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唐朝時期百姓都會飼養哪些寵物?寵物飼養之風爲什麼能在唐朝盛行?

唐朝時期百姓都會飼養哪些寵物?寵物飼養之風爲什麼能在唐朝盛行?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5.0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唐朝飼養寵物的方法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唐朝常常被人們認爲是我國曆史上最繁榮強大的王朝,得益於府兵制和均田制的成功實施,唐朝中前期的軍力和民力空前強盛,農業和手工業得到長足發展,疆域一度擴展至中亞地區,強大的國力造就了唐人自信、樂觀、對生活充滿熱情的特性,使飼養寵物逐漸成爲一種時尚

寵物不僅僅是朋友,更是情感的載體

唐朝飼養寵物之風在民間尚不普及,平民飼養寵物大多是爲了看家護院,種類以貓狗爲主,寵物飼養更常見於宮廷和文人士大夫階層,這個階層的人生活更加富足,思想更加開放,閒暇時間更多,飼養寵物的目的已經脫離了生活需要這一層面,更多的是爲了滿足心理需求和情感寄託

宮廷寵物不是到了唐朝纔有的,商紂王"益廣沙丘苑臺,多取野獸蜚鳥置其中",說明了宮廷寵物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出現了,春秋時期的衛國國君衛懿公喜愛仙鶴,不但給仙鶴修建了豪華的居所,甚至賜予官階俸祿,曹魏明帝時期宮中專門建有"靈禽之園",用來飼養各地呈現的鳥獸,可見宮廷寵物的主要作用就是用來觀賞

寵物的另外一個作用就是陪伴,無論是宮廷還是士大夫階層都有這個需求,唐憲宗出行的時候經常帶着鷹犬,但是他的目的卻不在於打獵,僅僅是想讓自己喜愛的動物陪在身邊,唐昭宗的寵物猴子更是和他一同起居,親密無間,白居易喜歡養鶴,"淡交唯對水,老伴無如鶴",從內心深處把鶴當成了自己的親人,以至於在當寵物鶴丟失後,他失落地寫下了"郡齋從此後,誰伴白頭翁"的詩句

唐朝時期百姓都會飼養哪些寵物?寵物飼養之風爲什麼能在唐朝盛行?

深受儒家思想薰陶的文人士大夫總是講究天人合一,他們崇尚自然,希望自己的人格能夠從俗世的羈絆中脫離出來,獨立於政治之外,與天地融爲一體,達到自然灑脫、高潔純真的境界,而動物就是他們與自然之間最好的結合點,不少文人的庭院中都豢養動物,王績的"小池聊養鵝,閒田且牧豬",皮日休的"雞黍匪家畜,琴樽常自怡"就是最好的體現

他們經常寄情於物,以動物自比,從唐詩中可見一二,白居易"君因風送入青雲,我被人驅向鴨羣。雪頸霜毛紅網掌,請看何處不如君?",崔鉉"天邊心膽架頭身,欲擬飛騰未有因。萬里碧霄終一去,不知誰是解絛人",李白"能言終見棄,還向隴西飛",三人分別將自己比作鵝、鷹和鸚鵡,以動物的困境自比,來抒發自己懷才不遇,有志不能伸的憤懣之情

文人們還可以借動物的表現來抒發自己的情懷,史書記載朱溫弒殺唐昭宗後,收養了昭宗的寵物猴子"孫供奉",有一天這個猴子趁朱溫沒有防備,"徑趨其所,跳躍奮擊",意圖爲昭宗報仇,安史之亂爆發後,安祿山得到了唐宮中豢養的猛獸,他想讓這些猛獸爲自己表演,結果猛獸們見到這個叛臣後無不"瞪目憤怒",惹得安祿山十分惱火,將猛獸全部殺掉,其實仔細想來這兩件事情的真實性很值得懷疑,但是從中我們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作者對亂臣賊子的鄙視,展現了強烈的愛國情懷

