不可取,就想讓大臣捐點,十萬八萬不嫌多,三千五千不嫌少。

飽讀詩書的才子,內閣首輔魏藻德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 第2張

上朝的時候,崇禎提出捐餉的辦法,沒等其他人開口,魏藻德第一個站出來,他沒有直接反對捐餉,而是向皇帝哭窮,稱自己有心無力,羣臣紛紛效仿,捐餉之事無疾而終。崇禎十七年三月初,內閣首輔陳演被罷免,魏藻德取而代之,走上仕途頂峯,只是在位時間極爲短暫。

半個月後,李自成大軍破城而入前,崇禎問魏藻德:“愛卿有何對策,儘管告訴朕,無論你說什麼,朕都會採納。”平日滔滔不絕的魏藻德,此時一句話都不說,只是跪在地上不停磕頭,往日口若懸河的姿態不復存在,估計在想着如何自保。

崇禎自縊後,李自成讓人把魏藻德叫來,魏藻德頗爲自信,認爲自己如此優秀,肯定能得到李自成的重用,位極人臣指日可待。然而,李自成質問道:“何不殉死?”意思是,魏藻德爲何不以死殉國,隨崇禎而去,這也是身爲人臣的本分。

令李自成意外的是,魏藻德非但沒有一絲羞愧,反而恬不知恥地說了7個字:“方求效用,哪敢死?”實在太無恥,居然稱自己想爲李自成的大順王朝效命,李自成最看不起魏藻德這種人,把他交給部將劉宗敏處置。魏藻德爲了保命,乖乖交出數萬兩白銀,但最終還是被劉宗敏殺掉。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