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歷史上真實的應州大捷是什麼樣的?最後是什麼結果

歷史上真實的應州大捷是什麼樣的?最後是什麼結果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6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應州大捷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明武宗朱厚照可以說是明朝最爲奇怪的一個皇帝,自古以來關於他的評價兩極分化極爲嚴重,一方面他行事荒唐,看起來似乎不務正業,另一方面卻又剛毅果斷,倒也頗有一番功績,而應州大捷便是其中之一。然而,正史關於這場戰役不僅記載寥寥,且極度讓人難以相信。

明武宗朱厚照酷愛軍事,尋邊恰遇蒙古南下

明武宗朱厚照是明孝宗朱佑樘的唯一兒子(朱厚煒夭折),然而朱厚照的行事作風卻一點也沒有遺傳父親,其雖然天資聰穎,但行事作風卻不拘一格,尤其鍾愛軍事,甚至自封“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

明武宗朱厚照

正德十二年(1517年)八月,以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爲偶像的朱厚照,不顧大臣們的規勸乃至威脅,出居庸關,親自駕臨北部重鎮宣府。而作爲懲罰,更爲了耳根子清淨,他沒有允許任何一個文官隨駕。

然而,到達邊關的朱厚照才發現,這裏與自己想象中的金戈鐵馬景象完全不同,一連多天,連半個敵人的影子也沒有見到。於是,他索性來到了真正的邊防前線陽和,並以此爲前沿指揮部,向各地將領發號施令。而爲了看起來更像回事,他甚至自封“鎮國公”、“威武大將軍朱壽”而且一本正經的制定了俸祿和級別。

歷史上真實的應州大捷是什麼樣的?最後是什麼結果

同年十月,蒙古韃靼部落小王子率兵五萬南下進犯,目標直指大同。大同總兵王勳一聽就急了,連忙派人告知朱厚照,要其回京避難。然而,好不容易等到敵人來犯的朱厚照此時已是兩眼冒光,哪裏肯就此返回京城,立即下令王勳集結軍隊,北上主動迎敵,王勳無奈之下只得照辦。

自從明成祖朱棣去世之後,明朝對於北方蒙古,便已經從戰略進攻轉入了戰略防禦,再也沒有主動出擊,尤其是自明英宗御駕親征遭遇“土木堡之變”後,朝中的文武大臣對於皇帝親臨邊地,簡直就是談虎色變。因此,當朱厚照親臨前線時,就連佞臣江彬都對此堅決反對。

然而,朱厚照對此卻並不理會,而是下令“遼東參將蕭滓,宣府遊擊將軍時春,率軍駐守聚落堡、天城。延綏參將杭雄,副總兵朱巒、遊擊將軍周政,駐守陽和、平虜、威武等地,以上部隊務必於十日內集結完畢,隨時聽候調遣!違令者重罰”。

明朝和韃靼混戰一團,韃靼最終無奈撤軍

在朱厚照緊鑼密鼓調集軍隊的同時,蒙古小王子似乎也預感到了什麼,突然下令大軍改道,指揮軍隊向南攻向了王勳的部隊。

朱厚照得知之後,立即做出調整,命令“遼東參將蕭滓,宣府遊擊將軍時春,離開駐地,火速支援王勳。副總兵朱巒、遊擊將軍周政即日出發,尾隨韃靼軍,不得擅自作戰。宣府總兵朱振,參將左欽即刻出兵,駐守陽和,不得出戰。違令者重罰”。

十月甲辰日,戰鬥在山西應州打響,王勳兵力雖然不足,但在遼東參將蕭滓、宣府遊擊將軍時春的及時支援下,王勳命令全軍決一死戰,堅守至援軍的到來。同時,爲了迷惑敵軍,進一步拖延時間,王勳在戰鬥打響之時,便下令軍隊猛攻,這種亡命的打法果然令韃靼小王子極爲迷惑,他錯誤的認爲自己遇到了明軍精銳主力,且兵力不在自己之下,因此反而選擇了不與王勳拼命,而是以守代攻。

歷史上真實的應州大捷是什麼樣的?最後是什麼結果 第2張

王勳與小王子激戰一天,待到黃昏之際,小王子這才發現自己中計,一怒之下下令全軍出動,圍攻王勳所部。不過,由於此時天色已黑,爲了確保己方安全,他還是命令軍隊先圍困王勳,待到天明再發動進攻。

然而,次日卻天降大霧,能見度僅爲五米左右,直接導致蒙古大軍的圍攻計劃泡湯,而王勳則以大霧爲掩護,率兵偷偷溜出了包圍圈,返回了應州城內。待到大霧散去,王勳發現負責跟蹤小王子的副總兵朱巒,竟然也由於大霧的影響,進入了應州城內。