萌寵還是猛獸?飛禽走獸任你選擇

唐朝前期國力強盛,四海賓服,宮廷寵物主要由地方州郡和附屬國進貢,文人士大夫的寵物則需要自行購買

唐代最常見的寵物和今天一樣,就是萌萌的貓狗,這兩種動物的馴化歷史悠久,性格溫順、品種衆多,深受古人喜愛,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圖》中的唐朝仕女旁就出現了可愛的小狗,《酉陽雜俎》記載了這樣一件趣事,唐玄宗和哥舒翰一起下棋,楊貴妃在旁邊觀戰,眼看玄宗還有幾步棋就要輸了,楊貴妃急中生智,讓懷中的猧子(一種寵物狗,小短腿)縱上棋盤,攪亂了棋局,從而大獲聖心,可見在唐朝宮廷養狗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德宗時期有個大臣名叫張搏,特別喜歡養貓,家裏養了好幾頭名貴的貓,每天下朝回家後第一件事就和和貓一起玩耍,被人戲稱爲"貓精"

唐朝時期百姓都會飼養哪些寵物?寵物飼養之風爲什麼能在唐朝盛行? 第2張

唐朝人還喜歡養鸚鵡,鸚鵡羽毛鮮豔,還會學人說話,很受唐人歡迎,《太平廣記》中記載: "嶺南獻白鸚鵡,養之宮中。歲久,頗甚聰慧,洞曉言詞",這隻鸚鵡極其聰慧,甚至能吟誦古詩,被楊貴妃取名爲"雪衣女"。長安城內歌伎霍小玉也養過鸚鵡,"西北檻前掛鸚鵡,籠中報道李郎來",能把鸚鵡馴養得如此乖巧,除了鸚鵡通人性外,想必飼養者也下了不少功夫

我們可能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天唐太宗在把玩一隻鷂鷹,正好趕上魏徵前來覲見,他怕魏徵批評就將鷂鷹藏在袖子裏,沒想魏徵這次找他彙報了好長時間,等魏徵走了之後再掏出鷂鷹,才發現鷂鷹已經被悶死了,唐太宗把鷂鷹當作寵物,其實在唐朝皇帝中是件很常見的事,在鷂鷹的產地還有專門的"捕鷂戶"爲皇帝抓捕鷂鷹,玄宗時還設有"鷹鷂使"、"看鷹人"等職,爲宮廷鷂鷹提供後勤保障,敬宗爲了得到上好的鷂鷹,甚至專門派遣使臣到新羅抓捕,可見唐朝皇帝對鷂鷹有多麼喜愛

唐朝皇帝還喜歡收養駿馬,唐太宗曾"遣使萬里,市索駿馬",還把自己騎過的六匹戰馬的形象刻在石板上,作爲陪葬品放在昭陵旁邊,史稱"昭陵六駿",唐代有一機構名爲"尚乘局",專門負責御馬的飼料、養護、馬具購買,醫藥保障等事務,德宗的愛馬"望雲騅",就被尚乘局以最高等級的飼料餵養,唐朝社會風氣開放,流行打馬球,不少貴族女性常常騎着驄馬,下場一試身手,馬匹的用途多樣,有時難免會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玄宗爲了緩解這一情況不得不花費重金到外地購買馬匹

唐人喜歡養鳥,除了鸚鵡和鶴之外,還有白鷳,這是一種黃山地區的珍禽,羽毛潔白,體型優美,唐人胡暉家就收養了一對白鷳,這對白鷳是家雞所孵,極通人性,胡暉常攜其出遊,李白路過黃山遊覽時,特意去胡暉家拜訪,一眼就相中了這對白鷳,胡暉見李白如此喜愛,就提出了以詩換鷳的建議,李白欣然應允,揮筆寫下了《贈黃山胡公求白鷳》一詩,能把詩仙迷到這個地步,這對萌寵的魅力果然不小

唐朝最奇特的寵物是獅子,中國本土並不產獅子,文獻中最早的記載來自東漢時期的《東觀漢記》,書中寫道:"獅子形如虎,正黃,有髯耏,尾端絨毛大如鬥",獅子多見於佛教,隨佛教一起自絲綢之路傳入中國,獅子生性勇猛,外觀威武霸氣,體型碩大,普通人是養不起的,唐朝的獅子全部被圈養在皇家苑囿之內,陝西西安何家村出土的唐朝文物中,就包括了獅紋白玉帶和鎏金雙獅紋銀碗,說明獅子的形象在唐朝上層社會中已經十分常見了

