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魏文侯在軍事方面有哪些成就?他發動了哪些戰爭?

魏文侯在軍事方面有哪些成就?他發動了哪些戰爭?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魏文侯,姬姓,魏氏,名斯(一名都),魏桓子之孫。公元前446年,繼承晉國魏氏領袖。是魏國百年霸業的開創者,戰國時期魏國開國君主,在位共50年。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公元前403年,魏與趙、韓一起被名義尚存的周天子(周威烈王)正式封爲諸侯。後世史家著書無不稱讚魏文侯之賢。魏文侯任用西門豹、子夏、翟璜、魏成等人,富國強兵,開拓大片疆土,使魏國一躍爲中原的霸主。 魏文侯在位時禮賢下士,師事儒門子弟卜子夏、田子方、段幹木等人,任用李悝、翟璜爲相,樂羊、吳起等爲將。這些出身於小貴族或平民的士開始在政治、軍事方面發揮其作用,標誌着世族政治開始爲官僚政治所代替。

主要成就:軍事方面

和趙聯韓

三家分晉後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魏國把主要的精力都用在了修煉內力上。趙國和韓國在向外擴張了一段時間後,由於內政不穩,也回到了內修這條路上。而此時,魏國已基本完成了內部調整,開始尋找外向的出口。

魏國所處的周邊環境很複雜,魏文侯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遭到圍攻,面臨亡國的危險。

趙獻侯想聯合魏文侯消滅韓氏,趙、魏平分韓氏。

韓武子想聯合魏文侯消滅趙氏,韓、魏平分趙氏。

對於趙、韓的提議,魏文侯均給予了明確的拒絕。

魏文侯勸趙獻侯打消分化韓、魏,從而各個擊破的念頭。他說,魏和韓比較弱,必然會聯合起來對抗趙國,以免被趙消滅。

韓、魏都清楚,聯合趙國攻擊對方是自取滅亡,與趙國平分對方的想法更是與虎謀皮。這樣的形勢,使韓、魏必須聯合。

魏文侯勸韓武子也不必因爲趙氏的威脅而聯合魏氏進攻趙氏,以圖能一勞永逸地解決趙氏的威脅。

魏文侯在軍事方面有哪些成就?他發動了哪些戰爭?

韓、魏聯合攻趙的想法是不現實的,趙國的實力太強了,韓、魏聯合也只不過與趙國能打個平手。雙方硬拼的話,必然是兩敗俱傷。而且即便趙氏被擊敗了,韓、魏也必然會繼續內鬥。

魏文侯向趙、韓說明了自己對三家發展的想法。晉地披山戴河,比較封閉,身處其中的趙、魏、韓只有趙國向外伸出了代和邯鄲兩個觸角,但由於身後韓、魏的威脅,趙國也無力通過這兩個觸角繼續向外擴張。

趙、魏、韓三國緊鄰,必須要和平相處,如果內鬥,就會被拖在晉這個封閉的環境裏,誰都無法發展。趙、魏、韓只有聯合起來向外擴張纔有出路。對於魏文侯的聯合發展策略,雖然趙獻侯與韓武子都表示同意,但如何聯合,向哪一個方向發展,如何分利,三家沒有達成共識。但是,通過這次會談,三家出現了難得的和平局面。最終,趙、魏、韓暫時放棄了內鬥,走上了各自發展的道路。

對秦擴張

由於趙氏在北,韓氏在東,韓氏的發展方向是魏氏、韓氏南面的鄭國,魏文侯便把發展的方向放在了西面的秦國。

魏文侯二十七年(公元前419年),魏國西渡黃河,在少樑(今陝西韓城西南)築城,建造進攻秦國的軍事據點。秦軍對魏國的入侵進行反擊。經過幾番較量,渡河的魏軍佔住了少樑這個重要的軍事據點。秦軍一面圍攻少樑的魏軍,一面在黃河沿岸建造防禦工事,阻止更多的魏軍渡河。

