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當宋仁宗成年後,太后劉娥爲何卻沒有馬上還政於他?

當宋仁宗成年後,太后劉娥爲何卻沒有馬上還政於他?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9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上的劉娥,由於宋仁宗登基時年紀小,所以開創了垂簾聽政,但是當宋仁宗成年後,卻沒有馬上還政於他,這是爲什麼呢?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當宋仁宗成年後,太后劉娥爲何卻沒有馬上還政於他?

乾興元年,宋真宗駕崩,13歲的太子登基,是爲宋仁宗,皇后劉娥被奉爲皇太后,根據真宗遺詔,皇太子年幼,朝中事務暫時由皇太后處理。

“乾興元年二月戊午,真宗崩,遺詔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后爲皇太后,權處分軍國事”,劉太后名正言順的取得了宋朝的臨時統治權。

其實早在宋真宗執政晚年,劉娥就已經逐漸掌控了朝政大權,將反對她的寇準等人排斥出朝堂。

仁宗即位之後,劉娥更沒有顧及,處處採用皇帝的規格,樹立自己在朝堂上的絕對權威,甚至是獨斷專行、想建七廟,七廟是天子標配。

不過,朝堂之上的大臣們並不全都是支持劉娥,王曾一派極力與劉娥的親信丁謂抗衡,而丁謂爲了弄權,自尋死路,被罷官,王曾一派勢力大增,他們是皇帝的忠實維護者,因爲他們的努力,仁宗才能與劉娥共同參與朝政。

王曾等大臣的堅持,不僅僅限制了皇太后的野心,也有利於歷史對劉太后的評價:“劉氏始終注意與仁宗的關係,扶持仁宗成長,使'仁宗君德日隆崇,章獻亦全令名' ”;“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

隨着仁宗開始參與朝政,慢慢的也開始提出自己對朝政的看法,提出一些處理事情的方法,並得以在大臣們的支持下施行地方,很多時候他對一個事提出了意見之後,太后就不再發表看法,看起來太后與皇帝的關係十分融洽。

然而,朝廷的大權依舊被劉娥把持,從晏殊和王曾的遭遇咱們就能看出來:晏殊是宋仁宗的侍讀學士,但是因反對張耆升任樞密使,違反了劉太后的旨意,直接被趕出朝廷。

當宋仁宗成年後,太后劉娥爲何卻沒有馬上還政於他? 第2張

王曾是堅決的皇帝擁護者,爲限制太后的權力出力極大,只要看到劉娥做出僭越的事就會反對,自然也就成了得罪太后最厲害的人,天聖七年,玉清昭應宮失火,劉娥藉機將王曾貶知青州。

天聖七年,宋仁宗已經20歲了,按現在的看法,仁宗已經成年,更何況是古代,身爲皇帝,仁宗早就應該親政處理國家大事。按理說,皇帝成年,舉行大婚之後,皇太后應該還政給皇帝,但是劉娥偏偏不,一切都是因爲劉娥是一個權力慾望極大的女人,想要自己做皇帝。

從天聖六年開始,便不斷有大臣要求太后分更多的權力給皇帝,甚至是直接要求劉娥還政於仁宗。太后對於這些提出要求的大臣們,採取的辦法是通通趕出朝堂,去地方做官。

此時的劉娥地位異常穩固,昔日曾強力牽制她的大臣們都被她找到錯誤趕出朝堂,大臣們不是依附太后求升官發財就是主動討好以求自保,就連皇后也是劉娥選的。劉娥的權力在期間達到了巔峯,她甚至想做皇帝,一個想自己做皇帝的人,怎麼會把權力還給名義上的皇帝?

宋仁宗明道二年,按照慣例要拜謁太廟,劉娥知道自己時日無多,還是想圓了自己龍袍加身的願望,於是提出要穿龍袍去太廟拜謁,被晏殊等人堅決反對,“太后欲純被帝者之服,參知政事晏殊以周官王后之服爲對,失太后旨,輔臣皆依違不決”,劉娥很不高興,但依舊堅持穿着龍袍去拜謁太廟。

劉娥終其一生,都在想方設法學習武則天,只是迫於各種情況不得不收斂自己的,僅僅過了穿龍袍的癮。而宋仁宗在明道二年才得以親政,那一年,他23歲,劉娥去世。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