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東漢統一的局面是怎麼形成的?這中間經過了哪些戰爭?

東漢統一的局面是怎麼形成的?這中間經過了哪些戰爭?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赤眉軍的主要成員都是失去土地的貧民,他們雖然擁立劉盆子做皇帝,卻根本沒有建立一個完整而鞏固的政權的能力,進入長安城後更是重蹈更始帝的覆轍,將領內訌,士卒搶掠,搞得一團糟。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長安及其附近地區的豪強、地主們只得聯合起來,建築塢堡自保,以對抗赤眉軍。赤眉數十萬大軍很快就消耗光了城中的糧草,於是放一把火燒光了宮室建築,大肆劫掠一番後西向流躥。劉秀部將鄧禹趁機攻入長安。

這位聲威煊赫的鄧大將軍,在與赤眉軍的作戰中,一直敗多勝少。建武二年(26)九月,樊崇等將引兵東歸,再次打敗鄧禹,收復了長安城。於是光武帝劉秀派馮異入關去代替鄧禹指揮戰鬥,臨行前告誡他說:“征伐的重點不在於攻城略地,而在於安定百姓,聚集流亡。”

東漢統一的局面是怎麼形成的?這中間經過了哪些戰爭?

正趕上關中地區當年度收成很差,鬧起了大饑荒,赤眉軍想要東歸家鄉去找糧食,被光武帝派將駐守新安(今河南澠池東)、宜陽(今河南宜陽西)等城,阻斷了他們的去路。馮異即率主力於赤眉軍在華陰(今陝西華陰)對戰,連續60多天,打了數十場仗,逐漸扳回了上風

第二年(27)正月,馮異挑選勇士,身穿赤眉軍的衣服在崤底(即崤山,在今河南澠池、洛寧兩縣間)埋伏,雙方決戰時突然殺出,赤眉軍不辨敵我,大敗虧輸。殘兵逃往宜陽,光武帝親統大軍嚴陣以待,赤眉軍進退無路,劉盆子、樊崇等只得奉上傳國玉璽,請求投降——玉璽原本在王莽手中,綠林軍殺王莽,把玉璽奉獻給了更始帝,後來赤眉軍又從更始帝手裏搶了過來,最後落入了光武帝的囊中。

消滅赤眉軍,鞏固了關中、河南地區以後,面對四方的各大割據勢力,光武帝採取了先定關東,後取隴右的策略。建武三年(27)十一月,他詢問熟悉隴西情況的太中大夫來歙,如果自己用兵於東,要怎樣防備來自西方的進攻?來歙提出聯隴制蜀之策,即聯合隴西的隗囂,牽制四川的公孫述。於是光武帝就派來歙出使隴西。

隗囂對於聯合漢朝還是聯合公孫述的問題,一直猶豫不決。建武四年(28)十月,他派綏德將軍馬援出使成都。因爲遭到公孫述的冷遇,馬援回到天水後,大罵說:“子陽(公孫述的表字)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專意東方。”於是隗囂再派馬援出使洛陽。光武帝傾心接納,趁機收服了馬援,要他促成隗囂聯漢攻蜀。同年十一月,公孫述派兵北出陳倉(今陝西寶雞),進攻關中,隗囂出兵助漢,將其擊退。

東漢統一的局面是怎麼形成的?這中間經過了哪些戰爭? 第2張

西面暫時穩定下來了,光武帝遂得以致力於關東地區的征伐,第一個目標是劉永。劉永是西漢樑孝王的八世孫,受更始帝封爲樑王,隨即就在睢陽稱皇帝。他控制着豫東、皖北地區,同時和青州的張步、蘇北的董憲、廬江的李憲等勢力結成軍事聯盟,兵力雄厚。建武二年(28)夏,光武帝派大將蓋延攻陷了劉永的首都睢陽,劉永逃到湖陵(今山東魯臺東南)。然而不久以後,睢陽百姓趕跑了漢軍,歡迎劉永歸來。

建武三年(27)二月,劉永封董憲爲海西王,封張步爲齊王,以共同抵抗來自洛陽的進攻。四月,漢將吳漢等進攻劉永部將蘇茂駐守的廣樂(今河南虞城),劉永派周建率十餘萬人往救,被吳漢擊敗,從此一蹶不振。七月,漢軍再圍睢陽,劉永出走,途中被部將慶吾刺殺,蘇茂、周建奉劉永的兒子劉紆爲主,去帝號,仍稱樑王。

