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代野史 > 宮廷野史 > 劉邦被圍白登山,居然是一個女人破的局?

劉邦被圍白登山,居然是一個女人破的局?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邦被圍白登山,居然是一個女人破的局?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漢高祖劉邦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他出身卑微,幾乎沒有能夠惹起人們關注的地方。即使在四十多歲時弄了個泗水亭長,那簡直連秦國官譜的邊都不沾。可是,歷史不是四平八穩的行者,它往往會出現讓人意想不到的一幕。秦末,農民起義猶如干柴烈火,迅速燃燒。這時候,劉邦從蘇北一路出發,經歷狂風暴雨,成功入主咸陽。

劉邦能容人、會用人、用能人,他招賢納士、身邊雲集了一大批謀士、勇士。他徹底摧毀了稱帝道路上的最後一個對手西楚霸王項羽。項羽的自刎烏江,讓劉邦成爲最後的微笑着,他統一中國,建立了漢朝。

從一個沒有人生目標的小人物成爲強大帝國的締造者,劉邦既有很好的機遇,更有超越他人的眼光和韜略。

但是,立國之初,勢頭正盛的劉邦卻在征討匈奴時被圍困在白登山,命懸一線。

既然匈奴軍隊把劉邦圍困在白登山,本來可以順勢殲滅,爲什麼後來卻要放了他們呢?

劉邦被圍白登山,居然是一個女人破的局?

我們還是先由攻入咸陽之後的劉邦說起吧。

人往往經得起苦難,卻經不起日常。漢元年(前207)十月,劉邦攻入咸陽宮。出身低微的他看到高大雄偉的咸陽宮中,寶物無數,美女數千,心裏就開始發癢,想把這些東西據爲己有。樊噲、張良發現後,苦苦相勸,劉邦才放棄了這個念頭。

劉邦個性中的這個短板,爲他的日後埋下了隱患。

西漢建國,匈奴始終是一個不穩定的因素。這時候,匈奴的冒頓(mòdú)單于走進了歷史。

話說冒頓單于,在幼年時因爲父親頭曼單于的不喜歡而被送到月氏當人質。他到月氏不久,父親頭曼單于想要借外族之手殺掉冒頓,便派兵攻打月氏。

人算有時候比不過天算,在匈奴和月氏的交戰中,冒頓單于偷盜了月氏部落的一匹良馬,逃回了匈奴。明知殺不死,不如落人情,父親頭曼單于索性賜給他一萬騎兵。

冒頓單于實在是一個心硬手黑的人物,這次回到匈奴,他便開始暗中謀劃弒父奪位,報一箭之仇。

劉邦被圍白登山,居然是一個女人破的局? 第2張

他製造了一種特殊箭矢,這種箭矢射出去會發出冷颼颼的響聲。訓練士兵時,他要求士兵必須和他步調一致。他的鳴鏑射向鳥獸時,凡是沒有跟射的士兵被斬;他的鳴鏑射向射向自己喜愛的戰馬時,凡是因爲猶豫而沒有跟射的也被殺;他後來將箭射向自己的愛妾,士兵們驚訝惶恐,凡是沒有射箭的仍然被殺了。就這樣,冒頓單于很快訓練出了一支殺人不眨眼的精銳部隊。當他將箭射向父親頭曼單于的戰馬時,嗖嗖嗖,萬箭齊發,士兵們全都跟着射出了利箭。

他一直伺機幹掉頭曼單于,機會終於來了。一次,頭曼單于率領一幫子隨從外出打獵,在行進途中,冒頓單于突然張弓將箭射向頭曼。說時遲那時快,部下們萬箭齊發,將頭曼射死。隨後,冒頓誅殺同父異母的姊妹,殺了那些二心大臣,從而把控了大權,自立爲單于。

此後,冒頓南征北戰,勢力迅速壯大,成爲了西漢政權最大的威脅。

漢高祖六年(前201),平定了中原的劉邦派遣韓王信駐守在漢朝北部邊界,防範匈奴的進攻。但是,匈奴屢次南下襲擾,韓王信明知道不是對手,不得不多次求和。北方戰事久拖不決,劉邦懷疑韓王信有了二心。當劉邦的使臣責備警告韓王信之後,韓王信索性投靠匈奴,並掉過頭來攻打太原。

這讓劉邦很是惱火。公元前200年,高祖劉邦御駕親征,在銅鞮(今山西省長治市一帶)擊敗了韓王信的軍隊,並連戰連捷,勢如破竹。韓王信向冒頓單于請援,單于派出左右賢王率領一萬騎兵增援。那時候,劉邦的軍隊勢頭正猛,接連在晉陽、離石以及樓煩戰役中取勝。

天下從來沒有常勝將軍,連續的勝利衝昏了劉邦的頭腦,麻煩在悄無聲息中向他逼近。

聽說冒頓就駐紮在不遠的代谷,劉邦便北至平城,登上白登山伺機北伐匈奴。

讓劉邦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匈奴騎兵憑藉強大的機動性包圍了白登山,將劉邦成爲甕中之鱉。

突圍,只能是死路一條。

劉邦命懸一線,他只有智取。

陳平提議從冒頓單于的夫人——閼氏身上突破口。

劉邦被圍白登山,居然是一個女人破的局? 第3張

閼氏是一個貪財,霸道的女人,冒頓雖能縱兵千萬,卻是一個典型的怕老婆。於是,劉邦準備了豐厚的金銀寶貨,暗中派人送給了閼氏。閼氏立即眉開眼笑、歡天喜地。

冒頓回營,夫人大怒。“我們得到了中原地區,但是我們的子民以遊牧爲生,無法居住在以農耕爲主的漢地。我勸你退回北方。”

夫人這麼一鬧騰,冒頓拿她沒有辦法,率軍離開。白登之圍遂解。

按照冒頓的一貫做法,不少人不大相信他主動放棄消滅劉邦的機會。有人提出,因爲漢將周勃率領的援軍終於趕到,他們在被逼無奈之下,才只得放過了劉邦。

但是,太史公司馬遷把解開白登之圍的功勞歸功於冒頓的老婆,我們就姑且信之。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