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秦始皇統一七國後,墨家爲何會突然絕跡?

秦始皇統一七國後,墨家爲何會突然絕跡?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秦始皇統一七國後,墨家爲何會突然絕跡?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戰國末期,法家代表人物韓非子學成歸來,不受韓國重用,他只得退居家中,耗盡心血寫下了《韓非子》一書,在書中,韓非子認爲:

世之顯學,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

韓非子是法家代表,在他看來,在他所處的年代(戰國後期),只有儒家和墨家才稱得上是“顯學”,所謂“顯學”,是指當時處在熱點上的學說。

可見,即使在戰國後期,墨家學派的影響力仍然不輸給同時期的其他學說。奇怪的是,十餘年後,秦始皇統一七國,儒家、法家、道家仍然存在,爲何墨家突然絕跡了呢?

一、太史公的頭疼之處

春秋時期,諸子百家百花齊放,是中國哲學文化發展的鼎盛時期,之所以會出現“百家爭鳴”,從政治角度來說,是因爲當時周王室衰微,禮崩樂壞,周天子原來的那一套不管用了,許多士人謀求建立新的社會規則,進而形成了諸多學說。在“百家”學說中,最出名、影響最大的學說有四個,即儒墨道法。

秦始皇統一七國後,墨家爲何會突然絕跡?

太史公司馬遷在撰寫《史記》時,爲儒家、道家、法家代表人物都立了傳,唯獨沒有給墨子立傳,不是司馬遷看不上墨子,而是因爲秦國統一後,墨家思想幾乎絕跡,司馬遷頭疼的是,他找不到相關的資料,無從下筆,因此司馬遷在《史記》中只能用25個字來寫墨子:

蓋墨翟宋之大夫,善守禦,爲節用。或曰並孔子時,或曰在其後。

司馬遷搞不清楚墨子的出身,也很難說清楚墨子所處的時代,只知道墨子有兩個特點:擅長防守、生活節儉。

根據《廣韻》等諸多資料記載,墨子的出生時間大概在公元前476年,而孔子死於公元前479年,也就是說,墨子和孔子這兩位“大佬”,註定無緣相見。墨子是平民出身,年幼時曾學過木工,他在製造器械方面的本領,甚至超出了公輸班。《史記》認爲墨子曾做過宋國的大夫。

《淮南子》記載,墨子原本是儒家弟子,後來他覺得儒家思想改變不了這個世界,於是自創一派,開闢墨家思想,並且廣收弟子,墨家學派和其他學派有一個本質的不同,那就是他們實在太簡樸,類似於“苦行僧”。

《莊子·天下篇》記載:

“使後世之墨者多以裘褐爲衣,以跂礄爲服。”

衆所周知,孔子、孟子以貴族自居,他們出門,後面車馬排成排,而墨子四處遊學,身穿布衣草鞋,和儒家截然不同。

二、正反兩極的碰撞

兼愛,非攻,這是墨家思想中最核心的四個字,墨子剛創建墨家學派的時候,或許並不起眼,在龐大的儒家學派面前,墨家學派最初沒有引起太多的注意,但隨着墨家的弟子越來越多,儒家開始緊張了。孟子在詳細研究過墨家思想後,說出了這樣一句話:

楊、墨之言盈天下,天下不歸楊,則歸墨(墨家)。

秦始皇統一七國後,墨家爲何會突然絕跡? 第2張

孟子的意思是說,楊朱學派和墨家學派的言論太可怕,如果不加以制止,將來天下就是他們的了。孟子說這話時的這個態度是很憤怒的,就差罵人了,可見墨家學派的崛起,對儒家的威脅之大。

孔子創建了儒家學派,墨子則創建了墨家學派,儒墨之間的碰撞,纔是戰國時期最偉大的思想碰撞,是正負兩極的碰撞。

孔子自詡貴族,擁護傳統的等級制度;而墨子自詡平民,追求兼愛的新社會秩序。孔子養尊處優,隨從數百人;墨子粗茶淡飯,甘願做個苦行僧。

孔子主張動口不動手;墨子則是一名防守的戰士。孔子不談天道,墨子則有“天志”。孔子認爲一切手工都是奇巧淫技,而墨子則是一位機械大師。

孔子和墨子,是價值觀的兩極,註定不能和解。儒家學派一向注重理論,而墨家則注重埋頭苦幹。

在遙遠的先秦時代,君王貴族等級森嚴,所有平民都想成爲士人,所有的士人都想成爲貴族,就連孔子這樣的落拓貴族整日還保留着對貴族的嚮往,但墨子不同,他以底層平民自居,不求顯貴,整日節衣縮食,粗茶淡飯,步履草鞋,整日埋頭苦幹,以萬民之利而奔波。筆者沒有否定孔子之意,但像墨子這樣的先秦思想家,其實是最難得的。

孟子曾人認爲,即使把墨子粉身碎骨,他還會甘心爲天下人做有利的事情,這樣的墨子,焉能不偉大?

