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劉備和袁紹都失敗了 兩人的結局爲何完全不同

劉備和袁紹都失敗了 兩人的結局爲何完全不同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夷陵之役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爲什麼夷陵之戰後,蜀漢三分天下,官渡之戰後袁氏卻無法割據河北

夷陵之役,蜀漢三國之爭,官渡之役,袁紹全軍覆沒,其理由如下:

諸葛亮的貢獻

劉備死後,諸葛亮接管了一個什麼樣的局面。戰後,國內“益州疲敝”,南方四郡造反,東吳與曹魏虎相爭。就像諸葛亮說的:“這是生死攸關的時刻。”

在這樣的混亂局面下,諸葛亮派遣使者來修補東吳之間的矛盾,隨後又率領大軍去鎮壓南方。蜀在諸葛亮的統治下,兩年內從戰爭中復甦,《三國志》有言:“兵財之源,國之富”,由此可以看出諸葛亮治國之道。

而現在,袁紹缺乏一個出色的人才,可以扭轉戰局。

劉備和袁紹都失敗了 兩人的結局爲何完全不同

蜀王朝的過分安定

劉備在建安二十四年成爲漢中王后,冊立劉禪爲王,確定了劉禪的接班人,消除了爭奪皇位的危險。

更何況,劉禪是劉備的大兒子,登基之時,只有十七歲,再加上劉永和劉理,年齡都比劉家要低,沒有自己的權勢,也就沒有了爭奪皇權的危險。

劉禪更是膽大包天,在登基之時向諸葛亮表明:“政事以葛氏爲主,以吾爲本。”讓諸葛亮掌握了兵權,掌握了內務。

袁紹就不一樣了,他的袁譚,袁熙,袁尚,都有自己的權柄,袁譚繼承了王爵之位,但袁紹最疼愛的是他的次子袁尚。所以袁紹把大兒子袁譚任命爲青州的刺史,袁熙爲幽州的刺史,袁尚留在他的左右。從這一點上,袁譚與袁尚的關係就變得很僵,袁紹的幕僚們分成了兩個陣營,袁尚是審配,郭圖是袁譚。

最後,曹操趁虛而入。官渡之戰後七年,曹操先後剿滅袁氏兩家,並將河北統一。

東吳懼怕曹魏

東吳之所以沒有趁火打劫蜀地,很大程度上是因爲曹魏在他們的身後。曹魏的參謀劉曄在夷陵一役中,曾提議和劉備一起對孫權發動進攻。

“吳、蜀各守一州,臨山河,有緊急救援,這是一個小國家的優勢。今日又互相攻擊,是上天的旨意。徑渡江,攻入城中。蜀攻,我擊其內部,吳之亡於旬月之內。吳亡,就是蜀國。如果分吳半,則蜀之不能長久,而蜀之於外,吾之於內!”

但那是曹丕剛登基不久,不想趁孫權投降之際出征。

東吳也很害怕曹魏從後面進攻,在夷陵戰役獲勝之後,就有人建議孫權趁勝追殺劉備,把益州給佔了。但陸遜、朱然、駱統等人,都以爲曹丕這是要從背後偷襲東吳,所以對曹魏的防禦力還是很強的。曹丕兵很快就分頭進攻吳。

權臣與朱然、駱統等人,都認爲曹丕是舉國之臣,請他出兵,其實是另有圖謀。魏軍國出,三面皆敵。

官渡之戰後,曹操一人獨霸北方,荊州劉表,江東孫權,皆不能對他構成任何威脅,馬超尚未造反,曹操就能集中精力應付袁紹的餘黨。

劉備和袁紹都失敗了 兩人的結局爲何完全不同 第2張

地形問題

蜀地易守難攻,一夫當關萬夫,加之劉備在夷陵之戰中潰不成軍,退回永安,趙雲、閆芝等亦赴永安支援,大量構築防禦工事,做出了一副拼死一搏的姿態。劉備聽說曹魏伐吳,便寫信給陸遜,揚言要他也要出征。

“賊人已經到了江陵,我要去東方,你說他行嗎?”

這也就意味着,劉備還會捲土重來。但很快,劉備就死了。

劉備和袁紹都失敗了 兩人的結局爲何完全不同 第3張

袁紹失敗後,他接手了黎陽蔣義渠的大軍,迅速穩定了三州的局面。然而,由於河北地形平坦,袁紹死後,各路諸侯爭奪皇權,難以形成有效的對抗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