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蘇軾曾背信棄義,當時的情況是怎樣的?

蘇軾曾背信棄義,當時的情況是怎樣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蘇軾你知道嗎?不知道沒關係,小編告訴你。

作爲宋朝文壇領袖,中國豪放派詞人代表,蘇軾一生性情直率,是當時著名的“大嘴巴”,有一說一,有什麼說什麼,而且古人講究“無信不立”、一諾千金,因此以蘇軾性格與身份來說,自然不會也不敢輕易背信棄義。

但在典籍《蘇沈良方》上記載了一件事,蘇軾曾經背信毀諾,這是怎麼一回事?而且,在宋明文人的記載中,還記載了蘇軾間接“殺人無數”,這又是怎麼一回事?

蘇軾曾背信棄義,當時的情況是怎樣的?

01

蘇軾性情非常耿直,一直不爲五斗米折腰,很難讓人相信蘇軾會背信棄義,我們可以通過蘇軾在新舊黨爭中的站隊管中窺豹。

宋神宗時,因爲王安石變法,朝廷分爲兩派,即新黨支持新政、舊黨反對新政,朝堂迅速開始分爲兩派。與王安石一樣,蘇軾也主張革新政治,但革新方式卻不同,蘇軾屬於改良派,認爲新法過急、過烈,並上書談論新法的弊病,讓王安石頗感憤怒,於是在新黨排擠下,蘇軾請求出京任職,被授爲杭州通判。之後十餘年,蘇軾輾轉於杭州、徐州、湖州、黃州、汝州。

1085年宋哲宗繼位,高太后垂簾聽政,司馬光重新被啓用爲相,朝廷來了個180°翻轉,高太后與司馬光立即全面廢除新法,同時貶新用舊,將新黨官員貶斥,將舊黨官員紛紛召回中央。曾經反對王安石的蘇軾,以禮部郎中被召還朝,半月內升爲起居舍人,三個月後升中書舍人,不久再又升翰林學士、知制誥,知禮部貢舉。

從政治命運上來說,舊黨對蘇軾有恩,關乎蘇軾政治命運,蘇軾即便不說好話,至少不該公開反對。但當蘇軾看到舊黨瘋狂壓制新黨,以及盡廢新法後,向朝廷提出諫議,並對舊黨暴露出的腐敗現象進行了抨擊。在舊黨來看,這是蘇軾對他們的背叛,於是蘇軾處境可想而知,無奈之下蘇軾再次請求外調到杭州。中途有過一次調回京城,又因爲政見不合,再一次外調。

宋哲宗親政後,新黨再度執政,60餘歲的蘇軾境況更差,先後被貶到惠州(今廣東惠州)、儋州(今海南儋州),尤其是儋州遠離京師,相當於宋朝流放犯人的地方。宋徽宗繼位後,朝廷頒行大赦,蘇軾復任朝奉郎,但在途徑江蘇常州時病逝。

簡而言之,蘇軾官途可以歸納爲二點:一是既不能容於新黨,又不能見諒於舊黨,二是在官場的絕大部分時間,都是被貶斥在外,輾轉於各地。之所以如此,就是蘇軾過於耿直。

蘇軾曾背信棄義,當時的情況是怎樣的? 第2張

02

一個性格正直到連政治前途都不顧的人,顯然不太可能背信毀諾,但典籍上卻記載蘇軾失信於一個叫巢谷的好友。

1180年,剛從烏臺詩案中脫身的蘇軾,又一次被貶,帶着一家老小踉踉蹌蹌來到黃州(今湖北黃岡市轄區)。但政壇失意,卻是文壇幸事,蘇軾在黃州留下了無數優美作品,其中就包括大氣磅礴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對於蘇軾而言,被貶黃州卻有一大喜事,即鄉友巢谷不遠千里,趕來黃州與之做伴,並擔任了蘇家的家庭教師。

蘇軾在諸多詩詞文章中都提及過巢谷,其中蘇軾被貶到黃州時,曾作《元修菜》一詩贈巢谷(字元修),而所謂元修菜,即蘇軾故鄉之巢菜也,以巢谷故,易名曰“元修菜”。蘇軾叮囑巢谷,回去之後一定要將巢菜籽給他寄來,他要親自下種,甚至將巢谷寄菜種與“張騫移苜蓿”,“馬援載薏苡”相提並論,更可見其與巢谷友情非同一般。

根據蘇轍《巢谷傳》記載,巢谷是一位奇人,與蘇轍自幼相識,父親是眉山農民,但自己卻文武雙全,精通騎射擊刺,性格極爲灑脫,喜歡仗劍走天涯。後來,蘇軾、蘇轍都被貶官嶺南,73歲的巢谷從四川眉山徒步萬里,先去看望蘇轍,然後還準備前往海南去看望蘇軾。《巢谷傳》記載:元符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遺予書曰:“我萬里步行見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見,死無恨矣”......將復見子瞻(蘇軾)於海南。