魏相翟璜向魏文侯推薦衛人吳起,魏文侯對吳起的指揮才能很欣賞,任命吳起爲魏軍攻擊秦國的主將。吳起上任後,魏、秦在西河的僵持局面很快被打破,魏軍節節勝利。

魏文侯三十三年(公元前413年),吳起率領魏軍在西河戰場戰勝秦軍,衝破秦軍西河防線。

隨後,吳起直撲秦國,進入渭河平原的咽喉要地鄭(陝西華縣),秦國舉國震怖。如果吳起攻破鄭,進入渭河平原,就等於控制了秦國的糧袋子,而且渭河平原還是秦國的糧食基地。渭河平原無險可守,吳起可以向西一路平推,如入無人之境,兵臨秦都雍(今陝西鳳翔),秦國就會有滅國的危險。吳起攻秦的目的是滅秦,這讓秦人十分恐懼。

於是,秦簡公一方面調集重兵防守鄭,一方面派遣使者請齊、楚出兵攻擊魏國,以減輕秦國的壓力。齊宣公和楚簡王見魏國的主力集中在西線攻秦,便向魏國的幾塊飛地進攻,連連得手。秦簡公見齊、楚得手,便命令西河防線的秦軍切斷吳起的退路,與駐守鄭的秦軍夾攻吳起。

魏文侯對於齊、楚對魏國東方飛地的進攻,沒有理睬,督促吳起繼續攻秦。吳起在鄭與秦軍展開決戰,魏軍大勝。太子擊趁秦軍西河守軍主力圍攻吳起防守空虛之際,指揮黃河東岸的魏軍渡河。太子擊率軍攻破了秦國西河防線的軍事重鎮繁龐(今陝西韓城東南),秦國的西河防線被魏軍徹底突破了,大批的魏軍進入秦國。

吳起指揮渡河的魏軍對秦國在西河地區(今陝西洛河、黃河與渭河間的大片三角地)的軍事據點進行清除,陸續佔領了臨晉(今陝西大荔東南)、王城(今陝西大荔)、元裏(今陝西澄城南)、洛陰(今陝西大荔西南)、合陽(今陝西合陽東南)、陰晉(今陝西華縣東)等城。

由於秦國的政治腐敗,西河的百姓對秦君很失望,反而對軍紀嚴明的魏軍很歡迎。吳起在把魏國的利民、便民政策帶到了西河後,馬上得到了西河百姓的支持,魏軍在西河站住了腳。西河的秦國百姓很樂於爲魏軍服務,吳起在西河的兵員、給養,得到了就地補充。

隨後,吳起派出了一大批西河人進入秦國,散佈秦軍戰敗、魏軍仁義的言論,秦國本來就十分緊張的國內局勢更加不穩了。秦簡公命令國內一級警戒,嚴查來歷不明之人,官吏都被武裝起來,準備戰鬥。

到了魏文侯三十八年,魏國完全佔據了西河地區,魏國的領土大大擴張。吳起向北還奪取了戎狄少數民族的大片土地,魏文侯在此設置了上郡(今陝西境內洛河以東,黃梁河以北,子長以南)。

魏國又佔領了陝(今河南三門峽西),控制了西方與中原交通的黃金通道。秦國被壓迫在洛水以西,沿洛水西岸構築防禦工事。魏文侯在洛水的東岸修築了一條長城,南端越過渭水與陰晉相連,北端到達雕陰城(今陝西甘泉南)以西。魏國將秦國壓制在洛水以西,長達八十年,使秦國不得與中原交通,魏國獨擅關東之利,利用地理上的壟斷地位,控制秦國同中原的交流,從中攫取暴利,秦國受到了很大的削弱,魏國卻越來越富。

便民政策

魏文侯在西河地區一方面完成了軍事佔領,另一方面把魏國的便民政策帶到了西河,得到了西河百姓的擁護,魏國在西河建立了穩固的統治。

在得到西河這一大片土地後,魏國不僅解決了秦國對魏國的威脅,國內人多地少的困難也得到了一定的緩解,魏國的糧食生產有所改善。西河爲魏國提供了戰略上的迴旋餘地,同時還爲魏國提供了兵員和糧食。魏國在西河實行的新政策,對秦國百姓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秦簡公爲了安撫民心,被迫實行初租禾。

