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蒙古和西夏的最後決戰 成吉思汗是如何獲勝的

蒙古和西夏的最後決戰 成吉思汗是如何獲勝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8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這裏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蒙古和西夏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1225年秋,成吉思汗再徵西夏。

這一次,蒙古軍花1年多時間,全滅西夏。

要知道,西夏是一個極爲難纏的對手。

成吉思汗自蒙古國立國的前一年(1205年)就開始了與西夏的作戰。

此後的20多年裏,成吉思汗滅國40餘,所向披靡,唯獨對西夏作戰屢攻不克。在前5次討伐中,雖有戰績,但獲取的地盤不多。

那麼,這最後一次,成吉思汗是如何獲全勝的呢?

西夏的套路

自881年李思恭任定難軍節度使算起,李氏政權已倔強地屹立了300多年。

其間,他們與宋遼等強敵長期周旋。

周旋間,西夏人發展出了適合自己的戰爭套路。

面臨大敵時,他們往往利用本國地廣人稀的特點,收攏主力,誘敵深入,襲擾敵軍補給線,待敵疲勞後,再選擇敵人薄弱環節發起猛攻,一舉挫敗敵人。

蒙古和西夏的最後決戰 成吉思汗是如何獲勝的

藉此,他們在大國博弈中頑強地生存了下來,甚至熬死了比自己強大的北宋、遼。

不過,隨着日子好過起來,不知不覺間,西夏人執行這個套路的能力開始打折了。

自金滅遼、宋後,由於夏金關係長期不錯,所以,西夏開始了較長時間的和平歲月。

其間,幾任君主“尚文重法”,推崇文治,經濟得到發展,儒學、佛教都空前發展起來。

日子好過是好事,但是,承平日久,西夏人的尚武精神卻漸漸減弱。

要知道,西夏之所以能從夾縫中一路發展起來,靠的正是“人人能鬥擊,無復兵民之別,有事則舉國皆來”的尚武精神和精甲良馬加持下的精銳騎兵。

所以,雖然表面上西夏“四郊鮮兵革之患,國無水旱之虞”,即使是統治階層也“未聞失德”,但“夏業中衰,於是乎始”。

所以,西夏軍的國防套路,出現了新特點:野戰能力削弱,其防禦愈加以來城池防禦。

尤其是:當對手是恐怖的蒙古人時,無論是個人戰力,還是精銳騎兵,都已沒有任何優勢了。

不過,即便如此,西夏,仍然很難搞。

蒙古人的5次嘗試:一步步找到方法。

自1205年起,蒙古開始了數次征伐西夏。

其間,蒙古人雖然表面佔據的地盤不多,但已一步步找到正確的路徑。

(一)、第1、2次征伐:雖有斬獲,但非常吃力。

蒙古和西夏的最後決戰 成吉思汗是如何獲勝的 第2張

1205年夏,大敗乃蠻後,蒙古進攻西夏的邊境城堡力吉里城。

當時的蒙古軍攻城經驗尚不足,他們按照草原經驗,試圖圍城打援。

但是,西夏人不按你蒙古人的套路來,就是不來援。

蒙古軍苦戰六十日,攻取邊境的力吉里城後,已經疲憊,只好擄掠人口而去。

1207年秋,蒙古再次來犯。

或許是認爲第一次西夏不來援救的原因是因爲所攻之城重要程度不夠,這一次,蒙古人選擇了重鎮斡羅孩城。

蒙古人花數十日,攻破城池,又駐紮了下來,等待決戰。

直到5個月後,蒙古軍糧草匱乏時,西夏軍才組織大軍來攻。

成吉思汗不願在這種劣勢下進行決戰,遂退回蒙古草原。

由此來看,西夏的應對方略大致可見:他們仍然不急於在前沿與蒙古決戰,想要利用其國土特點,誘敵深入,或使敵補給困難後,再實施決戰。

成吉思汗用兵,非北宋文臣可比,沒有被誘敵深入,在不利形勢下決戰,但一直耗費力氣於逐城攻堅,自然也非良策!

(二)、初步打破西夏軍套路。

其後,成吉思汗以其精準視野,改善了形勢。

1209年,成吉思汗降服了在吐魯番、別失八里一帶的畏兀兒人。

由此,蒙古軍可以從吐魯番一帶的糧草、物資供給大軍,其持續作戰能力大幅改善!

由此,蒙古軍底氣十足,敢於深入,敢於直攻西夏國都中興府!