蘇軾曾背信棄義,當時的情況是怎樣的? 第3張

蘇軾是一個豐富多彩的多面體,除了官員、文豪身份之外,蘇軾還有一個醫學家的身份,而且非常喜歡收集偏方。宋朝比較重視醫學,連帶文人普遍都懂一些醫術,形成了所謂“儒醫”,1075年沈括《良方》與蘇軾所撰的《蘇學士方》兩書,被合編爲《蘇沈良方》公開刊發。

巢谷收集有一個祕方叫“聖散子”,連自己的親生兒子都捨不得傳,蘇軾獲悉之後大喜,再三請求傳授於己,以備不時之需,無奈之下巢谷勉強應承,要蘇軾在滔滔江水前發誓,此方絕不外傳。

《蘇沈良方·論聖散子》中記載:“昔予覽《千金方》,三建散雲,於病無所不治,而孫思邈特爲着論。以謂此方用藥,節度不近人情,至於救急,其驗特異,乃知神物用靈。不拘常制,至理開惑,智不能知。今予得聖散子,殆此類也。”蘇軾眼裏的聖散子,是救急的必備良藥,效果神異。

然而沒多久,蘇軾就失信於人了。蘇軾貶黃州團練副使時,遇到瘟疫爆發,死人衆多。大疫當前,蘇軾顧不得曾經諾言,立即獻出“聖散子”,熬製湯藥供給百姓服用。《蘇東坡全集·聖散子敘》中記載,“謫居黃州,比年(連年、近年、頻年之意)時疫,合此藥散之,所活不可勝數”。

1090年,蘇軾在杭州爲官時,又一次失信毀諾,當時蘇杭一帶的流行瘟疫,蘇軾再一次拿出聖散子藥方,命令下屬按方司藥,無償分發給杭城民衆,蘇軾《聖散子後敘》記載“得此藥全活者,不可勝數。”

總而言之,毀一諾而救無數人,蘇軾毀諾是爲了救人,因此蘇軾毀諾反而更讓人敬佩。巢谷獲悉之後,不僅沒有責怪蘇軾,反而還成爲蘇軾家庭教師,十多年後蘇軾貶官海南時,70多歲的巢谷不顧世人眼光(當時文人不敢與蘇軾兄弟來往),公開宣稱徒步萬里去看望蘇軾、蘇轍兩兄弟。

蘇軾曾背信棄義,當時的情況是怎樣的? 第4張

03

那麼,聖散子功效到底如何?顛覆我們認知的是,蘇軾認爲是“包治百病”,宋明文人記載卻是“殺人無數”,甚至後世人們服用聖散子到了“十無一生”的地步。

《蘇沈良方·論聖散子》記載:一切不問陰陽二感,或男子女人相易,狀至危篤,速飲數劑。此藥殆不可以常理而詰也。若時疫流行,不問老少良賤,平旦輒煮一釜,各飲一盞,則時氣不入。平居無事,空腹一服,則飲食快美,百疾不生,真濟世衛家之寶也。

按照蘇軾記載,聖散子簡直就是居家旅行的包治百病的良藥,其藥效根本不需要質疑,平時無事的時候都可以喝一喝,還能“百病不生”。以今天科學的眼光來看,聖散子顯然不可能如此神奇,越是宣揚包治百病的神藥,越是不可信。透過聖散子可見,蘇軾雖然懂一些醫術,但中醫水平應該不太高,因爲醫術稍微高一些的古代醫生,都知道望聞問切,不同病症不同治法,不可能將聖散子捧到如此“包治百病”的高度。

或許由於蘇軾的名人效應,於是聖散子也被神話,得以快速流行。北宋晚期文學家葉夢得在《避暑錄話》中談到:“宣和後,此藥(聖散子)盛行於京師,太學諸生信之尤篤,殺人無數。”

明朝時期,蘇州爆發瘟疫,地方長官深信蘇軾的記載,以聖散子來治疫。但明朝文人俞弁在《續醫說》記載:“弘治癸丑年(1493),吳中(蘇州)疫癘大作。吳邑令孫磐令醫人修合聖散子,遍施街衢。並以其方刊行,病者服之,十無一生,率皆狂躁昏瞀而卒。”

蘇軾以聖散子治病時“活人無數”,爲何其他人不行?原因或許有三:一是藥不對症,蘇軾面對的症狀,與後人遇到的症狀不一樣,可見聖散子肯定不可能包治百病;二是蘇軾的“活人無數”可能有些誇張,沒有反映出“殺人無數”的另一面,或將因聖散子而死地看成因瘟疫而死;三是劑量不對,蘇軾的劑量與後人的劑量不太相同,拋開劑量談中醫是耍流氓,而不同朝代計量單位差別很大,同一朝代不同地區計量誤差也很大,導致蘇軾的治療效果與其他人大不相同。

蘇軾曾背信棄義,當時的情況是怎樣的? 第5張

總得來說,拋開蘇軾中醫水平,以及聖散子的真正功效,在救人與守信之間,蘇軾還是選擇毀諾救人,單憑這一點,蘇軾人品足以令人敬佩。當然,宣揚聖散子神奇功效,導致蘇軾間接“殺人無數”,這是古人認知水平問題,也無法就此譴責蘇軾。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