唐朝時期百姓都會飼養哪些寵物?寵物飼養之風爲什麼能在唐朝盛行? 第3張

唐朝人當然不只飼養以上幾種寵物了,例如蛐蛐、刺蝟,甚至壁虎、蜘蛛等都曾是唐朝人籠中的寶貝,所以說別以爲古人不時髦,時髦起來恐怕我們連人家的尾燈都看不到

看動物表演只有鬥雞?唐朝人還有更高級的玩法

除了飼養,寵物的另一個價值還在於表演,除了中國傳統的鬥戲活動,唐朝人還把舞獸表演發展到了高潮

中國的鬥雞歷史十分悠久,早在周朝的時候就有關於周王鬥雞的記載,到了唐代,鬥雞活動達到了一個高潮,全唐詩中出現鬥雞一詞達50餘處,無論是皇帝貴族還是平民百姓,都對這項活動樂此不疲

唐朝皇帝中最喜歡鬥雞的就是唐玄宗了,他在皇宮附近設立鬥雞場,裏面飼養了上千只雞,又挑選了500個聰明伶俐的孩子來做"鬥雞童",由一個叫賈昌的小孩統領,這個孩子有一手馴雞的絕活,爲此得到了玄宗的賞賜,民間因此流傳童謠說:"生兒不用識文字,鬥雞走馬勝讀書。賈家小兒年十三,富貴榮華代不如"

唐朝時期百姓都會飼養哪些寵物?寵物飼養之風爲什麼能在唐朝盛行? 第4張

玄宗每年都要在長安城內舉辦大型的鬥雞活動,每到元宵節、清明節、中秋節的時候,宮廷樂隊集體出動,後宮佳麗、王公大臣也紛紛出場,要聚衆鬥雞,以示天下太平,這時候賈昌身穿華服,引導羣雞入場,在他的指揮下,羣雞進退有度,顧盼神飛,勇往直前,常常能取得不俗的戰績,戰鬥結束之後,賈昌命令手下羣雞按勝負關係列隊,接受玄宗的檢閱,然後再整齊劃一地回到雞坊之中

正所謂上行下效,有皇帝帶頭提倡,民間的鬥雞活動也跟着興盛起來,不過民間鬥雞一般都帶有賭博性質,不少百姓甚至把鬥雞作爲一項營生,李白就曾經在一次鬥雞活動中情緒激動,錯手殺人,不得不遠走天涯成了逃犯,看來鬥雞有風險,參加需謹慎

在唐代宮廷樂舞中,舞獸表演是很有特點的一種,包括舞馬、舞象、舞犀等,其中以舞馬爲最佳,唐代以前的舞馬以單馬獨舞爲主,而且動作單一,觀賞性差,到了唐代,舞馬的訓練由尚乘局負責,經過長期調教的舞馬能夠隨音樂節拍起舞,跟隨馴馬人的指令做出不同的動作,洛陽出土的唐代馴馬俑就生動再現了舞馬和馴馬人共同完成舞蹈表演的情境

唐宮表演舞馬時,馬匹數量可達上百匹,每匹舞馬身上都穿金戴銀,裝飾華貴,音樂響起後,舞馬"奮首鼓尾,縱橫應節",場面壯觀,有時舞馬錶演也加入人的成分,舞者在馬上和舞馬一起完成舞蹈動作,舞蹈完畢後,舞馬們口銜酒杯,排着隊走到皇帝面前祝壽,模樣甚至乖巧可愛,深得皇帝歡心

舞象舞犀和舞馬的情況類似,大象犀牛被精心打扮一番,並配以音樂,犀象隨着音樂扭動,唐玄宗時期"五坊使引大象入場,或拜或舞,動容故旅,中於音律。"兩種動物體型碩大,動作笨拙緩慢,舞姿雖不如舞馬好看,但也頗有淳樸雄健之感

結語

唐朝中前期,生產力不斷髮展,人們的財富逐漸積聚,爲寵物飼養提供了良好的物質條件,寵物的觀賞、陪伴和情感寄託等作用越來越突出,滿足了皇親國戚和文人士大夫階層的心理需要,唐朝的寵物飼養之風得以盛行一時,成爲我國動物文化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