文化滲透

魏文侯在對秦攻略中除了軍事打擊、政策攻心外,還進行了文化滲透,著名的西河學派就是在這個背景下產生的。

魏文侯雖知道秦人不易武力屈服,但卻對中原文化很嚮往。

於是,魏文侯重用當時著名的大儒子夏,拜子夏爲老師,在西河講學。子夏是孔子的學生,名卜商,比孔子小四十四歲,生於公元前507年。

魏文侯在延請子夏來西河的時候,子夏已是百歲老人,很少親自教授了。而且,子夏由於老年喪子之痛,哭瞎了眼睛。

在西河真正教授的,是子夏的弟子齊人公羊高、魯人穀梁赤、魏人段幹木和子貢的弟子田子方。

儘管子夏非常注意養生,身體一直很健康,但畢竟年事已高,而且雙目失明,最初對魏文侯的邀請是很猶豫的。魏文侯知道,子夏是各國士人的靈魂宗師,決心一定要請子夏到西河坐鎮。

於是,魏文侯親自拜子夏爲師,對子夏異常尊重。

給國君做老師是儒的最高榮譽,即所謂的帝王師。子夏是第一個享有這個榮譽的大儒,甚至孔子在生前也沒有享受過如此尊高的榮譽。子夏被魏文侯的誠意感動了,決定親自到西河坐鎮。

由於子夏做了魏文侯的老師,而且親自坐鎮西河,華夏文化的重點就轉到了魏國,轉到了西河,形成了著名的西河學派。子夏在西河的象徵意義,極其重大,不僅對秦國、楚國、趙國這些邊地諸侯國的懷化作用十分顯著,而且使魏國儼然成爲中原各國中的文化宗主國。

儒本來是以教授禮、樂、射、御、書、數六藝的教師。而六藝是貴族和士人在治理國家中必須要掌握的基本技能。

儒由於各有側重而產生不同的流派,相當於不同的學科。

魯國的曾參之儒是以重禮,尤其是重孝爲代表的流派,培養的是掌禮之儒,這些人不以經世濟用爲特長,在各國官僚系統中的地位不高。

子夏之儒培養的是經世濟用之儒,大量地充斥到各國的官僚系統中,是當時最有影響力的儒學流派。

子夏到西河後,謀求進身的士人紛紛轉入西河學習。這個時候,西河學派應魏文侯的要求已經不以貴賤爲收取學生的標準了。子夏由於不親自教課,而且已經享有了魏文侯老師的至高榮譽,也就不計較了。這些士人在西河學派學習後,很自然地選擇魏國爲其效力的首選國家。

這樣,西河學派爲魏國吸引、培養了大批官員。各國的士人對西河都很嚮往,魏國無形之中成了他們理想的效力國家。

魏文侯在軍事方面有哪些成就?他發動了哪些戰爭? 第2張

西河學派教授的內容很豐富。

公羊高與穀梁赤本來不是最能代表子夏思想的學生,但由於他們教授的歷史學科春秋是以服務國君爲對象的,所以魏文侯擡高了他們的地位。公羊高口授的春秋成爲後來春秋公羊傳的藍本,穀梁赤口授的春秋成爲後來春秋穀梁傳的藍本。

子貢的學生田子方傳授的不僅包括儒本身的六藝,還包括子貢對儒學的發展,縱橫術與經商的本領。縱橫術是士人成爲官員後,從事外交所必須具備的才能,而經商致富則是一個官員富國富民所必須要掌握的知識。子貢、田子方對傳統六藝的發展是與當時的時代發展,各國對官員的要求相適應的。

段幹木是子夏看重的一個學生,他的教授中還可以看到子夏培養高級官員的精髓。魏文侯擔心段幹木培養的高級官員不爲魏國所用,反而與魏國爲敵,便讓段幹木主要教習魏國的公室貴族,並請子夏能夠對自己的子弟能夠指點。

魏國本來對儒是不重視的,魏國的文化與韓國一樣,起初受衛國的鬼谷文化影響最大。

魏文侯時,使用大臣不看出身,重視能力,提拔了很多平民和有戎狄背景的人才,魏國的貴族很少得到重用。魏文侯重用的最重要的兩個人物吳起和李悝都是來自衛國的平民。樂羊、西門豹是魏國的平民。翟璜是戎狄出身。只有魏成是魏文侯的弟弟,出身貴族。而魏文侯以後,魏國的大臣結構由於魏文侯對鬼谷學派和西河學派的融合,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在段幹木及得到其真傳弟子的教授下,魏國的公室貴族出現了大批的人才,如公叔痤、公子昂,成爲魏國高級官員的一個主要羣體。田子方的後學逐漸融入到段幹木這一支。

