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唐朝《建康實錄》記載了哪六個朝代?爲何又將它們統稱“六朝”?

唐朝《建康實錄》記載了哪六個朝代?爲何又將它們統稱“六朝”?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4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六朝又稱六代。吳、東晉、劉宋、齊、樑、陳六個朝代先後建都於建康(今南京),因唐朝人許嵩在《建康實錄》一書記載了這六個朝代而得名,統稱“六朝”。六朝同時又可指北朝六朝。三國魏、西晉、北魏、北齊、北周及隋皆建都於北方,亦合稱六朝,是後世對三國至隋統一前南北兩方的泛稱。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唐朝《建康實錄》記載了哪六個朝代?爲何又將它們統稱“六朝”?

從公元3世紀初到6世紀末(222年至589年),中國南方先後有吳、東晉和南朝宋、齊、樑、陳6個漢族政權在今南京建都,史家稱爲“六朝”。另外,403年東晉將領桓玄廢晉安帝,建立桓楚政權,也定都建康,但桓楚統治時間很短,一般不算六朝之列。六朝時期的文學與清談、繪畫與書法、陵墓石刻藝術、科學技術等方面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之作,以建康爲代表的南朝文化,與同時期的西方古羅馬文化同樣被認爲是人類古典文明的兩大中心。

六朝的三百餘年間,北方戰爭頻繁,社會遭受嚴重破壞時,南方戰爭較少,社會相對安定,加上大批北人南渡,給南方增加了許多勞動力,還帶來中原地區較爲先進的生產技術,爲南方特別是長江中下游地區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創立了良好的社會環境。

吳黃龍元年(222年)秋九月,吳大帝孫權定都建業(今南京),南京第一次成爲封建王朝的都城。此後,東晉及南朝的宋、齊、樑、陳相繼建都於此,歷史上稱爲“六朝”或“六代”。六朝時期,南方的經濟、文化迅速發展,成就巨大。

六朝承漢啓唐,創造了極其輝煌燦爛的“六朝文明”,在科技、文學、藝術等諸方面均達到了空前的繁榮,中國南方得到巨大發展,開創了中華文明新的歷史紀元。這六個朝代的共同點是都建都於南京,因此南京被稱爲“六朝古都”,六朝時期的南京城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和古羅馬城並稱爲“世界古典文明兩大中心”,在人類歷史上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唐朝人許嵩在《建康實錄》一書記載了這六個朝代,故而得名。

時代特徵

北方政權林立、戰亂頻仍的時候,江南地區因遠離戰場而比較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遷使南方經濟在六朝時期得到發展。

承上啓下

六朝是一個上承秦漢、下啓隋唐的極爲重要的時代;

六朝是一個漢族正式形成,闊步登上歷史舞臺的時代;

六朝是一個政權爭奪變換如“傳舍”,人生命運飄泊如“轉蓬”的時代;

六朝是一個漢族聯合南方少數民族,在廣大富饒地區,吸收先進技術,移來五嶽精靈,積極開發的時代;

六朝是一個舟舶繼路,商使交屬,海洋文化興起的時代;

六朝是一個蠶桑養織技術經過中東傳入歐洲,羅馬玻璃器皿順勢輸入中國,東西方之間有了特殊交流的時代;

六朝是一個印度宗教哲學與思想信仰初傳人中國,早於中原的京(今西安)、洛(今洛陽),在江淮地區興盛傳播,中士學問僧西行求法,許多異國高僧和講經者紛紛來到建康,京城佛寺林立,大量譯寫佛教經典,深刻影響中土文化的時代;

六朝是一個京師遍佈宮殿宅第,人口猛增到28萬戶,城廂方舟結駟、唱棹(音兆,意爲槳)轉轂(音股,意爲車輪的中心部分),市朝街市流溢、器用萬端,手工商業埒(音列,意爲相等)於長安、洛陽兩京而雄強天下的時代;

唐朝《建康實錄》記載了哪六個朝代?爲何又將它們統稱“六朝”? 第2張

六朝是一個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礦冶、鍊鋼、機械、造船、紡織、燒瓷等業取得很大進步的時代;

