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孫臏和龐涓師出同門,爲什麼後來會反目成仇?

孫臏和龐涓師出同門,爲什麼後來會反目成仇?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7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孫臏和龐涓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春秋戰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也是一個人才輩出,百家爭鳴的時期。在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羣雄爭霸期間,各路人才涌現,其中就有我們所熟知的孔子、墨子、孫子等名家名士。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孫子兵法》的創作者孫武的後人孫臏。想必大家也一定都聽過孫臏、龐涓兩兄弟之間的故事。

兄弟兩人因妒生恨,又因恨仇殺。從兩兄弟身上我們不僅看到了龐涓的妒忌以及孫臏的隱忍,也看到了人性的可怕,學會了爲人處世的道理。

孫臏,本名不詳,出生於阿、鄄之間。曾與龐涓爲同窗。相傳兩人一同拜鬼谷子爲師,鬼谷子教他們修習兵法。因兩人都是有大志向之人,說話也十分的投機,所以兩人也是很要好的朋友。

後來,龐涓出仕魏國,擔任了魏惠王的將軍。但是他認爲自己的才能比不上他的好兄弟孫臏,將孫臏當作自己的心頭大患。於是,暗地裏派人將孫臏請到魏國並加以監視。但是由於孫臏的才華出衆,引起了龐涓的嫉妒,於是龐涓施展自己的政治手腕,私下裏告發孫臏通敵叛國,魏王聽到後信以爲真,按照當時魏國的刑法將孫臏的膝蓋骨挖掉,並且在孫臏的臉上刺了字,讓他這一輩子都無法正大光明的做人。

孫臏和龐涓師出同門,爲什麼後來會反目成仇?

孫臏被好朋友龐涓害了之後,心灰意冷幾度想要自殺,但是又不甘心如此。只得隱忍下來,甚至爲了消除龐涓的疑心,曾一度裝瘋賣傻,更是在豬圈裏吃過豬糞,以此來消除龐涓的警惕。

正巧當時齊國有使節出使魏國,孫臏以刑徒的身份祕密拜見了齊國使者,使者聽說了這種情況,也知道孫臏是一個身負大才的人,覺得他非同凡響。於是偷偷地把他塞進了自己的馬車裏邊,悄悄地帶回了齊國。

孫臏來到齊國後,齊王也很是敬佩孫臏的才華。齊國當時有一個叫田忌的大將軍,非常喜歡貴公子們賽馬賭錢,但是每次都輸得很慘。恰巧有一次孫臏在田忌得府上做客。孫臏提出了“今以君之下駟與彼上駟,取君上駟與彼中駟,取君中駟與彼下駟。”的計策。田忌在用了孫臏的計策之後大獲全勝。齊王在聽說了這件事之後,對孫臏予以重用,於是,孫臏成爲了齊國的軍師。

而龐涓在孫臏走了之後,依然在魏國過得很好,是當時魏國的第一軍師。可是位高權重的龐涓依然不滿足於現在,他需要更多的戰功來增加自己的聲望。

孫臏和龐涓師出同門,爲什麼後來會反目成仇? 第2張

於是在不久後,就傳來了魏軍圍攻趙國首都邯鄲的消息。龐涓主動挑起事端,率領八萬軍隊圍攻趙國,憑藉自己出色的軍事才能,打的趙國不敢應戰。趙國在快要滅亡之時,只好派遣使者向齊國求助。

齊王欲要派遣孫臏前去救助趙國,但是孫臏因腿腳不方便,所以孫臏請求田忌率領軍隊,而自己則在一旁輔佐。於是田忌作爲主將,孫臏作爲軍師,救趙的軍隊便出發了。

田忌、孫臏率軍到達齊、魏兩國邊境地區之後。田忌想要直接與魏軍的主力交戰,但被孫臏阻止了,孫臏認爲魏國長期攻打趙國,主力消耗於外,國內防務一定是空虛的,應當採用聲東擊西、圍魏救趙的戰術,直攻魏國首都大梁迫使魏國撤軍,魏國只要一撤軍,趙國自然就能得救。

田忌聽從了孫臏的建議,南下佯攻魏國的平陵,在接近平陵時,孫臏向田忌建議由臨淄、高唐兩城的都大夫率軍直接向平陵發動攻擊,以此來吸引魏軍主力部隊,在攻打平陵的兩路齊軍大敗之後。

孫臏讓田忌一面派出輕裝戰車,直攻魏國首都大梁的城郊,以此來激怒龐涓迫使其率軍回援;一面讓田忌派出少數部隊佯裝與龐涓的部隊交戰,故意示弱使其輕敵。龐涓在孫臏的幾番計謀之後,果然丟掉輜重,以輕裝急行軍晝夜兼程回救大梁。孫臏帶領主力部隊在桂陵設計埋伏,龐涓大敗。

後來,龐涓再次率兵攻打韓國,孫臏依然故伎重施,採用圍魏救趙的戰術率軍襲擊魏國首都大梁。龐涓得知消息後急忙從韓國撤軍返回魏國,孫臏考慮到魏軍自恃其勇,一定會輕視齊軍,況且齊軍也有怯戰的名聲,應採用誘敵深入的戰術,引誘魏軍進入埋伏圈後加以殲滅。

孫臏和龐涓師出同門,爲什麼後來會反目成仇? 第3張

當時的軍隊行軍時,做飯採用的是在地上挖坑做個竈臺做飯。於是孫臏命令部隊在地上做的竈臺一天一天的減少,讓龐涓誤以爲齊軍大量的逃兵不戰而逃,從而放鬆警惕。果不其然,龐涓在看到地上竈臺的情況後,欣喜若狂,於是丟下步兵,率領精銳騎兵追擊齊軍。

然而孫臏早已設下埋伏,只等龐涓入套。孫臏命令士兵砍去樹皮,露出白木,上面刻上:龐涓死於此幾個大字。孫臏到來後,果然去到樹旁查看。此時早已約好的齊兵萬劍齊發,魏軍一時間傷亡慘重,龐涓自知敗局已定,遂自刎於此。

終於,被剜下雙臏的孫臏在多年之後大仇得報,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便是如此。

黃道周道:“孫臏學藝,才高被忌。刖組織上,黥刑使廢。誰知載歸,反爲齊利。救趙趨樑,已奪其氣。減竈誘之,自奔速斃。萬弩馬陵,豈容迴避。豎子成名,是誰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