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在古代國庫如果沒錢,爲何整個國家就難以爲繼了?

在古代國庫如果沒錢,爲何整個國家就難以爲繼了?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3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爲何古代國庫沒錢就難以爲繼了你知道嗎?不知道沒關係,小編告訴你。

在古代來說,財政赤字只能偶爾發生,並不能長期持續下去。不過古代並非國庫沒錢了就真的會難以爲繼,因爲在古代政府還可以借錢,比如在漢朝七國之亂的時候漢朝政府就曾經向長安的富商們借過錢,明朝末年崇禎皇帝也曾向大臣們借過錢,但這種政府借錢的行爲都是在朝廷沒錢時候的應急之策,並不是古代政府運作的常態。古代一旦政府沒錢了,又借不到錢了,就只能找老百姓加徵了,當然這也容易引起民變了。

要說明爲什麼現代政府在長期出現財政赤字的情況下能長期維持下去,而古代政府不能長期財政赤字,就要說明一下貨幣發展史,只有明白了貨幣發展的歷史,我們才能明白其中的邏輯。

一般等價物的出現

最早的交易是物物交易,比如我有100斤大米,想跟你換一頭豬,如果你也想要100斤大米,那麼我們的交易就能達成。但如果你不想要100斤大米,而是想要10只雞,那麼我就要找另一個人,用我手上的100斤大米去換他的10只雞,然後再拿着另一個人跟我換的10只雞才能找你換到一頭豬。不過這個過程中,如果另一個人不想要100斤大米,也就是說我用100斤大米從另一個人身上換不到10只雞,那麼這個交易過程就會更加複雜,於是爲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人類就出現了一般等價物這個東西。

在古代國庫如果沒錢,爲何整個國家就難以爲繼了?

我國最早的一般等價物多是貝殼,這也是爲什麼我們現在的漢字中跟錢有關的字多是貝字旁的緣故,如財、賠、貼、贈等。還是剛纔那個交易,我用100斤大米換你一頭豬,即便你不想要100斤大米,我也可以在市場上用100斤大米換上等價的貝殼,然後我再拿着這些貝殼換取你手中的一頭豬,這個時候你會很願意接受我手中的貝殼,因爲你拿着貝殼能在市場上換到你想要的任何商品。

因此,當市場上出現一般等價物的時候,商品經濟就開始繁榮了起來。

古代的貨幣以金銀爲主

後來,隨着商品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人們就逐漸用金銀取代了所有的一般等價物,金銀也就成了古往今來人類的通用貨幣。

不過在我國古代來說,除了金銀,還有銅也可以作爲貨幣,一般是將銅鑄成銅錢充作貨幣使用。無論是金銀也好還是銅也好,其年產量都是有限的,人們在交易的時候都是真金白銀的實打實的交易。比如說我賣出100斤大米,你就要給我等價的金銀或者銅錢,如果沒有等價的金銀或者銅錢,對不起,交易肯定不能進行。

在古代國庫如果沒錢,爲何整個國家就難以爲繼了? 第2張

所以在古代來說,政府的國庫裏如果沒錢了,那麼政府就不能從市場上購買到任何商品和服務,政府就會停擺。在政府國庫裏沒錢的時候,要維持政府的運轉,政府可以借錢,比如向富商借、向老百姓借或是向官員借,但這樣借錢借來的數量總是有限的,因爲古代沒有現代金融系統,政府無法大規模地在市場上融資。

由於政府只能借到有限數量的錢,同時政府的國庫裏如果沒錢政府就會停擺,所以在古代來說,當政府缺錢的時候,往往就會對老百姓展開各種盤剝。比如漢武帝時期爲了與匈奴作戰,當政府沒錢的時候就執行了“算緡令”,這個政策說白了就是一個徵收財產稅的政策,每個老百姓自報財產數額,政府根據財產數額徵收財產稅。一開始的時候很多老百姓不願意交這個稅,便少報了自己的財產。後來漢武帝又實行了“告緡令”,即任何人都可以舉報任何瞞報財產數額的情況,只要舉報屬實,舉報人可以獲得被舉報人一半的家產,同時被舉報人的家產會被全部充公。“告緡令”一出,天下一時間告緡的人不計其數,其結果就是當時社會上幾乎所有中產以上的家庭基本全部破產。

在古代國庫如果沒錢,爲何整個國家就難以爲繼了? 第3張

再如崇禎時期,也是政府沒錢,當時一方面東北的滿清要打,另一方面關內的農民起義不斷,在這種情況下崇禎爲了解決財政危機加大了對北方農民的加徵,使得本來就食不果腹的北方農民更是雪上加霜,也更加劇了北方的民變。

古代來說都是真金白銀的交易,沒有足夠的真金白銀交易就無法進行,所以當政府真的拿不出錢的時候,政府就會停擺,在這個時候政府可以借錢,但能借到的錢數量有限。當借錢也借不到的時候,政府就只能向百姓加徵,這種行爲往往容易造成社會動盪。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