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削藩是符合漢景帝意圖的,晁錯爲何卻是失敗被殺的下場?

削藩是符合漢景帝意圖的,晁錯爲何卻是失敗被殺的下場?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同樣大力提倡"削藩",爲何晁錯卻最終失敗被殺呢?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晁錯失敗是因爲他銳意改革,大力提倡“削藩”導致西漢吳楚七國叛亂,最終被叛軍殺害了。而董仲舒好像在執政期間沒什麼重大的改革吧,董仲舒應該算是一個大思想家和教育家,沒有那麼明確的政治目的,所以最後得以善終。晁錯當時是處於漢景帝時期,其實削藩是符合漢景帝的意圖的。景帝二年(前155年),晁錯向景帝陳述諸侯的罪過,請求削減封地,收回旁郡,提議削藩。

削藩是符合漢景帝意圖的,晁錯爲何卻是失敗被殺的下場?

董仲舒是武帝招賢下士來的,武帝心裏決定要走什麼道路,董仲舒的思想以德治國,獨尊儒術,中央集權制和大一統的思想正迎合他,所以漢武帝高興的接收了,並大力施行。董仲舒趕上了一位誠心誠意的決定皇帝,從利益上講不衝突諸侯們的權力,再說到武帝時,諸侯國的權力也大大的減弱了,基本上地方已服從中央了。董仲舒的思想很快就貫通了,是抓住了時勢。

削藩是符合漢景帝意圖的,晁錯爲何卻是失敗被殺的下場? 第2張

晁錯的死就是政治上的犧牲品,也是景帝在面對內外壓力下的擋箭牌。一代政治家還未實現自己滿腔爲國的抱負,就被腰斬於熱鬧的街市中,令人無限唏噓感慨,人生的無奈,朝廷的無情。早在文帝期,晁錯就提出削藩令,當時文帝沒有表態,到了景帝執政,認爲可行。於是開始實行,詔書一下,立即招來吳楚七國的強烈抵制反對,進而打着“清君側”的口號反叛。

晁錯專心政治,失敗在看到諸侯之患,提出削番不是時候(在景帝剛剛繼位),而又沒有平定“七國之亂”的本事,最後還建議景帝御駕親征,自己保命留守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