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七國之亂平定之後 漢景帝爲什麼不廢除藩王

七國之亂平定之後 漢景帝爲什麼不廢除藩王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5.0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漢景帝削藩,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削藩是漢景帝做得最錯的一件事,沒有之一。在經過五代人的努力下,漢帝國到了漢景帝這裏已經是相當成熟了,一同成熟的還有外在的藩王勢力。漢景帝看外在的藩王勢力越來越強大,最終還是下了削藩的命令,這一舉動瞬間引起了各諸侯國的憤怒,吳王劉濞聯合其他六路諸侯發動叛亂。漢景帝爲了平息怒火,先是處決了上奏削藩的晁錯,但諸侯藩王並不買賬,於是只好讓周亞夫帶兵出征,聲勢浩大的七國之亂就在三個月內被平叛了。漢帝國這次的損失不可謂不大,各地皆有死傷,這次七國之亂就宛如給蒸蒸日上的漢帝國一記重拳。按理說七國之亂造成這麼大的負面影響,再加上漢景帝本來就有削藩的心,可爲何在這各路諸侯的疲軟期卻不肯下手了呢?如果這時候直接讓周亞夫帶兵將七國全部鎮壓變成中央集權,那麼以後也少了很多事不是嗎?按理說現在正好是各路諸侯的疲軟期,如果這時候下令削藩,那麼肯定會水到渠成,以後也省的有那麼多的鬧心事。

七國之亂平定之後 漢景帝爲什麼不廢除藩王

難道漢景帝真的是仁慈之軍不想看到手足相殘嗎?不是,是他想,但他知道他不能也沒有能力削藩,主要有這三個原因:無從下手:有其他諸侯國幫忙當時七國之亂並不是全部諸侯國都有參與,作爲諸侯國實力數一數二的樑國就站在了這七國的對立面,幫助周亞夫平叛。樑孝王劉武在得知其他諸侯叛亂之後選擇第一時間聯繫朝廷,緊接着就關閉城門據守睢陽城。睢陽城作爲由南往中原的唯一道路,其戰略地位不言而喻,周亞夫也是第一時間帶兵支援位於前線的樑國。由於樑國背靠中原,所以物資取之不盡,反之七路諸侯,路途遙遠,物資匱乏,再加上樑孝王和周亞夫的聯合進攻,這場七國之亂歷經三個月告終。

在打掃戰場清理戰功時,發現樑國的士兵殺敵數跟朝廷軍隊的殺敵數不相上下,可見樑國在這次平叛活動中是確實出了力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漢景帝如果再說削藩豈不是寒了樑孝王劉武的心?辛辛苦苦幫你平叛,最後竟然面臨削藩的結局,從這以後誰還會相信漢帝國?誰還敢再幫?無可奈何:怕諸侯狗急跳牆這七路諸侯爲何要反?不就是想向漢景帝表達自己的不滿,不想讓他削藩。我敢肯定,儘管這七路諸侯被周亞夫和樑孝王聯手擊敗,但肯定還是有一戰之力的,不打下去是目的已經達到了,漢景帝肯定不會再說削藩的事了。這時候漢景帝再窮追不捨地進行削藩,那毫無疑問會再度引起他們的怒火,並且這一次或許還有可能會有樑國以及其他諸侯的加入,其後果可想而知。

七國之亂平定之後 漢景帝爲什麼不廢除藩王 第2張

漢景帝和漢文帝的在位時期被稱爲“文景之治”,這說明漢景帝不是一個傻子,既然不是傻子,爲何要做這火上澆油,狗急跳牆之事呢?無計可施:權力需要平衡在古代中雖然皇權象徵着至高無上,但同時也需要平衡,如果漢景帝真的平掉了全部諸侯,那麼以後國家內部出現外患或者內亂,還有人能去平叛?這個是有案例的,也是西漢王朝,在經過漢景帝時期的七國之亂,再加上後來漢武帝的推恩令,這就導致諸侯力量微乎其微,皇室內部開始出現外戚勢力並瘋狂增長,王莽就是結果。漢景帝明白這個道理,於是並沒有選擇趕盡殺絕,而到了漢武帝這裏,就沒有那麼多說法了,管它三七二十一就是削藩。

雖然諸侯的實力確實被削弱的慘不忍睹,但朝中的外戚勢力開始正式崛起,霍光就是其中典型,由於沒有藩王的制衡,霍光先後立劉賀和劉詢爲帝,並曾廢除劉賀帝位,其權利可想而知。所以在面對削藩這個問題上,真是沒有我們想的那麼簡單,可能隨隨便便走錯一步,其代價可能就是亡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