蒙古和西夏的最後決戰 成吉思汗是如何獲勝的 第3張

同年,西夏軍再次徵西夏,他們再克斡羅孩城後,進逼中興府外圍要塞克夷門。

西夏軍以大將嵬名令公率軍增援,並一度趁蒙古軍輕敵,小有戰果。

不過,蒙古軍底氣已足,他們大膽與西夏軍相持二月後,趁敵鬆懈,誘敵殲之,俘虜嵬名令公。

不過,面對中興府,蒙古軍還是辦法不多。

蒙古軍企圖以水攻,但卻弄巧成拙,把自己淹了。

無奈之下,蒙古遂在西夏表示願意臣服後,撤軍。

1218年,蒙古還曾再次圍攻中興府,但依然未能得逞。

此時的蒙古軍,已經具備了絕對優勢,只是中興府堅城難克,無法收全攻。

(三)、蒙古人的一箭雙鵰之策。

直接進攻西夏,效果不佳,成吉思汗遂調整戰略。

原本,西夏企圖聯金抗蒙。

但是,蒙古圍攻中興府,金一點忙也不幫,顯然靠不住!

於是,成吉思汗遂與西夏結盟,共擊大金及西遼等國。

此後,10餘年間,西夏與金相攻,彼此疲弱。

成吉思汗的想法很精明:西夏是城池之國,又跑不掉!等他熟透了,再來收拾!

其間,蒙古又2次藉口西夏不相助,直攻西夏,試探情況。

1224年,蒙古藉口西夏助攻鳳翔時中途撤軍,攻取銀州,再次沉重打擊西夏。

熟透了!

蒙古和西夏的最後決戰 成吉思汗是如何獲勝的 第4張

1225年,成吉思汗再次決心:滅西夏!

滅西夏的決心

原本,上天似乎想再放西夏一馬。

1225年秋,大軍近發時,成吉思汗圍獵的一羣野馬衝撞了大汗坐騎,63歲的成吉思汗大約手腳不如從前,墜馬重傷。

大軍暫停,衆將勸大汗暫停攻西夏,先回去休養,並派使者與西夏交涉。

不過,西夏仍然決心抗蒙,遣返使者!

那還有什麼好說的!

如此,蒙古人決心已定,繼續攻夏,並令徵斡羅斯的速不臺大軍加入滅夏戰爭!

決心已定,接下來就是方法了。

殘忍而高效的路數

西夏人之所以敢於拒絕蒙古,是因爲他們在與蒙古相愛相殺20年後,摸索出了對付蒙古的新套路:蒙古雖精,但各處樹敵甚多。西夏只要死守中興府,等到蒙古軍大軍撤退後,可以收復失地。(見《西夏書事.卷四十二》)

直撲中興府,此前試過2次,效果不佳,而且那正是西夏人所期待的。

逐城硬攻,則耗時疲憊,不是良策。

成吉思汗選擇了巧妙而殘忍的路數。

蒙古人與西夏人這20年的交道也沒白打,他們也看出了西夏的命門:城池雖堅固,但農地、牧地,皆在城池之外,難以保全!

於是,蒙古軍軍渾垂山,令軍隊四處抄掠。

蒙古和西夏的最後決戰 成吉思汗是如何獲勝的 第5張

當時,河西地區草木旱黃,民無所食。在蒙古軍的抄掠之下,“民間窖積皆盡”。

接下來,蒙古開始了火速進軍。

六月,取甘州;七月,破西涼府;八月,破應裏等縣;十月,破夏州。

之所以能如此迅速破城,是因爲西夏人在物資極度匱乏下發生了內亂。甘州守將本已決心投降,爲副將所殺,內亂後城;西涼府則在短促的激烈抵抗後,守臣力屈而降。夏州州人則在被圍後投降。而其他一些小城則“皆不守”。