六朝是一個在國學中進行儒學、玄學、史學、文學四館教學,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分科大學,第一次把文學的地位報高到和經學並列,儒、道、釋互相排斥又互相吸收,士大夫揮麈(音主,意爲佛塵)清談,互爲駁難,學術空氣自由活潑,學者風度曠達、浪漫的時代;

六朝是一個筆、墨、紙、硯都已齊備,紙張最終取代竹木簡冊,書法成爲一門藝術,由隸書向楷書過渡的時代;

六朝是一個開始飲茶,逐步向北方地區傳播,到唐代成爲“國飲”並向周邊國家擴散的時代。

鬥爭殘酷

在漢、唐兩大帝國中間,夾着這個“六朝”,除其中西晉有幾十年短暫的統一外,六朝與北方的一些漢族或非漢族的政權,形成南北長期分裂的局面。過去的歷史學、歷史學家,秉承着“夷夏之辯”和“正朔與僭僞之別”的心理與史觀,也因爲痛恨戰爭的破壞和“蠻族”的撓攘,強調了這段歷史的黑暗面。

其實,在當時世界的棋盤上,作爲一種創造歷史的力量,能夠和它相提並論的,只有西面的羅馬帝國和橫亙在東、西方之間的波斯王朝。就國內而言,和東晉對峙着的北方“五胡十六國”,其中只有前涼、西涼、北燕3個很小的漢族政權,其餘13個屬於鮮卑、匈奴、羯、羌、氐族的統治者。他們都承認南方漢族政權的正統地位,在彼此並不疏遠的頻繁接觸中,表示了不服、嫉妒、敬重和羨慕的態度。爲了爭奪政權當上皇帝,在異民族之間、在統治勢力之間、在父子兄弟之間,不斷地進行着血腥的殺戮和爭鬥。

吳國共有4個帝王,其中病死的2個(孫權、孫休),亡國後病死的1個(孫皓),被廢自殺的1個(孫亮),另外,孫堅在交戰中被射殺、孫策被暗殺;東晉共有11個帝王,其中病死的7個,國亡被廢后悶死的1個,被絞殺的1個,被妃子悶死的1個,憂憤而死的1個;南朝宋共有9個帝王,其中病死的3個,國亡被廢后遇害的1個,內爭中被殺的5個;齊朝共有帝王7個,其中病死的3個,內爭中被殺死的2個,被趕下皇位後遭謀殺的2個;樑朝帝王6個,其中在內亂中被軟禁餓死的1個,被壓死的2個,被絞殺的1個,被沉殺的1個,被廢后遭謀殺的1個;陳朝共有帝王5個,其中病死的3個,國亡被俘後病死的1個,內爭中被廢黜病死的1個。

東晉、南朝雖說相對穩定,比北方少了好些戰亂,仍然遭受兩次較大規模的戰爭:一次是東晉末年的孫恩、盧循起義。孫恩是琅琊(今句容市北)人,士族,世奉天師道,於隆安三年(399年)起義,兩三次從海上登陸進攻江南最富庶的三吳八郡。孫恩死後,妹夫盧循繼爲領袖,轉戰廣州、豫章,最後至交州,戰敗投水死,時爲義熙十一年(415年),前後17年20多萬人喪生。這次起義動搖了東晉政權的統治基礎,加速了其衰亡進程。第二次是侯景之亂。侯景是朔方(今內蒙古包頭東北)人,羯族,大統十三年(547年)降樑,次年與臨賀王蕭正德勾結,舉兵叛變,攻破建康,梁武帝蕭衍餓死。他先立簡文帝蕭綱,又廢殺蕭綱立像章王蕭棟,接着又廢蕭棟而自立。多次被陳霸先、王僧辯攻破,逃亡至海上,後被羊鯤殺死。侯景生性猜忌,專好殺戮,建康城中,一度死屍塞路,不管已死未死,都積聚而焚燒之,臭氣可聞10餘里。從548年至551年前後4年,長江下游地區受到極大破壞。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