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同樣是”挾天子以令諸侯“,董卓的結局爲何卻與曹操不同?

同樣是”挾天子以令諸侯“,董卓的結局爲何卻與曹操不同?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92年5月22日,董卓被自己信任的“乾兒子”呂布和司徒王允合謀殺死。董卓是東漢末年實力最爲強大的軍閥。他曾趁着朝廷內亂,率領軍隊佔領京城,提前曹操一步實現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目標,從此以後,各路野心家以討伐董卓爲名,開始互相攻伐割據,搶佔地盤,導致了天下大亂。

東漢王朝從此名存實亡,三國亂世也從此開啓。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同樣是”挾天子以令諸侯“,董卓的結局爲何卻與曹操不同?

同樣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但董卓的結局卻與曹操完全不同。曹操通過挾持天子,統一了北方,後來他的兒子還直接逼迫獻帝禪位,奪得天下。但董卓卻連全屍都沒有留下,死後也留下了千古罵名。董卓死後,他的屍體被人扔到了大街上,後來直接被焚燒。

當時,從朝臣到老百姓,沒一個人同情他,百姓甚至還爲他的死買酒,買肉,開party慶祝。

爲何大家如此憎恨董卓?

主要是他對士大夫和老百姓進行殘暴的統治。

雖然董卓在歷史上獲得了諸多罵名,但回到歷史現場,我們也不能不承認,他也有優勢的一面。否則,他也沒有辦法實現“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實力。

首先,是軍事能力強。

167年,年輕的董卓在西涼地區(今甘肅一帶)率軍平定羌人叛亂,俘虜萬餘人,還直接滅掉了敵軍首領。涼州發生叛亂時,出動的五路人馬都被打得落花流水,只有董卓的軍隊全員班師,朝廷給他封侯封邑,簡直要風光死了!慢慢地,他培養出一支能打硬仗的軍事力量,以此作爲自己的政治資本。

其次,善於觀察局勢,把握機會。

董卓一邊在地方上打打殺殺,一邊暗暗地觀察朝中政局,伺機而動。

189年,朝廷出現事變,宦官和大將軍何進爭得你死我活,太后和皇帝裹挾其中,局面別提有多亂了。董卓抓住了這個絕好的機會,率軍浩浩蕩蕩地直奔洛陽,救了皇帝,從此到達了人生的顛峯。能在亂世中殺出一條血路,不得不說他是有能力和膽識的,這也是他能夠成爲最強軍閥的原因。

最後,董卓也認識到了人才的重要性。

董卓進入長安,執掌朝政之後,他接連任用荀爽、孔融、蔡邕等讀書人,對他們也挺客氣。不過,殘暴粗鄙的董卓並不想也沒有能力駕馭他們真正的才能,而只想借用名士的名聲實現自己的野心。

董卓死後,蔡邕還因爲他對自己的知遇之恩而傷心嘆氣,最後竟招來了王允的殺害。可憐天真迂腐的蔡邕到死都認不清董卓的真面目,錯把桀紂當成了知音。

同樣是”挾天子以令諸侯“,董卓的結局爲何卻與曹操不同? 第2張

不過,上述這些“優點“只能證明董卓這個人並不是一無是處。但他之所以最後被萬人唾罵,是他在權勢達到頂峯之後,過分相信自己對於局勢的掌控力導致了對政治形勢的誤判,最後落得身敗名裂的下場。如果與曹操對比一下,我們就會發現,其實董卓的資源要比曹操強,但最終還是失敗了。如果說曹操是把一手爛牌打成了好牌,那麼董卓就是把一把好牌打成了爛牌。

看看董卓達到權勢巔峯之後的種種舉動,就可以知道他當時狂妄到了什麼程度。

第一,隨意廢立皇帝。

189年,董卓率軍進入洛陽救了漢少帝,董卓開始挾皇帝的名義號令諸侯。

後來,他得知了劉協是董太后撫養長大的,居然攀起了親戚,認爲他們都是董氏家族的,於是廢了少帝,立劉協爲漢獻帝。就這樣,原本的“護身符”被董卓硬生生毀了,各地諸侯開始以爲漢少帝報仇的名義,討伐董卓。

反觀曹操,曹操後來到底想不想篡權,歷史上有爭議,但假使他真想,也不會明着做。因爲他知道謀權篡位這個話不能說,一說就會招來全國的反對。後來,曹丕篡位也都要做足鋪墊,多加遮掩。可董卓,居然堂而皇之地幹了。

第二,輕視政敵。

董卓是文化程度很低的軍閥,朝中的士大夫從內心深處鄙視他。董卓進入洛陽,縱容部下搶劫權貴人家的財產,這就和士大夫階層的關係徹底鬧翻了。

朝中的大臣都想盡快鋤掉這個倒行逆施的胖子,可一直礙於他的兵權,沒辦法和他公開PK。當時關東各郡造反,董卓想討伐,身邊的大臣不停地勸他不要發兵。

在這些人的誤導下,董卓還任命了很多朝中的官員和名士去當地方的太守和刺史,結果這幫人都加入了關東聯軍,成了反對他的中堅力量。董卓屢屢中計,最後死在王允的手裏,說明在政治鬥爭中他太輕敵了。

再看曹操,在鬥爭中懂得拉攏異己加以利用。比如他平定黃巾起義之後,將黃巾30萬軍隊收歸己用,這支軍隊後來在官渡之戰中,對消滅袁紹產生了決定性影響。

第三,殘害百姓。

董卓手下的士兵來到富庶的首都長安,就隨意放火、殺害百姓、姦淫婦女。他的軍隊裏胡漢雜處,習氣野蠻,帶着原始掠奪的性質,他非但不嚴加管束,反而放任他們胡作非爲。

190年,董卓領着東漢朝廷從洛陽遷到長安。這次遷都,是強迫行爲,百姓都不願意跟着遷走。董卓動用軍隊驅趕百姓,造成了歷史上很嚴重的踩踏事件。臨走,他還讓人把百姓的房屋燒了個精光,這樣的強盜行爲哪能收拾天下的民心呢?

反觀曹操,他就多次減租減稅,大興水利,甚至踐踏了百姓莊稼,還“割發代首”表示贖罪。曹操深知安撫百姓、贏得人心的重要性。

董卓依靠武力,在東漢末年的亂世中登上權勢的巔峯,但是卻不知道根據時勢來調整個人的行爲方式和策略,一方面驗證了一個人在做行爲選擇的時候存在路徑依賴,另外也驗證了成因即敗因的歷史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