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司馬遷爲什麼要在《史記》中批評王翦?他真的是個不合格的臣子嗎?

司馬遷爲什麼要在《史記》中批評王翦?他真的是個不合格的臣子嗎?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王翦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王翦是戰國末期秦國的一名大將,他在秦國攻滅六國的過程中,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六國之中,除卻最開始滅亡的韓國,其餘五國都是王翦父子帶兵攻滅的,可謂是功不可沒。而且,王翦雖然功高蓋主,卻憑藉着自己的智慧,是自己最終得以善終,這在歷史上也是非常少見的。然而,《史記》作者司馬遷卻在書中批評王翦,說他作爲一個臣子是非常不夠格的,這又是爲什麼呢?

司馬遷曾論起白起和王翦二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兩人都是機敏多智,能征善戰,這兩員大將,可謂奠定了秦帝國一統天下的基石。然而白起南襲荊楚,北戰長平,爲秦國開疆拓土,浴血沙場,更是坑殺了趙國降卒四十餘萬,落得人屠罵名遭人非議。但是,與在崇山峻嶺荒野廣漠之上,武安君縱橫馳騁所向披靡,而恢弘肅穆的咸陽皇庭,顯然不是白起擅長的戰場。不斷被文官排擠和構陷的他,憤怒之餘,也得罪了君王。

壓抑的皇庭,甚至比腥風血雨的戰場,更加危險

隨後,位極人臣的大將被貶爲士兵,再然後,被逼得伏劍自盡而死,只留下了令人唏噓的一聲嘆息。

司馬遷爲什麼要在《史記》中批評王翦?他真的是個不合格的臣子嗎?

而王翦,卻在這個血雨腥風刀光劍影的時代,得到了智而不暴,勇而多謀的良好評價,也得到了封妻廕子名傳千古的善終。然而,司馬遷先生認爲,這樣一位在帝國軍政體系內擁有舉足輕重地位的名將,既在軍方有足夠的資歷和功績,又在朝堂上被君王當做帝師一樣尊重,卻不能規勸秦始皇嬴政多行德政,最終,秦王朝二世而亡。作爲一名帝王器重,德高望重的老將,實是不該。當他看到君王錯誤的政治決策和治國方針時,居然沒有站出來以忠貞之節,盡力規勸。只是俯首帖耳,言聽計從。要麼就是告病退出權力紛爭的朝堂,要麼就是安心做一把帝王手中最鋒利的屠刀,只管帶兵征戰,而不管引導君王施行仁政。真是辜負了皇恩,不是個合格的臣子。

太史公曰:鄙語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白起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然不能救患於應侯。王翦爲秦將,夷六國,當是時,翦爲宿將,始皇師之,然不能輔秦建德,固其根本,偷合取容,以至筊身。及孫王離爲項羽所虜,不亦宜乎!彼各有所短也。

——《史記》

然而真的如此嗎?其實王翦只不過看得太過透徹罷了。自從軍之時起,他鮮有與朝臣文官的交集和衝突,只是安安心心地率部征戰,不爭權,不霸道,不參議。因爲王翦明白,武將只需要能夠戰勝敵人,就好了,別的,不應是武將來做。至於所謂勸諫皇帝行使仁政,這是文臣政客所爲。

司馬遷爲什麼要在《史記》中批評王翦?他真的是個不合格的臣子嗎? 第2張

真正的臣子,應該明白,自己到底應該做什麼,做到什麼程度

王翦明白,當武將參政之時,帝王無可避免地會考慮到將領手中掌握的軍隊所產生的影響。無論採納建議與否,對於帝王來說,都會留下難以解開的糾纏。因爲當鋒利地刀劍作爲勸諫的支撐時,任何對權力有着敏感掌控慾望的帝王,都會感受到無法名狀的威脅,而讓皇帝感受到威脅,只有兩個下場,記恨,或者死亡。

所以當白起勸諫秦昭襄王時,昭襄王並不能認同他正確的軍事戰略,反而從另一個角度開始思考如何能夠控制甚至對付這個功高震主的大將,此時君王身邊煽風點火的文臣,也就自然能夠如魚得水,這也就註定了武安君白起伏劍自殺的最終結局。

而王翦,始終清楚的明白自己的位置,他不會對秦王嬴政說:“你不聽我的計策,現在怎麼樣了!”他只是不停地示弱,他給了君王足夠的面子和對自己不懈的自嘲,當軍事戰略意見不同的時候,他不評判對錯,只提出自己的觀點,不被採納,那麼就笑眯眯地告病,只說自己“老弱笨懦,望大王另擇良將。”

白起如冰,鋒銳剛強,王翦如水,爲而不爭。剛不可久,水滴石穿。足夠聰明的王翦始終並沒有把自己定位成秦王嬴政的帝師,他只是不慍不火地做一個將領應該做的事情,戰爭、勝利、讓帝王放心。

古往今來,有多少名將,死於君王猜忌和內鬥的暗箭,而王翦,卻憑藉透徹瞭然的爲臣之道,善終從來儒以文亂世,俠以武犯禁。文人只看到了大將身居高位,卻不能以忠貞之心爲君王長治久安勸諫謀劃。卻沒有看到,真正的將領,到底應有多大的職權。 不逾越武將本分職權的王翦封妻廕子,捲入朝堂內鬥的武安君冤魂何處!

司馬遷爲什麼要在《史記》中批評王翦?他真的是個不合格的臣子嗎? 第3張

即便秦王朝覆滅之時,王翦之孫王離,也始終並沒有參與趙高里斯等人對權力的謀劃,他只是奮戰,只是跟隨着章邯浴血沙場,直到章邯開始思考並參與朝堂上的權力之爭,他也沒有跟着章邯投降項羽楚軍,力戰身死,以身報國,直令草木爲之含悲,風雲因而變色!

曾有後人言說,章邯乃是秦王朝碩果僅存的名將,然而,當章邯拆開那封勸降的書信並開始考慮自己是應該死戰到底還是順應局勢的時候,他已經不再是武將了,而王離,纔是大秦王朝,最後的勇氣。這一切,都源自老將王翦,爲子孫後代指引的路。

爲了大秦帝國,奮戰至死的王離,或許纔是秦王朝最後的勇氣!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