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同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成功了而董卓爲什麼會失敗?

同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成功了而董卓爲什麼會失敗?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董卓原本是在京城之外帶領西涼軍的,當時東漢朝廷內部發生了激烈的矛盾,外戚與宦官雙方爲了爭奪主導權,都想把對方滅掉,而此時的外戚代表是何進,宦官代表是常侍,何進覺得以自己的一己之力很難除掉十常侍,就聽從了袁紹的建議,請董卓帶領兇悍的西涼軍前來支援。

結果何進這個傢伙,可能是計劃不夠周密,董卓還在路上,何進已經東窗事發被砍了腦袋,等到董卓到了京城之後,發現何進已經死了,自己陷入尷尬的境地,於是董卓也就一不做二不休,打着給何進報仇的幌子,把十常侍給殺了,擊敗宦官集團,同時挾持了少帝劉辯。

不久後董卓又派人把劉辯殺掉,立劉協爲皇帝,史稱漢獻帝,這個時候,董卓開始暴露出自己的野心,逼迫漢獻帝任命自己爲相國,同時打着“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旗號到處做一些喪心病狂的事情,比如他隨意殺人,殺害無辜老百姓,搶佔婦女等等,這些罪行天下人都看在眼裏,很快就引起衆怒,後來天下諸侯紛紛起兵討伐董卓,一時間天下大亂,董卓感覺情況不妙,遂一把火燒了洛陽,隨後遷都長安,百姓對董卓的仇恨更加嚴重。

曹操作爲第一個提出討伐董卓的人,在後來更是越戰越勇,並且實力也在討伐董卓的過程中不斷增強,後來漢獻帝顛沛流離,居無定所,從洛陽去到長安,再從長安去到弘農,最後又從弘農回到洛陽,可惜此時的洛陽一片狼藉,漢獻帝在洛陽居無定所,從前的宮殿也被當時董卓一把火燒了。漢獻帝最後只能借住在宦官趙忠的家裏,在這裏連辦公的地方都沒有,再加上當時地方官也不聽從朝廷的安排,百姓不交稅,漢獻帝窮困潦倒,連吃的東西都沒有,很多官員最後被活活餓死,一個皇帝落魄到這種程度,想必自殺的心都有了。

同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成功了而董卓爲什麼會失敗?

也就是在這種糟糕的情況下,曹操出現了,曹操把漢獻帝接到許都,並且好吃好喝招待漢獻帝,同時打着“恢復大漢天下秩序”和“奉主上以從民望”的旗號,開始對那些割據勢力進行征討,換言之,此時的曹操是在做一件正義的事情,百姓以及天下都支持曹操,那些割據勢力雖然明白結局,但是也無法反駁曹操。

曹操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逐漸一步一步做強做大,最終達到“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目的,手段之高明,不是董卓之流能夠玩轉的。所以說,雖然同樣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是曹操的手段比董卓的手段要高明很多,所以曹操成功,董卓失敗是必然的。

至於曹操的手段怎麼高明呢?我繼續爲大家詳細分析一下。

曹操的手段高明之處

其實要說曹操的手段高明之處,我覺得我們可以從曹操自身、漢獻帝、百姓、割據勢力以及文武百官四個方面來探討一下,我們就會對曹操手段的高明之處有所領悟。

就曹操自身而言,曹操是十分清楚作戰的根據地對自身作戰的重要性的,所以曹操當時迎接漢獻帝的時候,他不是像董卓一樣去天子的腳下洛陽,然後“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十分聰明的地方就在於,他是把漢獻帝接到自己的根據地許都。

曹操在許都的威望已經建立起來,在許都這個地方,漢獻帝相當於是曹操請來的客人,而曹操纔是這裏的主人,因此漢獻帝做什麼事情,都要看曹操的臉色,要是曹操不高興,隨時可以把漢獻帝這個客人掃地出門。

再加上因爲是自己的根據地,那些大臣也都是和自己一條心的,沒有人會想着趁自己不注意聯合漢獻帝造反,因爲在曹操的地盤上,你造反明顯就是自尋死路,沒有人會那麼傻,漢獻帝也並不傻。

