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朱佑樘登基後,在經濟與軍事方面有哪些成就?

朱佑樘登基後,在經濟與軍事方面有哪些成就?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5.4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朱佑樘,即明憲宗,明朝第九位皇帝,在位共18年,年號弘治。他是明憲宗朱見深第三子,生母是孝穆紀太后。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九月即位,朱祐樘爲人寬厚仁慈,躬行節儉,不近女色,勤於政事,重視司法,大開言路,努力扭轉朝政腐敗狀況,驅逐奸佞,勤於政事,勵精圖治,任用王恕、劉大夏等爲人正直的大臣,史稱“弘治中興”。雖末年寵信宦官李廣,但是立刻改過自新,歷代史學家對他評價極高,明朝萬曆年間的內閣首輔朱國楨就說:“三代以下,稱賢主者,漢文帝、宋仁宗與我明之孝宗皇帝。”弘治十八年(1505年),朱祐樘駕崩於乾清宮,享年三十六歲,葬泰陵,廟號孝宗,諡號“建天明道誠純中正聖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主要成就

  經濟方面

名臣輩出

正統以後明朝最大問題就是知異域懂邊事的名臣寥寥,文官少有知軍事實踐者全以古法空談推演。但朱祐樘朝卻相反,名臣輩出其中謝朝宣、李韻、陳金、沐昆等人皆是有明一代最具遠見的邊臣能吏。

輕徭薄賦

朱祐樘體恤民生,善待百姓,他常常減免地方的賦稅。地方官奏報因災情免賦的要求,他都無一例外地下旨同意。免稅糧之外,他還給貧民麥種、牛種。他還禁止宗室、勳戚奏請田土及受人投獻,禁止勢力人家侵奪民利。有一次,朱祐樘特地派遣手下人送羊送酒到黃河工地上,犒勞治理黃河的劉大夏及河工人員。

朱佑樘登基後,在經濟與軍事方面有哪些成就?

興修水利

明孝宗在內政治道上最主要的措施是大力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繁榮經濟。弘治二年(1489年)五月,開封黃河決口,孝宗命戶部左侍郎白昂領5萬人修治。弘治五年(1492年),蘇鬆河道淤塞,氾濫成災。孝宗命工部侍郎徐貫主持治理,歷時近三年方告完成。從此,蘇鬆消除了水患,再度成爲魚米之鄉。

力求節儉

孝宗力求節儉,詔減皇宮的開支與供奉,不大興土木,主張節約費用,緩解人民負擔。他屢次下詔,禁止宗室、勳戚侵佔民田,魚肉百姓;還多次下詔減免一些地方的夏稅、秋稅。這些都十分有利於緩和社會矛盾和社會危機。正統、成化年間,農民起義不斷,有幾次聲勢還相當大,而弘治一朝卻幾乎沒有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孝宗“恭儉有制,勤政愛民”,其中可能有溢美之詞,不過,與前後幾朝相比,弘治時期的朝政的確算是清明的。

經濟成就

明代歷朝國家賦稅收入,洪武、永樂、宣德三朝爲高峯。正統年間,由於將江南重賦官田改依民田起科,賦稅收入銳減至二千六百餘萬石。從此以後,景泰、天順、成化始終徘徊於二千五百萬至二千六百萬石之間,而弘治朝卻增至二千七百萬石,成爲明中葉賦入高峯。其實這不僅是賦稅的增加,人口也一直在比較穩定地增長,從弘治元年(1488年)至弘治八年(1495年),人戶由9113630戶增至10100279戶,至弘治十四年(1501年)更增至10408831戶,弘治十七年(1504年)達10508935戶,人口數則由弘治元年(1488年)的50207934口,增至弘治十七年(1504年)的60105835口。

朱佑樘登基後,在經濟與軍事方面有哪些成就? 第2張

弘治中興

弘治元年(1488年),他採納大臣的建議,開設大小經筵。這一制度是在正統初年制定的,大經筵,每月逢二、十二、廿二日舉行,主要是一種禮儀;小經筵又稱日講,君臣之間不拘禮節,從容問答,是重要的輔政方式。大小經筵制度,在憲宗朝時一度廢置。孝宗開始堅持日講,同時,又在早朝之外,另設午朝,每天兩次視朝,接受百官面陳國事。孝宗勤政圖治的做法,與他父親的怠於朝政形成鮮明的對照。

由於孝宗銳意求治,朝廷上下,文武百官紛紛上言,或痛陳時弊,或廣進方略。馬文升上時政十五事,包括選賢能、禁貪污、正刑獄、廣儲積、恤士人、節費用、撫四裔、整武備等諸多方面,孝宗無不大爲讚賞,一一付諸實施,這對弘治朝興利除弊起了積極的作用。

