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嘉慶本人的歷史包袱重嗎?修纂《明鑑》一案又是怎樣的?

嘉慶本人的歷史包袱重嗎?修纂《明鑑》一案又是怎樣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9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清朝國力的巔峯時期,公認是在“康雍乾盛世”階段,而從乾隆去世,嘉慶皇帝接過大旗之後,清朝就走上了下坡路,史稱“嘉道中衰”。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清朝走向衰落,當朝的嘉慶皇帝固然不能推卸責任,但歷史週期的慣性也不能忽略。清朝國運已經處於下行期,並非皇帝一人之力可以挽回。我們之前說過,嘉慶也許能力不是很出衆,但總體而言,算得上是一個開明的好皇帝。

嘉慶廟號“仁宗”,諡號“睿皇帝”。嘉慶爲人仁慈,甚至有些到了婦人之仁的地步,仁宗的廟號名副其實。而睿這個諡號,大家可能會有一些不同看法,畢竟嘉慶的政治智慧,並不算十分高明。

嘉慶本人的歷史包袱重嗎?修纂《明鑑》一案又是怎樣的?

不過實際上,嘉慶皇帝的智慧,並不體現在政治手段上,而是在文化方面。嘉慶廢除文字獄,解開了禁錮人們思想的鐐銬,便是功德無量的一件事;另外嘉慶在位時,還下令修纂《全唐文》,我國唐代輝煌燦爛的文化成就能流傳至今,嘉慶皇帝也功不可沒。

清朝自順治一朝以來,經歷康雍乾三代,文字獄對人們思想禁錮的力度越來越強,到乾隆朝到達頂峯,這其實是由於清朝統治者們對自由思想的偏見和畏懼所導致的。

而到了嘉慶時,已經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五代,加上嘉慶本人是乾隆的幼子,思想上的歷史包袱沒有先輩們那麼重,因此處事也更開明一些。比如嘉慶朝修纂《明鑑》一案,便是很好的例子。

嘉慶本人的歷史包袱重嗎?修纂《明鑑》一案又是怎樣的? 第2張

嘉慶是個喜歡讀史的人,也是爲了以史爲鑑,而明得失。嘉慶十八年(1813年),嘉慶命令史官仿照宋代的《唐鑑》一書,編纂《明鑑》。“臚敘一代事蹟,考鏡得失。……有明三百年,時代相承。其一朝政治,亦鑑觀得失之林也。”

嘉慶的本意,是讓館臣如實記錄明朝從開創,到發展,再到最後走向沒落的歷史,並客觀地評價歷任皇帝的是非功過、利害得失,用來作爲當朝皇帝治理國家的鏡鑑和參考。

但他沒想到,大臣們交上來的作品,不僅加入大量的清朝創業歷史,搞得《明鑑》一書名不副實。而且,書中還滿是對明朝無理由的抹黑,成了一部歌功頌德的吹捧之作,對治理國家根本毫無借鑑意義。

當然,嘉慶也不能說他們歌頌清朝有錯,只說是“不合體例”。另外,嘉慶也反對一味地無腦抹黑明朝。因此,嘉慶最後重罰了這批修纂《明鑑》的官員,並且更換了修纂人員,按要求重新編纂,以打擊朝中那股阿諛奉承的歪風邪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