或許,墨子的這種思想太過超前,導致他曲高和寡,生前的偉大,掩蓋不了他死後的寂寞。

三、神祕的組織

墨家不僅僅是一個學派,還是一個神祕的組織。他們不僅有自己的學說,還有一幫忠實的信徒,從而形成一個神祕的防禦武裝。

以中學課本中的《公輸》爲例,約在公元前445年,公輸班幫楚國造雲梯,打算攻打宋國,墨子聽聞後,一方面徒步十天十夜趕往楚國,另一方面讓自己的徒弟禽滑釐等人手持自己的防守器械在宋國城牆上佈防,最終軟硬兼施,避免了這場戰爭。這個故事把墨家的“非攻”思想表現得淋漓盡致,同時,有一個問題不得不讓人思考,那就是墨家弟子手持防守器械,真的有能力擋住楚國的大軍嗎?如果擋不住,楚惠王怕什麼?說明能擋住!這足以證明,墨家,不僅理論厲害,而且手裏還有“槍桿子”。

秦始皇統一七國後,墨家爲何會突然絕跡? 第3張

根據後世的零星記載,墨家的內部結構十分嚴密,他們的領袖叫做“矩子”,而且是終身制,墨家弟子以“興萬民之利”爲原則,堅決執行“矩子”的命令,縱使前面是刀山火海,也不後退半步。

筆者認爲,非要用兩個詞來形容墨家,不是“兼愛”和“非攻”,而是“埋頭苦幹”和“一切爲民”。

四、生前偉大,死後寂寞

蔡元培曾認爲,墨子是中國的亞里士多德,他的很多哲學理念,放到今天,同樣很先進。筆者認爲,墨子彷彿是一個穿越者,他的許多精神品質,放到今天,也同樣高尚。

墨家學派見義勇爲,急人所難的精神是值得弘揚的;

墨家學派勤儉節約,埋頭苦幹的精神是難能可貴的;

墨家學派言行一致,不說空話的精神是社會所需的;

墨家學派赤子之心、一切爲民的精神是萬世不朽的。

墨子和他的墨家學派如此偉大,在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爲何突然消失了呢?筆者認爲,有四大原因,導致了墨家的絕跡:

第一,爲民不爲君。墨家主張平等與博愛,以保護百姓爲己任,說白了,墨家本質上是爲了百姓,並不是爲了統治者,這種爲民不爲君的學說,在封建社會很難吃香。

第二,曲高和寡。墨子的思想實在太過超前,在很長一段時間,他的弟子只能領悟到基本層面,導致到了後期無法深度傳承和開發。縱觀墨家代表人物,除了墨子,幾乎很難再找到第二個,這也是墨家衰落的原因之一。

秦始皇統一七國後,墨家爲何會突然絕跡? 第4張

第三,組織的“可怕”之處。上文分析過,墨家不僅僅是一個學派,他還有一個非常強悍的武裝組織,這些墨家之地以領袖的命令是從,在戰亂年代,他們有“市場”,但到了天下一統後,這種組織對統治者來說是巨大的威脅,墨家必然遭到打壓。

第四,精神要求太高。墨家學派要求弟子嚴以律己,衣如囚,食如丐,剛興起時或許能吸引許多人,但隨着時間的推移,理想主義的光芒退去,許多弟子被物慾橫流所引誘,傳承人則越來越少。不是墨子要求太高,而是社會發展沒有到那一步,墨子太超前了。

第五,老對手的侵蝕。在先秦時期,墨家思想特立獨行,和儒家、法家格格不入,因此,無論是以法家治國的秦國,還是獨尊儒術的漢朝,墨家勢必遭到排擠。尤其在漢武帝之後,儒家被確定爲天下正統,外儒內法成爲統治者普遍採用的工具,墨家這個老對手就更沒有生存空間了。

魯迅在《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曾寫道:

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爲民請命的人……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樑

墨子和他的墨家學派,不正是民主的脊樑嗎?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