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西漢七國之亂的起因到底是什麼?漢景帝採用晁錯的《削藩策》

西漢七國之亂的起因到底是什麼?漢景帝採用晁錯的《削藩策》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6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西漢七國之亂是發生在中國西漢景帝時期的一次諸侯國叛亂。漢景帝即位後,御史大夫晁錯提議削弱諸侯王勢力、加強中央集權。景帝三年(前154),漢景帝採用晁錯的《削藩策》,先後下詔削奪楚、趙等諸侯國的封地。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西漢七國之亂的起因到底是什麼?漢景帝採用晁錯的《削藩策》

這時吳王劉濞就聯合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闢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等劉姓宗室諸侯王,以“清君側”爲名發動叛亂。由於樑國將領韓安國和張羽的堅守和漢將周亞夫所率漢軍的進擊,叛亂在三個月內被平定。

西漢七國之亂是地方割據勢力與中央專制皇權之間矛盾的爆發。七國之亂的平定,標誌着西漢諸侯王勢力的威脅基本被清除,中央集權得到鞏固和加強。

西漢七國之亂的根源,是強大的王國勢力與專制皇權的矛盾。諸呂當權以及漢文帝劉恆繼統等政治事件,加劇了這一矛盾。七國之亂的導火線,則是漢景帝劉啓採納晁錯的《削藩策》,削奪王國土地。

西漢七國之亂的起因到底是什麼?漢景帝採用晁錯的《削藩策》 第2張

西漢七國之亂是以劉邦之侄吳王劉濞爲首發動的一次同姓王聯合大叛亂,劉濞蓄謀叛亂,爲時已久。漢文帝時,劉濞的兒子吳國世子在京城與文帝皇太子劉啓(即後來的漢景帝)下棋時出現爭執,吳世子無禮,被皇太子用棋盤打死,劉濞痛失愛子對漢庭不滿日益加深。

西漢七國之亂中劉濞發兵二十萬,號稱五十萬,爲主力。又派人與匈奴、東越、閩越貴族勾結,用“請誅晁錯,以清君側”的名義,舉兵西向。叛軍順利地打到河南東部。景帝因很惶恐,就聽信了讒言,捕殺了晁錯,乞求劉濞退兵。

劉濞不僅不退兵,還公開聲言要奪皇位。叛軍至樑國(治今河南商丘),爲景帝之弟樑王劉武的軍隊所阻。至此時,景帝才決心以武力進行鎮壓。他命太尉周亞夫與大將軍竇嬰率三十六將軍,以奇兵斷絕了叛軍的糧道,只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就大破叛軍。

西漢七國之亂的起因到底是什麼?漢景帝採用晁錯的《削藩策》 第3張

劉濞逃到東越,爲東越人所殺。其餘六王皆自殺,七國都被廢除。西漢七國之亂終被平定。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