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在隋朝末年,農民起義軍匯成哪三支強大的反隋主力?

在隋朝末年,農民起義軍匯成哪三支強大的反隋主力?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7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隋朝末年,統治者征斂無度,民夫轉輸不息,徭役無期,士卒多列溝壑,骸骨遍及平野。黃河之北,千里無煙;江淮之間,則成蒿萊。加之災年饑饉,谷價猛增,百姓困苦,凍餒交加。在無法生存的情況下,農民揭竿而隋朝統治,計當時約百餘支,遍及全國。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在公元614年到617年間,農民起義的風暴已席捲全國大部分地區,先後在全國各地興起的起義軍大小不下100支,參加的人數達數百萬。後來,農民起義軍匯成三支強大反隋主力:一支是河南的瓦崗軍,一支是河北的竇建德軍,一支是江淮地區的杜伏威軍。其中最大的便是瓦崗軍。

在隋朝末年,農民起義軍匯成哪三支強大的反隋主力?

1、瓦崗義軍

瓦崗軍是三支農民起義軍中最強的一支,大業七年(611年),翟讓聚衆在瓦崗寨(今河南滑縣南)起義,舉兵反隋,山東、河南兩地農民紛紛參加,單雄信、徐世績、李密、王伯當都率衆投奔瓦崗竇,隊伍迅速壯大。

大業十二年(616年),李密向翟讓建議:“先取滎陽,休兵館穀,待士馬肥充,然後與人爭利。”滎陽是隋朝重要軍事據點,翟讓親自率兵攻下滎陽門戶金堤關及周圍屬縣,同年10月,隋煬帝派2萬隋軍主力前來鎮壓。瓦崗軍採取誘敵深入、伏兵襲擊的戰術,把隋軍全部殲滅。河南道“討捕大使”張須陀突圍不成也喪了命。農民起義軍取得了滎陽大捷,威震河南。

大業七年(611年),翟讓領導農民在瓦崗寨(今河南滑縣南)起義反隋,山東、河南的貧苦農民紛紛參加,單雄信、徐世績、李密、王伯當等人都率衆投奔瓦崗起義軍,使起義隊伍迅速壯大。

大業十二年(616年),翟讓接受李密建議,親自率兵攻下滎陽的門戶金堤關及周圍的縣,又在附近的大海寺設伏,殲滅了2萬前來鎮壓瓦崗軍的隋軍主力。大業十三年(617年),隋朝洛陽留守楊侗派劉長恭、裴仁基等帶兵圍剿起義軍,隋軍列陣十里,來勢洶洶,翟讓分軍10隊,與之對峙,並親自率領將士強攻隋營,隋軍大亂,全線潰敗。

劉長恭逃回東都洛陽,裴仁基投降。是年二月,翟讓認爲李密有領導才能,把瓦崗軍的領導權交給了李密,李密爲任統軍元帥,翟讓爲上柱國、司徒、東郡公,設三司六衛,建立了瓦崗軍農民政權——“魏”。在隋朝即將被農民起義軍推翻的關鍵時刻,瓦崗軍內部予盾激化,十一月,李密設計殺害了翟讓等重要農民軍將領,導致瓦崗軍將卒離心,戰鬥力遭到極大消弱。大業十四年(618年)六月,李密率軍投降了隋朝皇泰帝楊侗,後又降唐,後來又因起兵反唐被殺,從此葬送了這支農民軍。

在隋朝末年,農民起義軍匯成哪三支強大的反隋主力? 第2張

2、河北義軍

大業七年(611年),竇建德領導農民在高雞泊(今河北故城縣西南)起義反隋,起義軍迅速發展到萬餘人。大業十二年(616年)十二月,涿郡(今河北涿州市)守將郭洵率軍進犯起義軍,竇建德率七千義軍乘敵不備,突襲敵軍,殺敵軍無數,繳獲馬匹數千,隋將郭洵被殺,取得了大勝。大業十三年(617年)正月,竇建德在樂壽(今河北獻縣)稱長樂王,建立了農民政權。

楊廣派薛世雄率軍圍剿起義軍,兩軍在樂壽的七裏井交戰,起義軍佯敗誘敵至設伏處,突然折回,伏兵齊起,夾擊隋軍,隋軍大敗,薛世雄逃回涿郡。大業十四年(618年)五月,竇建德稱夏王,但在隋朝滅亡以後,逐漸背農民戰爭的根本目標。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竇建德起義軍與李世民率領的唐軍在虎牢關(今河南滎陽西北)交戰,被李世民打敗,竇建德被俘,後來在長安(今陝西西安)被殺。武德六年(623年),唐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擊敗了竇建德部將劉黑闥,河北起義失敗。

大業十一年以後,隋統治階級開始把大部分軍隊用於鎮壓農民起義軍。煬帝還命令在郡縣城郭、驛站、村莊的周圍修築城堡,強迫農民到城堡里居住,以隔斷義軍與民衆的聯繫。統治者對起義軍和一般農民進行了瘋狂的大屠殺。隋將樊子蓋鎮壓起義軍時,將汾水以北村莊全部燒光,俘虜的起義軍全部被屠殺。王世充打敗江南劉元進起義軍時,把誘降來的三萬人也全部屠殺。

3、江淮義軍

大業九年(613年),杜伏威、輔公祏在齊郡(今山東)組織起義,隨後南下到江淮南廣大地區發展,力量不斷壯大。大業十二年(616年)七月,起義軍進逼江都(今江蘇揚州市),與隋將陳棱率領的援兵相遇對峙,杜伏威率兵強攻隋軍,激戰中,杜伏威的前額被敵箭射中,但他帶箭衝入敵陣,殺得隋軍大亂。隨後,起義軍攻下高郵、歷陽,建立農民政權,杜伏威任總管,輔公祏任長史。

隋煬帝在江都被殺後,起義軍內部發生了分化。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七月,杜伏威投降了李淵。次年,輔公祏起兵反唐,建立政權,控制了蘇、皖部分地區,以丹陽爲中心展開反唐鬥爭。唐朝急派大軍鎮壓,輔公祏領導起義軍在當塗與唐軍對峙了10個月。終因寡不敵衆,丹陽失守,輔公祏被俘就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