待到大霧散去,還不等蒙古大軍的進攻發動,王勳在得知各路援軍已經相繼抵達的消息後,便再度率領明軍主動發起了攻擊,小王子無奈之下只得再度率兵野戰,結果卻被明軍前後夾擊。小王子很快便發現了明軍兵力的變化,於是命令軍隊兵分兩路,防止明軍合圍。不過,明軍援軍雖然已經抵達,但兵力仍然處在下風,久戰之下便再度陷入了危局。

然而,令蒙古小王子沒想到的是,朱厚照竟然暗中在陽和再度集中了一路大軍,由張永、魏彬、張忠率領,朱厚照在大軍集結之後,當即率軍趕往應州戰場。交戰第三日,就在王勳已經絕望之際,朱厚照的援軍突然殺到,立即對蒙軍發動進攻,蒙軍猝不及防,被迫全面撤退,明軍各路大軍則就此會合。

第四日,雙方展開決戰,近十萬人在應州城外展開殊死拼殺,朱厚照不僅在戰場上來回狂奔爲士兵打氣,甚至多次衝到一線和敵人直接拼命。在皇帝的鼓舞之下,明軍士氣大振,始終把握着戰場主動權。雙方激戰至下午,小王子實在撐不住了,只得下令撤兵。應州之戰至此結束。

爲何史料關於此戰記載極少,而僅有的記載又令人難以相信?

然而,如此一場大戰,《明史·明武宗本紀》中只有“甲辰,小王子犯陽和,掠應州。丁未,親督諸軍御之,戰五日。辛亥,寇引去,駐蹕大同”寥寥數語的記載。而在《武宗實錄》中,這場雙方投入近十萬軍隊,激戰五日的戰役,竟然只取得了“蒙古軍隊陣亡十六人,明軍陣亡五十二人”的戰果,這個數字不僅讓人難以相信,而且看上去明軍竟然更像是戰敗的一方。

歷史上真實的應州大捷是什麼樣的?最後是什麼結果 第3張

那麼,這場應州大捷,真的只是取得了殺敵“十六人”的戰果嗎?以下證據間接表明,這個數字根本無法令人信服。

1、雙方投入的兵力。《武宗實錄》明確記載,應州之戰雙方投入兵力多達四萬,即使除去預備部隊和後勤人員,直接參戰人數也應該不少於六萬。這麼多軍隊擠在一起,近距離激戰四五日,怎麼可能只陣亡數十人,就算意外死亡、踩踏致死的人數也不止這些吧。可見,《武宗實錄》中記載的傷亡人數極不可靠。

2、皇帝親自上陣。朱厚照貴爲皇帝,卻能夠“陣斬一人”。而根據蒙古方面的記載,當時統兵的蒙古小王子也極可能陣亡於此戰,亦或因這一戰而不久後去世。雙方最高統率全部親臨前線,可見此戰之激烈,豈會陣亡幾十人?

3、蒙古數十年不再南下。《韃靼列傳》有載,“(韃靼)是後歲犯邊,然不敢深入”。事實證明,在應州大捷後的數十年內,相較之前的頻繁南侵,韃靼再也沒有敢於輕易犯邊,這根本不是陣亡“十六人”便能取得的效果,反而從側面證明,蒙古在此戰中遭受到了重大損失。

歷史上真實的應州大捷是什麼樣的?最後是什麼結果 第4張

根據現代學者的推論,此戰韃靼的傷亡至少也應該在近萬人。至於正史中爲何出現如此令人難以信服的記載,我想,應該出自於文臣們對於皇帝的不滿。在皇帝拒絕聽取勸諫,並取得如此大勝的情況下,文臣們只能以此作爲無聲的抗議,並蓄意抹黑這場戰役。而此戰之後發生的事情,似乎也爲我們佐證了這種猜測。

朱厚照返回京師之後,曾搞了一次極爲隆重的凱旋兼閱兵儀式,儀式結束之後,朱厚照便迫不及待的找到首輔楊廷和,對這位帝師說自己在戰場上親自殺死了一個蒙古軍官,楊廷和立即跪下祝賀皇帝取得的功績。

然而,僅僅數天之後,京城Ibanez開始流傳出另外一種說法,“應州之戰失敗了,皇帝不厚道,吹牛撒謊”。當東廠將此事彙報給朱厚照後,還在興頭上的皇帝立即變得沉默了,半晌才下詔,宣佈自己輟朝十日,要休息休息,可見這位皇帝當時的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