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劉邦被圍困在白登,他最後是如何逃出去的?

劉邦被圍困在白登,他最後是如何逃出去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3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邦統一中原建立大漢王朝後,內患是平定了,外憂還沒有解決。虎視眈眈的匈奴侵犯邊塞,漢匈戰爭不可避免。

劉邦被圍困在白登,他最後是如何逃出去的?

匈奴,是曾經活躍於中國北方的遊牧民族集團,其民披髮左衽,逐水草而居。秦統一中國後,爲了徹底解決匈奴騎兵對關中的威脅,曾發兵30萬北擊匈奴,成功收復河套以南地區。秦軍雖然擊敗了匈奴,卻無法徹底消滅這個飄忽不定的敵人,爲了防範其再次南下,30萬秦軍就地戍守,並以長城爲界。

公元前207年,秦帝國內部烽煙四起,而此時的匈奴卻由冒頓單于完成了形式上的統一,日漸強盛。當秦帝國從北部邊境徵調20萬秦軍南下平叛之際,匈奴人察覺到了這一天賜良機,趁秦軍長城軍團兵力空虛再次南下。公元前202年,經歷長達四年之久的楚漢之爭,劉邦擊敗了楚霸王項羽,在廢墟之上扯起了漢帝國的大纛。就在建國後的第二年,匈奴騎兵南下今山西朔州,韓王信投降。氣憤的劉邦親率32萬漢軍征討。劉邦的本意,是平定韓王信的叛亂,而非與匈奴直接對抗,畢竟此時的漢帝國還沒有擊敗匈奴的絕對實力。

劉邦被圍困在白登,他最後是如何逃出去的? 第2張

不過匈奴的有意示弱,讓劉邦做出了錯誤判斷,誤以爲在平定叛亂的同時,可以順帶解決匈奴這個大患。在親率騎兵追擊至山西大同時,劉邦陷入了匈奴精銳騎兵的包圍,被迫退守白登山。在被圍7天之後,劉邦才得以順利突圍。關於劉邦突圍的原因,《史記》記載的是,劉邦採納陳平計策賄賂單于閼氏,閼氏勸冒頓道:“兩主不相困,今得漢地,而單于終非能居之也。且漢王亦有神,單于察之”。《漢書》則記載的更加隱晦,說是採用了“世不得而言”的計策。

這裏就出現了兩個疑問:第一個疑問是在語言迥異又沒有文字的匈奴,這段對話是如何被翻譯並記錄下來的?漢王有神助這種說法倒更像是漢人史官的口吻。第二個疑問是冒頓真的會聽從一個女人的勸諫嗎?冒頓此人,殺父代立,爲了戰勝東胡又曾將自己的閼氏送給敵人,這樣一個兇狠狡黠的人,往往有自己的判斷,不大可能受枕邊風的影響。

那麼匈奴人爲什麼沒有俘虜或殺掉劉邦呢?冒頓放劉邦逃脫的幕後原因究竟是什麼?

匈奴有消滅劉邦的實力卻無消滅劉邦的慾望。《史記》記載圍困白登的匈奴騎兵是40萬騎,《漢書》記載爲30萬騎,而此時的劉邦與主力大軍脫離,其兵力是絕對不足30萬的。匈奴騎兵甚至不用發動攻擊,只需繼續圍困下去,劉邦大軍就會因缺糧而敗亡。但匈奴卻沒有必要消滅劉邦。劉邦雖然被圍,但其主力大軍還在包圍圈外,其國內還有很多能征善戰的功臣集團,消滅劉邦,意味着要與漢朝殊死一搏,即便取勝,匈奴騎兵也將付出較大的代價,這對於以劫掠爲目的的冒頓來說,顯然不值。畢竟匈奴人需要的是財貨和奴隸,而非漢朝的城池。與此同時,匈奴的西部還有一個強盛的大月氏,匈奴實力受損必然會給大月氏趁虛而入的機會。

劉邦不敢放手一搏。對於劉邦來說,被圍之後是不敢放手一搏的。原因在於漢立國之初,因軍功而分封了大量的異姓諸侯王,這些諸侯王都有自己的轄地和軍隊。如果劉邦強行突圍,有被俘的風險,即使突圍成功,實力也將大損。國內的異姓諸侯王很可能趁機叛亂奪取政權,這也是劉邦所不願看到的。

一方不願強攻,另一方又希望保存實力。陳平應當是看到了這一層,所以才獻計成功。這“世不得而言”的計策,其實就是與匈奴簽訂城下之盟,用大量財貨換取匈奴退兵,而之後漢匈之間的和親,不過是城下之盟的條款之一。因爲匈奴人並不在乎和親的是真公主還是假公主,他們在乎的是隨同公主而來的大批陪嫁財物。這種以向敵方輸送財貨換取和平的方式,並不光彩,甚至並不能換取真正的和平。在漢匈和親的70餘年裏,匈奴騎兵依然常年侵犯漢朝邊境。因此,爲了維護皇家的顏面,劉邦的智囊很巧妙的運用了和親這種方式來達到向匈奴供奉換取和平的真正目的。爲了凸顯白登突圍的成功主要是依靠漢軍的錦囊妙計,漢朝的史官也避重就輕的說到,是單于閼氏收了賄賂,又怕漢朝獻美女給冒頓導致自己失寵,所以才竭力勸諫冒頓退兵。這種“女子誤國”的思想其實正是典型的漢人思維。

漢匈的第一次全面衝突,終因漢朝的實力不濟而草草收場。此後在長達70餘年的時間裏,漢王朝都以一種相對屈辱的方式保持一種互不侵犯態勢。公元前141年,劉邦的曾孫劉徹繼位。此時的漢王朝歷經文、景朝的休養生息,國力恢復,於是漢王朝發動了對匈奴的第二次全面戰爭,經數十年的征戰,匈奴遠遁。強盛的漢王朝一掃屈辱的陰霾,終於恢復了民族的自信,重建了北部防線,漢這個國號也成爲了一個民族永久的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