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商鞅和李斯都是法家代表人物 兩人的結局爲何完全不同

商鞅和李斯都是法家代表人物 兩人的結局爲何完全不同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商鞅和李斯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秦國最出色的兩位丞相,一個幫助秦國變得富有起來,另一個幫助秦王統一中國。秦國自秦襄公幫助周平王東遷有功獲得封邑,在爲自己封邑戰爭中秦襄公不幸戰死,後來秦國的基本雛形主要是靠秦文公打下來的。

時間轉眼到了秦孝公時期,在這個時期秦國積重難返,國家貧困不堪面對現狀秦孝公大膽任用商鞅進行改革使得秦國變得富有了起來,軍隊強大了起來。

商鞅和李斯都是法家代表人物 兩人的結局爲何完全不同

秦國奮六世之餘烈,到了秦王政時期國力達到了鼎盛時期,這纔開啓了滅國之戰。在滅國之戰中大秦丞相李斯無疑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他輔佐秦王政處理軍國大事,其法家思想在秦國得到貫徹的執行。在秦滅六國之後他主張廢分封,行郡縣,建立一整套君主集權制制度。無論是在政治上,還是在經濟上對後世的中國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商鞅和李斯都是法家代表人物 兩人的結局爲何完全不同 第2張

商鞅變法前的秦國

秦魏之戰的結果是以秦國戰敗而告終,最終只能割地求和。然而秦人生性蠻野這種結果自然無法接受,所以秦獻公在戰爭結束不久就不幸身亡了。繼位者爲嬴渠樑,也就是後來的秦孝公,秦孝公初期親過面對的戰役過後殘山剩水,國家再也經歷不得風雨了,國家變得羸弱不堪。甚至山東諸國都鄙視秦國,完全的看不起這個國家,稱這個時期的秦國爲“弱秦”,沒有國家願意與秦國互結盟友。

商鞅和李斯都是法家代表人物 兩人的結局爲何完全不同 第3張

此時的秦國一窮二白,宗族勢力個個有力不願用,有錢卻不出,民衆面的此狀也不遠爲國家出力,百姓私鬥成了常事。

秦孝公看到這一切內心痛心疾首,他是一個擁有遠大志向的人,面對秦國的現狀他明白自己必須要勵精圖治,想要改變國家現狀,唯有變法才能使秦國走向強大,才能贏得其他諸侯國最起碼的尊重。

然而這個時候秦孝公最渴望得到一幫人才能夠幫助自己,爲自己出謀劃策,讓秦國強大起來。正在秦孝公心急如焚之際,秦國曆史上關鍵人物商鞅便出現在了秦孝公的眼前。

商鞅和李斯都是法家代表人物 兩人的結局爲何完全不同 第4張

商鞅是衛國國君的後裔,姬姓公孫氏,是法家代表人物之一,師從鬼谷子,後來到魏國尋找出路卻沒有得到魏國國君的重用,當看到秦孝公發出的招賢令的時候他知道自己一展宏圖的機會來了,轉而就投奔了秦國。

秦始皇生前的李斯

李斯少爲郡吏,曾師從荀子,戰國末年來帶秦國,經歷了一頓曲折之後被拜爲客卿,後來李斯的官爵不斷上升,最後走到了丞相的位子,位極人臣,享受一人之上萬人之下的無上待遇。

商鞅和李斯都是法家代表人物 兩人的結局爲何完全不同 第5張

“凡是幹成事業的人,都必須要抓住上天賜給的那一次機會。秦穆公時期秦國雖然很強大,但是沒有完成統一大業,原因是秦國統一天下的時機還不成熟。秦孝公之後各個諸侯國之間不斷征戰,加之周天子的的權柄一落千丈,秦國纔有機可乘。而今大秦國力強盛,大王您又是一位賢能的君主,如今消滅六國的時機已經到了,大秦蕩滅六國必定如同掃出竈臺上的灰塵那般容易。大王千萬不能錯過。”

商鞅和李斯都是法家代表人物 兩人的結局爲何完全不同 第6張

這是李斯初次接近秦王之時對秦王說的話,從這句話中我們不難看出李斯的主張。首先能幹成大事的人必定是有能力的人,其次有能力是一方面一定要看準時機。並認認真真的給秦王政分析了秦國爲什麼擁有這麼多賢能的君主卻不能統一天下的原因。