魏國大臣的另一個集團則是受鬼谷文化影響出身平民的人,其中以公孫衍和龐涓爲代表的西河出身的很多。

這兩個集團在魏文侯以後的魏國政壇爭奪很激烈。後來,受西河學派影響很大的貴族集團佔了上風,魏國逐漸衰落了。

而公羊高和穀梁赤這兩支,很少出現有政績顯著的高級官員。

西河學派與鬼谷學派的爭鬥,在魏文侯在世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

鬼谷學派雖然不象西河學派這樣大張旗鼓地收徒講學,但也在不斷地表達不同的學術見解。其中最突出的一個事件,就是吳起與公羊高、穀梁赤對春秋的爭論。

歷史是當時貴族和士人教育中最爲重要的一個學科,而春秋是必講的一門課程。但由於春秋只記結果,不記過程和背景,如何解釋春秋記載的歷史事件的真相,就成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了。

魏文侯出於控制士人的目的,拔高在學術上並不是很深透、比較迂腐的公羊高和穀梁赤的地位,使公羊和穀梁學派的忠君思想深入士人之心。

而吳起由於早年投身曾參被逐的經歷,對腐儒產生了很大的敵視情緒。

吳起根據自己對春秋的理解,作了一本左氏春秋傳,與公羊春秋傳和穀梁春秋傳相抗。吳起對春秋的見解要更符合實際,更符合政治軍事鬥爭的實際,但是魏文侯不想讓更多的人瞭解政治、軍事鬥爭的實際情況,對左氏春秋傳很少宣揚。由於魏文侯的扶植,公羊與穀梁兩派佔了上風。吳起對此很鬱悶。

子夏在西河沒有幾年就去世了,但其在西河的象徵意義卻長期存在,魏國取代魯國成爲中原各國的文化中心。魏文侯尊子夏爲師的政治效果十分顯著。

魏國之所以能夠稱霸百年,一方面是由於強大的軍事實力,另一方面就是因爲魏文侯把魏國變成了中原各國的文化中心。

佔領中山

隨着魏國的不斷強大,趙國的逐漸下滑,趙、魏兩國的力量對比發生了變化,魏國的實力超過了趙國,也超過了韓國。

趙國在趙獻侯後期,國力開始衰敗,中山對趙國的威脅越來越大。趙獻侯死後,趙烈侯即位,中山對趙國的攻勢更猛了。

趙國向魏國求救,魏文侯雖同意幫助趙國消滅中山,但是要趙國以智地作爲魏國攻打中山的回報,趙烈侯同意了。智地位於魏國本土的北部,是趙襄子當年壓在魏國頭頂上的一塊大石頭。經過不斷的努力,魏文侯終於解決了這塊多年的心病。

韓國在向南發展、攻擊鄭國的進程並不順利,鄭國在楚國和宋國的幫助下,屢次擊敗韓國。韓景侯也開始尋求魏國的幫助。

魏文侯三十八年(公元前408年),魏國在解決西河戰事後,便開始進攻中山。應韓景侯的請求,魏國幫助韓國打擊宋國,以便於韓國向鄭國發展。魏國的勢力延伸到了黃河以南。

中山與魏國並不搭界,中間隔着趙國。在名將樂羊的率領下,魏軍越過趙國攻擊中山。

中山是白狄族後裔建立的國家,此前由於趙襄子奪取了代郡,代郡與邯鄲對中山形成了南北夾擊之勢,中山很緊張。趙襄子死後,趙獻侯沒有保持住對中山的壓力,被中山反擊得手。趙烈侯接手趙國時,正是中山在對趙戰爭中節節勝利之際。

在樂羊的出色指揮下,訓練有素的魏軍苦戰三年,在魏文侯四十年(公元前406年),終於攻破了中山國,解除了中山對趙國的威脅。

中山是一個古老的國家,魏軍雖然佔領了中山,但中山人不服,叛亂時有發生,中山的局勢仍然很動盪。魏文侯讓能力超羣的太子擊來治理中山。魏文侯把中山國的靈壽(今河北平山)封給了攻破中山的功臣樂羊,派樂羊率部駐守中山。魏文侯任命李悝爲中山相,輔佐太子擊治理中山。在太子擊、李悝、樂羊的努力下,中山的局勢逐漸穩定了。