軍事方面

維護統一

朱祐樘重視軍事,極力維護國家統一。他在位時期,明軍先後三次收復哈密,其中第三次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武力收復。羽奴思統治國吐魯番地區後,開始與明朝爭奪對哈密地區的控制權。1488年,朱祐樘令罕慎襲封哈密忠順王,“給金印,冠服”,對新疆的實際控制。同年,羽奴思之子阿黑麻躬至哈密城下,誘罕慎盟,執殺之,復據其城,而遣使到明朝入貢。明朝識破其詭計,只得獻還哈密金印。1493年,阿黑麻再次攻佔哈密,令其尊長牙蘭守護哈密,並不時搶掠沙州等地威脅各衛歸順,爲患不已。1497年,明馬文升前往平撫,匯同河西諸衛及諸部落族數千人,襲哈密城,牙蘭等人逃跑,哈密收復。當時朝廷中有人主張放棄哈密,但朱祐樘主張堅決出兵收復哈密,並立即委派馬文升爲元帥,大敗吐魯番軍,收復了哈密。

愛護武將

他愛護武將,如馬文升在兵部尚書任上,一次就罷免了三十多名不合格的軍將,得罪了許多人,朱祐樘堅定地支持馬文升整軍,甚至還特地派一些大內侍衛保護馬文升。他下令命任何人不得役使團營軍士。對韃靼小王子、火篩的反覆多次入侵,均進行有效打擊,使其敗走。最著名的戰役有:1488年都指揮廖冰擊敗小王子於蘭州。1497年甘肅總兵官劉寧敗小王子於涼州、1500年甘肅參將楊翥敗小王子於黑山、1503年朱暉襲小王子於河套。

和平政策

朱祐樘奉行和平政策,採取積極防禦抗戰的戰略。特別是韃靼小王子,時戰時和,不時侵擾明境。朱祐樘統治期間,對韃靼小王子、火篩等的多次入侵只是採取抗戰驅趕之策,沒有勞師遠征,沒有深入沙漠主動出攻擊小王子、火篩老巢,更沒有主動對鄰國發動大規模征戰。對此,史家褒貶不一。但其他鄰邦或屬國如安南、暹羅、烏斯藏、琉球、占城、撒馬兒罕、火剌札、爪哇、日本等,則不定期來明朝入貢。

朱佑樘登基後,在經濟與軍事方面有哪些成就? 第3張

哈密之爭

明人趙士禎的《神器譜》:“我聞先朝土魯番吞併屬番哈密,中國置經略大臣徵兵數萬分道出援,緣土魯番借得嚕密神器,天兵不能救,竟爲所並。”(《神器譜》卷二)明弘治八年(1495)十一月,由於土魯番酋長馬黑麻據哈密稱可汗,“且擾沙州明廷派兵分路進攻哈密,得勝而還,但次年土魯番又來攻擾,難以防守,乃放棄哈密。”(《中國軍事史.附卷歷代戰爭年表》下)“借得嚕密神器”就是這個時候。嚕蜜,魯迷( Rumi )即漢文史料的奧斯曼帝國,這是 16世紀奧斯曼帝國與明朝間的知識流動,應與中亞河中諸汗國的火器引入及絲路貿易有關。

蠻莫之爭

因明孝宗處理不當,蠻莫歸屬問題並未得到合理的解決,成爲導致土司間再起爭端的關鍵因素。蠻莫地位置極其重要,其地“緊靠孟養東部大金沙江東岸,垂於孟養胸前,又爲自幹崖、南甸、隴川西南入孟密、緬甸的門戶”①,孟密崛起時控制蠻莫得以步步蠶食木邦,而孟養過江也盡力佔據蠻莫,對邊地各土司產生威脅。孟密、孟養得以相繼在土司爭鬥中佔有重要優勢,與控制蠻莫地區有着重要的關係.自成化年間到弘治十六年(1503年),蠻莫兩易其主,成爲司爭奪的重要地區。南巡撫陳金考慮到這些因素,認爲蠻莫“認爲蠻莫“不可復木邦、孟密,又不各畀隴川、幹崖、南甸宣撫司”,最好開設衙門,由騰衝派兵守禦。但明廷中央因“地方懸遠,瘴癘難守”等因素,將其重新劃歸木邦,引起孟密等土司的強烈不滿孟密與木邦雙方暫時和好的局面也因此而遭到破壞。雖然因孟養的侵入而導致實力削弱,但孟密仍堅持要與木邦爭奪蠻莫,雙方的仇恨重新被點燃,邊地的穩定也就無法真正實現。

振興軍備

明代自正統以來,軍事武備逐漸走向衰落,京軍疲憊,邊防鬆弛。爲振興軍備,明孝宗依靠以馬文升爲主要代表的朝臣,在京軍整頓與邊備守禦上做了種種努力,採取一系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軍隊戰鬥力,多少改變了邊備空虛的弱態,爲"弘治中興"贏得了相對安定的外部環境。但因積弊年深日久,弘治一朝的軍隊和邊防問題依舊百弊叢生,這些小修小補更加難以扭轉明朝軍事力量日益衰落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