攻擊劉永勢力的同時,光武帝還任命岑彭爲徵南大將軍,率8將軍,共9萬人,進攻割據淯陽(今河南新野北)的鄧奉和在堵鄉(今河南方城)起兵的董訴,取勝後趁機南下進攻秦豐佔領的黎丘(今湖北宜城西北)和田戎佔領的津倻(今湖北沙市),順次掃平。另派鄧禹進攻武當(今湖北均縣西北)的延岑。田戎和延岑在失敗後都逃往四川,投奔了公孫述。

建武五年(29)八月,吳漢攻克郯城(今山東郯城),斬殺劉紆,蘇茂逃去齊地。同年十月,耿弇用圍城打援之計斬殺張步大將費野,又用聲東擊西之計攻克臨淄,張步無路可逃,就殺死蘇茂,投降了漢軍。

建武四年(28)八月,光武帝派揚威將軍馬成率軍圍困李憲於舒縣(今安徽廬江西南),經過一年多的時間,城中糧盡,於建武六年(30)正月被攻破,李憲被殺。建武五年(29)七月,光武帝親率大軍進攻東海的董憲,於次年(30)二月擊殺董憲於胸縣(今江蘇連雲港市西南)。

至此東方已經基本平定,包括割據漁陽(今北京密雲西南)的彭寵也於建武五年(29)二月被部下所殺,劉秀終於可以謄出手來,解決西面的隗囂和公孫述了。就地理位置的遠近來看,首先的打擊目標應該是隈囂,而割據河西的竇融正處於隗囂的側背,光武帝決定拉攏竇融,達成東西夾擊的態勢。

東漢統一的局面是怎麼形成的?這中間經過了哪些戰爭? 第3張

竇融字周公,是平陵(今陝西咸陽西北)人。竇家世代都在河西地區做官,在當地影響力很大。新莽末年,竇融曾跟隨王邑攻打昆陽,戰敗後,王邑推薦此人有將才,可大用,王莽就任命他爲波水將軍,領兵攻擊綠林軍。王莽被殺後,竇融投降了更始帝劉玄,被派往河西,就任張掖屬國都尉。更始帝被赤眉軍打敗,竇融聯合酒泉、敦煌等5個郡的官吏、豪強,割據一方,自稱“行河西五郡大將軍事”。

竇氏本是西漢朝的外戚,因此竇融在感情上傾向於光武帝,再加上光武帝許以高官顯爵,他於是斷絕和隗囂的來往,誠心歸漢。建武六年(30)三月,光武帝藉口公孫述進攻荊州,派人通知隗囂,要取道天水進攻四川,在遭到隗囂拒絕後,遂乾脆撕破臉皮,派遣耿弇、蓋延等七將,各統兵馬,分道進攻隴西。

面對漢朝洶涌而來的大軍,隗囂集團內部開始分化瓦解,班彪、申屠建等主張歸降,大將王元等則堅決抗戰。內部爭鬥遲緩了組織防禦的時間,再加上竇融率五郡太守及西羌、小月氏等兵馬數萬於後夾擊,被迫步步退縮的隗囂遂於建武九年(33)正月憂懼而死。其子隗純繼立爲王,於建武十年(34)十月兵敗投降。

佔領隴西以後,漢朝對四川公孫述形成了南北夾擊之勢。建武十一年(35)春,吳漢奉命徵發荊州兵6萬餘人,和岑彭在荊門(今湖北宜昌附近)會合,沿江西上,抵達江州(今重慶市)。同時,來歙和蓋延從北路進軍,六月攻克了下辨(今甘肅成縣北)。公孫述無力抵擋,竟然出起下策,先後派刺客刺殺了來歙和岑彭,使漢軍暫時無法前進。

東漢統一的局面是怎麼形成的?這中間經過了哪些戰爭? 第4張

然而暗殺之計一而再,不能再而三,況且這種詭計也根本無法挽救公孫述敗亡的命運。建武十二年(36),吳漢率2萬騎8戰8勝,進逼成都。十一月,公孫述親率數萬人出城抵禦,被漢將高午衝入陣中,刺傷其胸。公孫述當晚就傷重而亡,次日,延岑獻成都城投降,四川基本平定。

最後只剩下一個盧芳,看到光武帝已經基本削平割據,遂放棄山西等地的領土,逃入匈奴。

至此,全國統一的局面大致形成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