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董卓和曹操做同樣的事,爲什麼後世對他們的評價出現差異?

董卓和曹操做同樣的事,爲什麼後世對他們的評價出現差異?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董卓和曹操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原因我認爲就是4個字——成王敗寇。

董卓、曹操在行爲上都是挾持天子,幹大逆不道的事,論“人品”半斤八兩,“忠君”價值下的敗類。

軍事能力上董卓是邊軍實權派出生,曾跟善戰的羌族、匈奴鏖戰數年。在亂世初期,比宦官權貴家培養的公子哥曹操強不少。

二者之所以在史書上的評價有較大的差異,我認爲跟他倆活着的時候關係不大,中國的史書是人寫的,活着的時候是做好事還是壞事,都有可以操作的空間,費點筆墨紙硯而已。

做同樣的事,董卓和曹操的評價出現差異,關鍵的節點是他們去世之後的1年。

董卓

192年5月22日董卓被 呂布刺殺身亡,隨即呂布宣佈繼承董卓“衣鉢”,統領整個董卓集團。不過呂布作爲原幷州集團的人士,並不是出生董卓嫡系 涼州集團,加之其犯上作亂的事實,他並沒有得到全體涼州集團軍官認同。

董卓和曹操做同樣的事,爲什麼後世對他們的評價出現差異?

董卓是在邊塞長大的孩子,常年跟少數民族打交代,養成的是豪邁性子。帶兵封官之後,自家人面前基本不搞官僚做派,是把涼州軍上下將士視爲兄弟,培養出生入死的兄弟之情。

掌戎十年。士卒大小相狎彌久,戀臣畜養之恩,爲臣奮一旦之命。董卓在談到自己跟涼州軍關係時是無比的自豪。

講兄弟情的部隊,雖然弊端重重,但在“爲兄報仇”這件事上,他們往往非常齊心,他們要捍衛自己的價值取向,只有這樣纔可以維繫自己部隊的凝聚力。

李傕和 郭汜是董卓舊部,在得知董卓身死之後,以“報仇”爲口號殺回長安。邊走邊收不願跟隨幷州軍團的散兵,在長安與呂布的幷州軍團火拼時,作戰部隊已經高達10萬左右。他們高喊“報仇”、“報仇”、“報仇”,響徹長安大街小巷。

董卓依靠2大邊軍涼州軍、幷州軍,打造的能硬抗19路諸侯不落下風的最強軍事集團,隨着幷州軍團、涼州軍團的火拼土崩挖掘,喪失爭奪天下的能力。

李傕等董卓舊部帶領的涼州軍團在退回涼州後,逐漸被涼州當地新興的實權者馬騰一脈兼併。199年2月7日呂布被曹操斬殺,幷州軍團也落幕。董卓苦心經營數十年的政治積累,沒有在死後留下一絲絲的傳承,幫他說話的人都沒有。

更讓董卓無奈的是,那些曾經的對手,各個在歷史上都留下正義之名,於是在史書中,董卓就成爲這樣了:

劉備:曩者董卓造爲亂階,自是之後,羣兇縱橫,殘剝海內。

曹丕:初平之元,董卓殺主鴆後,蕩覆王室。是時四海既困中平之政,兼惡卓之凶逆,家家思亂,人人自危。

曹操

曹操的遭遇則比董卓幸運,他的死亡是自然死亡,死之前是知道自己快不行了,因而有完備的政治交接,接班人是經過他盡心培養,有聲望、有能力。

董卓和曹操做同樣的事,爲什麼後世對他們的評價出現差異? 第2張

220年3月,曹操逝世於洛陽,其子曹丕繼承魏王稱號。曹丕不簡單,六歲時就學會射箭,八歲學會騎馬。 從十歲起隨父親征戰南北。211年,24歲的曹丕,任五官中郎將、副丞相,開始處理曹操集團的政務。曹操去世前,曹丕已經混跡官場快10年,執政經驗豐富。

曹操在的時候,因爲自己是享受過漢獻帝父親的恩寵,臣子之禮還在,要是篡位就坐實大逆不道,於是一直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想要名流留清史。

董卓和曹操做同樣的事,爲什麼後世對他們的評價出現差異? 第3張

曹丕登基後,沒有身爲漢臣的包袱,在曹操去世那年的年底,轟轟烈烈的讓漢帝把帝位讓,自己當皇帝,建立魏,自稱承接漢朝的正統。曹操搖身一變成爲魏太祖,一時間 魏國的史官爲證明魏國合法性,開始各種歌頌,把曹操的光環無限放大,不好的一面能藏就藏。

《魏書》會寫:太祖御軍三十餘年,手不捨書。書則講武策,夜則思經傳。登高必賦,及造新詩,被之管絃,皆成樂章。

《三國志》大誇: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 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唯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古人以史鏡,史書深刻影響着每一個人讀書人的價值觀,在各種花式誇獎中,曹操漸漸沒那麼壞。由此可見,在古代想要留名清史,自己打造的政治集團,在自己死後能否繼續延續是關鍵。

祖宗的偉大,祖宗的美名,需要有話語權的後人幫忙寫。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