如此,節奏突然劇烈加速,迅速攻到了靈州。

稱不上決戰的決戰

此時,西夏終於派出了精銳主力,令嵬名令公率10萬衆救靈州。

蒙古和西夏的最後決戰 成吉思汗是如何獲勝的 第6張

不過,各方史書對此戰的描述都簡單得令人吃驚:蒙古渡河邀擊,夏兵敗走,領軍佐裏等戰歿,遂取靈州。

這場決戰,可能真的就是沒有太多花樣。

1、蒙古軍已掌握絕對主動,西夏軍只能選擇速戰速決。

西夏全民皆兵,營田佔正軍,一旦有徵調,就無法耕作。

蒙古軍風馳電掣般攻城略地,使西夏實際地盤已經急劇萎縮,只剩下中興府附近的人口可以調動。

九月,考慮到西夏形勢緊張,難以在維持生產的同時調動軍隊,金歸還了前些年掠奪的西夏人口。

因此,西夏軍糧草難繼,必須儘快與蒙古軍決戰,而蒙古軍則牢牢把握主動。

2、戰鬥力懸殊。

各方史書對嵬名令公所率的這支軍隊,用“十萬衆”來形容。

蒙古和西夏的最後決戰 成吉思汗是如何獲勝的 第7張

而觀對此前西夏戰爭的記載,則基本是用“兵”、“軍”來記載。

雖然西夏全民皆兵,但此處用“衆”,說明這些西夏軍很可能是在金歸還人口後,才從營田動員起來的軍隊,臨時集結,未及整頓,即發兵決戰。

而嵬名令公,雖是西夏名將,但與蒙古衆將尚有差距。蒙古第三次徵西夏時,此君就曾被俘,後被西夏贖回。

3、戰役以蒙古人最喜歡的方式展開。

自蒙夏戰爭開始以來,蒙古一直企圖尋求野戰,而西夏則試圖以堅城死守,時機成熟時再行決戰。

可是,由於蒙古軍的進攻節奏太快,西夏應對過於倉促,主客易勢!

蒙古軍渡河“邀擊”,即攻擊行進中的西夏軍。

蒙古人的戰法,往往是通過各種手段,破壞敵人的戰鬥隊形,再在運動中給予敵人致命打擊。

此時,戰事一開,就能“邀擊”,蒙古人簡直不要太爽!

兵不如人,將不如人,又是以最不利的野戰展開決戰,西夏哪裏有還手之力?

一戰之下,西夏軍崩潰。

調整重點,困死西夏

擊破嵬名令公大軍後,西夏人只剩下最後一絲希望:金。

在決定和蒙古翻臉前,西夏人的決策有3:1、修繕防禦;2、訓練大軍;3、與金聯合。

如今,只剩下死守中興府一帶,動員居民在外騷擾,等待金人相助這一個希望了。

成吉思汗又怎麼會上你的道?

成吉思汗做出了兩個決策。

1、調整重點,主力攻入金境,分兵進圍中興府。

西夏主力被殲,一時間,只有金軍可能的干涉成爲最大的影響因素。

因此,蒙古軍將重點放在防備、打擊金人上,只是分兵進圍中興府。

2、繼續殘忍而高效的屠殺方略,破壞西夏的戰爭潛力。

儘管尚武精神已不如前輩,但國家危亡之時,西夏居民仍是西夏可能動員的戰爭潛力。

於是,蒙古軍兵次鹽州川,“大殺”居民。

蒙古軍四面搜殺,附近居民“免者白無一二,白骨弊野,數千裏幾成赤地”。

西夏人的抵抗力量就這樣被“大殺”而損失殆盡。

祕不發喪,絕後患

西夏死守中興府半年,城中食盡,兵民多病,仍不投降。

成吉思汗派人勸降。

無奈之下,西夏接受了投降,但請求一個月的寬限。

成吉思汗接受了請求。

西夏要求延時一個月,有可能是得知了成吉思汗的身體,企圖等大汗死去,形勢有變。

蒙古和西夏的最後決戰 成吉思汗是如何獲勝的 第8張

果然,成吉思汗撐不住了。

成吉思汗用盡了最後的心機:祕不發喪。西夏人來降,就殺了!

到期,西夏出降。

蒙古諸將遵成吉思汗遺命,殺死西夏國君,屠中興府。

西夏滅亡。

西夏的抵抗是慘烈的。

蒙古滅西夏,前後22年。即使是最後一次滅國之戰,前後也一年多。

不過,真正意義上稱得上決戰的會戰,卻是極爲簡單、短促的。

用兵多年的成吉思汗,已經成了精。他將“先勝而後求戰”發揮到了極致。

因此,所謂的決戰,其實只是西夏絕望的,毫無機會的掙扎。

成吉思汗在吸取了前幾次的經驗、教訓後,最後一次征討西夏,牢牢把握節奏,完全不給西夏任何機會,遂一舉滅國。

只是:以如此殘忍的方式進行戰爭,屠戮人民,破壞文明,是不值得稱道的。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