而董卓與曹操剛好相反,他是去到天子腳下洛陽,在京城之中“挾天子以令諸侯”,這裏是皇帝的地盤,除了皇帝之外,還有文武百官也對董卓十分不滿,換言之,董卓就像是去別人家做客,還想仗勢欺人霸佔別人的地盤,這種做法明顯就是自尋死路,漢獻帝不答應,文武百官以及天下百姓都不答應,所以纔會出現後來王允聯合呂布,讓呂布把董卓殺了。

同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成功了而董卓爲什麼會失敗? 第2張

從漢獻帝的角度而言,當初自己在洛陽生活好好的,劉辯當皇帝,自己錦衣玉食,無憂無慮,董卓突然就衝進洛陽,把少帝劉辯殺了,還逼迫自己聽從他的安排,漢獻帝不報仇就是好的了,內心的那種憤怒與仇恨,恨不得立刻就把董卓挫骨揚灰。

更加糟糕的是,後來董卓還把洛陽一把火燒了,導致漢獻帝無家可歸,好好的天下,就被董卓這樣給破壞了,如今自己居無定所,食不果腹,內心的仇恨與對董卓的不滿躍然紙上,但凡有任何機會,漢獻帝都想把董卓腦袋砍下來。

而曹操就不一樣了,曹操在漢獻帝食不果腹、居無定所的情況下,把漢獻帝接到許都,並且好吃好喝伺候着漢獻帝,對於漢獻帝而言,曹操就是自己的救命恩人,他對曹操是有感激之情的,再加上曹操還說要幫助他恢復漢朝原本的秩序,漢獻帝就更加高興了。

可以說漢獻帝被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漢獻帝是心甘情願的,也不想反抗,曹操還把自己的三個女兒都嫁給漢獻帝,成爲了漢獻帝的岳父大人,如此多的關係綜合起來,漢獻帝更加覺得曹操就是和自己一夥的,對曹操沒有什麼怨恨,反而感激之情更多。

總而言之,對於漢獻帝而言,董卓是破壞自己幸福生活的罪魁禍首,而曹操卻是在危難之中拯救自己的救命恩人,兩者相比,漢獻帝該支持誰,反對誰,答案已經十分明瞭。

對於天下百姓而言,與漢獻帝十分類似,當初東漢雖然朝廷內部內鬥,但是天下百姓至少還是可以好好生活的,可是董卓進京之後,瞬間燒殺搶掠,搞得民不聊生,後來一把火燒了洛陽,更是弄得百姓居無定所,大家對董卓這個破壞美好生活的人而言,心中充滿仇恨,人人見而誅之,所以董卓的所作所爲,是完全不得民心的。

而曹操則是在危難之際拯救百姓於水火之中的英雄,百姓害怕居無定所的生活,曹操就許諾“奉主上以從民望”,還大漢江山一個正常的秩序,還百姓正常的生活,所以百姓對曹操寄予厚望,同時也支持曹操。

同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成功了而董卓爲什麼會失敗? 第3張

對於天下諸侯和文武百官而言,董卓是給他們製造機會,從而讓他們有機會搞割據力量,並且逐漸發展自己勢力的,他們心底對董卓還是比較感激的,要是沒有董卓製造的混亂,他們就不敢公然進行割據,發展自己勢力。

可是他們心底這樣想,明面上卻不能這樣做,因爲董卓不得民心,是天下的公敵,人人都想殺了董卓,所以這些諸侯只能順應民意,搞一個討董,但是彼此都不願賣力,就是走一個過場而已,這就是爲何那麼多人去討董,最後卻沒有勝利的原因,並不是打不過董卓,只是大家不願意出力,一旦董卓失敗了,他們這些諸侯就沒有機會繼續發展自己勢力。

而曹操對於這些諸侯而言,雖然實際上曹操是他們的終結者,但是曹操打着爲百姓着想的旗號,並且得到了百姓的擁戴和支持,所以諸侯們只能表面支持曹操,背地裏又各懷鬼胎。

董卓的失敗,就在於不得民心,百姓恨他破壞了自己生活,漢獻帝恨他破壞自己統治,天下諸侯迫於輿論壓力只能以他爲敵,所以董卓的失敗是必然的,而曹操呢,得民心並且有漢獻帝心甘情願的支持,所以成功也是必然的!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