李斯不僅在政治上如魚得水,而且在文學上的造詣也是極高的,李斯寫下的《諫逐客令》一文就入選到中學課本中。

商鞅和李斯都是法家代表人物 兩人的結局爲何完全不同 第7張

正當秦王政下定決心要開啓滅國大戰之時,韓國卻使用了“疲秦之計”,用鄭國給秦國修渠來拖延秦國滅掉韓國的時間,牽制秦國東出。後來鄭國來秦修渠的目的被曝光,由此秦國宗親和秦國大臣聯名反對外來客卿。在諸多宗親和大臣的聯名之下,秦王政不得不下逐客令,李斯也在其中。

而李斯自然不會在自己的心願沒有完成之前就離開秦國的,在離秦之時李斯寫下了自己的奏章遞呈給了秦王政。這就是在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諫逐客令》,其大致內容爲:

商鞅和李斯都是法家代表人物 兩人的結局爲何完全不同 第8張

“六國之人都是爲了實現自己的人生報復,大王下達逐客令的決策是錯誤的,秦國之所以大戰壯大與外來客卿有着很大關係。秦穆公從西戎請來由余,從東方請來百里奚等等,在秦孝公時期,秦孝公重用商鞅,秦惠王重用張儀,秦昭王得范雎。也正是這些外臣才使得秦國逐漸走向強大,如果這幾位君主也下達逐客令秦國就不會走向強大,今天的秦國也就沒有強大之名。”

這是李斯發自肺腑對秦王政說的話,感人肺腑,秦王政聽後立馬廢止了逐客令,並下令迎回所有外客。

商鞅和李斯都是法家代表人物 兩人的結局爲何完全不同 第9張

在開啓滅國之戰那個時期,秦王政聽從李斯離間各國君主的計策,當秦國君臣陷入先攻趙還是先攻韓的時候秦王政採納了李斯提出的“先滅韓,以恐他國!”的計策,由此開啓滅國大戰。

秦始皇駕崩後的李斯

秦朝建立以後李斯升爲丞相繼續輔佐秦始皇,在秦朝的政權、經濟和文化發展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李斯建議秦始皇廢分封,行郡縣的同時又提出統一文字的建議,之後在同一法律、貨幣、度量衡和車軌等方面也做出了巨大努力,所有的這些措施都是以法家爲代表的爲秦始皇加強君主集權制做鋪墊。

商鞅和李斯都是法家代表人物 兩人的結局爲何完全不同 第10張

但是李斯的生平的後期,卻將大家思想推到了一個極端化的方向,此時的李斯已經沒了他年輕時期“依法治國”的志向,後半期並不能完全代表法家思想,所以李斯後半期的思想至於應不應該劃入法家思想,讓現在的我們搖擺不定。

但歸根結底李斯還是一個法家最完全的執行者。

商鞅和李斯都是法家代表人物 兩人的結局爲何完全不同 第11張

李斯在秦始皇死後爲了自己的利益考慮並沒有按照秦始皇的遺詔徹底的執行下去,他擔心與自己關係不是很好的公子扶蘇即位之後對自己不利,自己會下臺,所以選擇與趙高同流合污,擅自更改遺詔改立胡亥爲秦朝第二位皇帝,史稱“秦二世”。

爲了防止秦國出現什麼變故,復甦的結局只有一個字“死”,如果沒有出現秦始皇突然離世的這件事估摸着秦朝的第二位繼承者一定是扶蘇。

商鞅和李斯都是法家代表人物 兩人的結局爲何完全不同 第12張

或許扶蘇會將秦國治理得很好,因爲秦始皇生性暴略,骨子裏透露着狠勁兒,在執政方面顯得非常的霸道,而扶蘇就不同依照扶蘇的性格上臺之後一定會選擇仁政的。對百姓也會輕徭減稅。

在秦國岌岌可危,百姓不能安居樂業的時候扶蘇一定不會選擇像秦二世一樣繼續修建阿房宮。

再者選擇與奸臣趙高同流合污本身就是一個錯誤,趙高接着胡二世的權威爲非作歹,將嬴姓宗親盡數逼上絕路,即便是有忠臣建言到最後的下場都是慘不忍睹,所以忠臣也就變成了啞巴,心中敢怒不敢言。

商鞅和李斯都是法家代表人物 兩人的結局爲何完全不同 第13張

商鞅和李斯的下場都挺慘的,商鞅輔佐秦孝公完成變法,使得秦國國富民強,但在變法的過程中難免會觸碰到一些權貴的利益,秦孝公死後商鞅被清算了。李斯的一生絕大部分都在踐行着法家思想,在得到秦王重用之後,以卓越的才幹輔佐秦王完成了秦國統一列國的大業。雖說兩位丞相都爲秦國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最終的結局都很慘淡,商鞅被最終被車裂,而李斯也沒有好到哪裏去,李斯被腰斬。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