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文淵閣主要受什麼建築影響?是清朝哪位皇帝下令修建的?

文淵閣主要受什麼建築影響?是清朝哪位皇帝下令修建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8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乾隆四十年(1775年),文淵閣正式動工,次年即順利建成。在建築規制、建築功能和理念上,文淵閣都仿效天一閣,但實際情形卻多有異同之處。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作爲清代江南地區最負盛名的藏書樓,天一閣的命名、構造及藏書方法都獨具匠心。其閣名源於古代“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說法,寄寓以水克火之意。

天一閣的建築是一座重檐硬山頂、磚木結構、六開間的二層小樓,樓下六間一字排開,分別加以隔斷;樓上則西側爲樓梯間,東側一小間空置不用,居中三大間合而爲一。實際上是以樓下隔斷爲六間,樓上通爲一大間的建築格局,來體現“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寓意。

在建築物的裝飾上,也特別在閣頂及樑柱上飾以青、綠二色的水錦紋和水雲帶,還專門在閣前鑿池蓄水,以防不測。

文淵閣主要受什麼建築影響?是清朝哪位皇帝下令修建的?

而天一閣對典籍的收藏更是極爲講究。據當時奉命前往查看的杭州織造寅着所言:“閣共六間,西偏一間安設樓梯,東偏一間以近牆壁,恐受溼氣,並不貯書。惟居中三間,排列大櫥十口,內六櫥前後有門,兩面貯書,亦爲可以透風。

後列中櫥二口,小櫥二口,又西一間排列中櫥十二口,總計大小書櫥共二十六口。”即在上下六開間的二層樓房中,只有樓上通爲一間的居中大屋用來貯書。並且,書櫥都不靠牆,而是放置在屋子中間,樓房前後開窗,書櫥亦前後開門,以便通風,防止潮溼。可以說,天一閣的命名、規制和庋藏,都完美地體現了防火的理念和藏書的功能。

文淵閣仿效天一閣的規制,在外觀上也分上下二層,面闊六間,各通爲一,沿襲了天一閣“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寓意。其構造則爲水磨絲縫磚牆,深綠廊柱,菱花窗門,歇山式屋頂,上覆黑琉璃瓦,而以綠琉璃瓦鑲檐頭,屋脊飾以綠、紫、白三色琉璃,浮雕波濤游龍,所有的油漆彩畫均以冷色爲主,營造出皇家藏書樓典雅靜謐肅穆的氣氛,而與整個紫禁城宮殿黃色琉璃、硃紅門牆的暖色格調和喜慶氛圍截然不同。並且,閣前還開鑿方池,池上橫跨石橋,池中引入金水河水,閣後則疊石爲山,四周列植松柏,閣東側碑亭內石碑以滿、漢文鐫刻乾隆帝所撰《文淵閣記》。

可見,文淵閣的建置既參照了天一閣的規制,又根據傳統的官式做法和皇家建築的特殊身份而作了創造性的發揮。

文淵閣主要受什麼建築影響?是清朝哪位皇帝下令修建的? 第2張

除宮廷建築與民間建築在規模和形式上的區別而外,文淵閣與天一閣最主要的差異還在於內部構造的改進。天一閣上下兩層,文淵閣則採取“明二暗三”的建造方式,即外觀看上去重檐兩層,實際上卻利用上層樓板之下的腰部空間暗中多造一夾層,全閣共有上、中、下三層。這種建造方式,俗稱“偷工造”,既美觀大方,又節省工料,還特別實用,便於貯書,反映了清代宮廷建築在工程設計和建造藝術上的高度技巧和水平。

作爲皇家藏書重地,尤其是紫禁城中專門用於收藏《四庫全書》的藏書閣,乾隆帝還特別從文化上賦予了文淵閣不同尋常的深層涵義。

鑑於《四庫全書》是一部彙集歷代典籍精粹、囊括傳統文化精華的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叢書,乾隆帝專門爲建造在宮廷禁地和皇家園囿的四座藏書閣命名,除宮中的文淵閣沿襲明代之稱外,其他三閣分別命名爲文源、文津、文溯。此即“四閣之名,皆冠以文。而若淵、若源、若津、若溯,皆從水以立義者,蓋取範氏天一閣之爲”。

文淵閣主要受什麼建築影響?是清朝哪位皇帝下令修建的? 第3張

也就是說,以文淵閣爲代表的內廷四閣之名,皆取法天一閣,體現了以水克火的理念。然而,不僅僅如此,更爲重要的是,乾隆帝還“以水喻文”,進一步闡發了四閣命名的文化意蘊。

在乾隆帝看來,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如同浩瀚的江河之水,經史子集各爲其中的淵源流派。他說:“文之時義大矣哉!以經世,以載道,以立言,以牖民,自開闢以至於今,所謂天之未喪斯文也。以水喻之,則經者文之源也,史者文之流也,子者文之支也,集者文之派也。派也、支也、流也,皆自源而分,集也、子也、史也,皆自經而出。故吾於貯四庫之書,首重者經。而以水喻文,願溯其源。”

四閣的命名不僅涵蘊了古代典籍的豐富浩瀚和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還提醒人們要善於沿流溯源,找到讀書治學的途徑與方法。乾隆帝說:“蓋淵即源也,有源必有流,支派於是乎分焉。欲從支派尋流以溯其源,必先在乎知其津。弗知津,則躡迷途而失正路,斷港之譏有弗免矣。”就此而言,文淵閣的名稱雖然沿襲明代,但其深層次的文化意蘊,卻得益於乾隆帝的重視和闡發,更淵源於中國古代豐富的典籍與燦爛的文化。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