魏國在佔領中山後,比中山對趙國的威脅還要大。

魏文侯在出兵幫助趙國攻擊中山的時候,命令魏軍在沿途佔領了不少屬於趙國的地方。

魏文侯在出兵幫助韓國攻擊宋國的時候,命令魏軍佔領了魏軍進軍路過的河內地。

對齊戰爭

魏文侯四十一年(公元前405年),齊相田悼子去世,執掌齊國政權的田氏家族發生內亂。

田會佔據廩丘(今山東鄄城東北),請求趙國收留,趙烈侯同意了。廩丘與趙國並不相連,中間隔着衛國。在田會投趙前,齊國的勢力已經滲透到了衛國,以廩丘爲據點,已經控制了衛國在趙國與齊國廩丘間的這一大片土地。田會投趙,並不是以廩丘這一個城池,還包括廩丘附近爲齊國控制的這一大片衛國的土地。這一片土地,與濮陽和陶都很靠近,商業價值極大。

結果,趙國收留田會、佔據廩丘的行爲,引起了田悼子的接班人田和的強烈不滿,田和命田布率軍進攻趙國,趙軍不利。

魏文侯在軍事方面有哪些成就?他發動了哪些戰爭? 第3張

於是,趙烈侯便請魏文侯和韓景侯出兵相助。趙、魏、韓聯軍與齊軍大戰一場,殺死齊軍三萬人,並且獲取了大量的戰略物資

魏文侯四十二年,趙、魏、韓聯軍大舉進攻齊國,一直攻到了齊國的長城,田和被迫割地求和。趙、魏、韓在與齊國的戰爭中,獲得了大片的土地。魏文侯爲了使新得到的齊國土地與此前佔領的河內地區相連,便攻佔了衛國朝歌附近的幾座城市。

周王室支持

魏文侯四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承認趙、魏、韓三國爲諸侯,補辦了三晉立國的法律程序。

周威烈王承認三國爲諸侯,無異於是對趙、魏、韓三家分晉這一嚴重叛亂的支持,嚴重地損害了周王室的聲威。

晉國長期以來是匡扶周王室的重要國家,趙、魏、韓對晉公室的叛亂本來應該受到周天子的嚴厲譴責,而周威烈王卻承認了趙、魏、韓三國叛亂的合法性,這讓周系統的國家很寒心,周王室的支持者更少了,號召力也因此而大減。

出擊楚國

由於趙、魏、韓向黃河南岸發展,進攻鄭國和宋國,與一直想要控制的楚國發生了利益衝突。

於是,三晉與楚國發生多次激戰,楚國被三晉連續擊敗,中原土地連喪,魏國則在中原站穩了腳跟。

與趙之爭

魏國佔領的齊地與朝歌地區相連後,魏國在漳水與黃河之間就有了一大片土地,對突入衛地的趙國都城中牟威脅極大。

趙烈侯雖然對魏文侯對趙國的壓迫很不滿,但由於此時魏國十分強大,魏文侯又巧言令色,打着三晉聯合發展的旗號,因此趙烈侯還沒有與魏國決裂的勇氣。魏文侯的三晉聯合,實際上是以魏國爲中心,拉攏韓國,藉着聯合發展的機會,削弱趙國。

趙國雖然也可以得到一些好處,但付出的代價很大。魏文侯的巧取豪奪,與當年趙襄子的手法一般無二。

魏文侯打着驅逐齊國在衛勢力的名義,將齊、趙一直爭奪的漳水南岸地劃入魏國的勢力範圍,趙國在漳南經營多年的辛苦白費了。

魏文侯頂在漳水向南最突出的部位,設立了鄴縣(今河北磁縣東南鄴鎮)。鄴縣的設立,使趙國南進中原的戰略構想遭到了迎頭一擊。

趙都中牟的前方是朝歌,東方是湯陰,都是魏國的重要軍事據點。中牟的西方是太行山,無發展的空間。鄴設在中牟的身後,使本來就突入衛地的中牟顯得更加突出,更加孤立,十分危險,根本不適合作爲國都。鄴頂在了趙國南進中原的戰略基地邯鄲的正南方,迎頭攔住了邯鄲的南進去路。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