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手握重兵的孫傳庭,爲什麼會在潼關戰死?

手握重兵的孫傳庭,爲什麼會在潼關戰死?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孫傳庭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崇禎十六年,孫傳庭盡起三邊精銳之師共十萬出潼關、赴河南同李自成決戰。此戰,孫傳庭原本有很大概率可以取勝,但是由於崇禎皇帝剛愎自用、孫傳庭一意孤行、李自成部署得當,孫傳庭先勝後敗,全軍覆沒,孫傳庭本人更是在潼關之戰中陣亡。“傳庭死,而明亡”,令後人無盡唏噓。

手握重兵的孫傳庭,爲什麼會在潼關戰死?

崇禎十六年八月初一,孫傳庭召集衆將於西安關帝廟舉行誓師典禮。

典禮結束後,孫傳庭按照既定作戰計劃分兵兩路向河南進軍同李自成決戰。

一路由陝西巡撫馮師孔率領總兵馬爌、秦翼明做爲偏師,取道商洛向河南南陽進軍;一路由孫傳庭親自統率總兵白廣恩、高傑、牛成虎等部共十萬明軍中戰鬥力比較強的三邊精銳之師出潼關,向河南進軍。

八月上旬,孫傳庭率軍攻佔洛陽,初戰告捷。

九月九日,孫傳庭率軍攻破寶丰,闖軍將領陳可新被捕殺,孫傳庭再次取勝。

九月十四日,孫傳庭率軍於郟縣大破闖軍,闖軍果毅將軍謝君友被俘殺,李自成率領闖軍退往襄城,孫傳庭率軍尾隨而至將李自成圍於襄城。

此時,孫傳庭志得意滿,信誓旦旦的對崇禎皇帝說:“賊聞臣名皆潰。臣誓清楚豫,不以一賊遺君父憂。”

此時,崇禎皇帝大喜過望,大呼:“賊滅亡在旦夕。”

但是,戰場形勢瞬息萬變,不到最後一刻誰也無法揭曉戰爭的勝負,很快,孫傳庭和崇禎皇帝就高興不起來了。

正當孫傳庭爲攻破襄城、擒獲李自成做緊鑼密鼓的準備之時,大雨籠罩了河南大部分地區,孫傳庭只得等雨停再攻城。

手握重兵的孫傳庭,爲什麼會在潼關戰死? 第2張

等了一個星期,孫傳庭都沒等到雨停,卻等到了三個壞消息:

一、孫傳庭麾下十萬大軍的糧草即將耗盡;

二、大雨滂沱,道路泥濘,後方的糧草無法按期運送至孫傳庭的大營;

三、李自成令劉宗敏率一萬騎兵切斷了孫傳庭大軍的糧道。

行軍作戰從來都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所以,在得知這三個壞消息後,孫傳庭心急如焚。

爲了打通糧道,孫傳庭令河南總兵陳永福率戰鬥力較弱的河南明軍留守,自己率領三邊精銳之師迎戰劉宗敏的一萬騎兵。

河南明軍早已在李自成三次攻打開封之戰中被打殘、打怕,拒絕服從孫傳庭的軍令,三邊精銳之師一開拔,河南明軍就紛紛跟在後邊亂跑,“永福雖斬之,不能止”。

李自成見明軍亂作一團,便果斷命令闖軍出城發動反攻,孫傳庭軍部伍大亂。

好在孫傳庭亂中保持了足夠的清醒,發現闖軍反攻立即率軍退往南陽,希望能與馮師孔的偏師和左良玉的湖廣明軍會師後再戰闖軍。

孫傳庭在南陽左等右等都沒能等到馮師孔、左良玉的軍隊,卻等到了李自成的闖軍。

一場決定大明王朝和李自成命運的大決戰隨即展開。

戰役開始,孫傳庭率先指揮三邊精銳之師發動進攻,李自成則以饑民、闖軍步卒、闖軍騎兵、闖軍精銳騎兵、闖軍老營精銳爲順序佈置五重戰陣抵擋明軍。

此戰,孫傳庭率領的三邊精銳之師銳不可當,接連攻破分別由饑民、闖軍步卒、闖軍騎兵組成的前三重戰陣。

此戰,闖軍死戰不退,雖然被明軍攻破了前三重戰陣,但是第四重戰陣的闖軍精銳騎兵仍然同明軍殊死搏鬥。

戰局相持不下之時,總兵白廣恩率領的火車營(火車爲孫傳庭在柿園之役戰敗後製造的一種戰車,上面裝載火炮,車廂裏存放火藥或糧食)首先潰敗,營中士卒爲了逃命紛紛解下拉車的馬匹騎上就跑。

火車營的士卒一跑,大量火車翻倒堵塞了道路,使得撤退的其它三邊精銳之師堵在路上亂作一團,李自成乘機命令闖軍發動全線反攻。

這一次,即使孫傳庭再冷靜也挽救不了被堵在路上亂作一團的明軍,明軍大敗,“陣亡四萬餘人,甲仗馬騾數萬盡爲賊有”。

孫傳庭、高傑、白廣恩等人逃回潼關時,十萬三邊精銳之師僅餘四萬。

崇禎十六年十月初,李自成率軍攻破潼關,殲滅了孫傳庭最後的四萬明軍,孫傳庭戰死,孫傳庭的十萬三邊精銳之師歷經南陽之戰、潼關之戰被李自成打的全軍覆沒。

縱觀孫傳庭崇禎十六年八月一日率領十萬精銳誓師出征到崇禎十六年十月初全軍覆沒的整個過程,不難發現孫傳庭是有可能戰勝李自成的,但最終的結果卻是孫傳庭被李自成打的全軍覆沒,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於崇禎皇帝剛愎自用、孫傳庭一意孤行、李自成部署得當。

手握重兵的孫傳庭,爲什麼會在潼關戰死? 第3張

崇禎皇帝剛愎自用

崇禎十六年,明軍雖然還有百萬之衆,但其中戰鬥力比較強的只有吳三桂的關寧軍、左良玉的湖廣軍、孫傳庭的三邊精銳之師三支部隊。

吳三桂的關寧軍要抵禦八旗軍,無法調動;左良玉畏敵避戰,跋扈難用;可以用來進攻李自成的只有孫傳庭率領的三邊精銳之師。

所以,在崇禎十六年八月初一之前,大部分朝臣都不同意孫傳庭出潼關、赴河南進攻李自成,他們認爲孫傳庭不出潼關既可以使李自成有後顧之憂、又可以在李自成進攻潼關時以逸待勞,兵部侍郎張鳳翼十分懇切地對崇禎皇帝說:“孫傳庭所有皆天下精兵良將,皇上只此一副家當,不可輕動。”

崇禎皇帝眼看李自成一天天做大,恨不得馬上將其剿滅,便將一切不利因素拋之腦後、不顧朝臣的正確意見,剛愎自用,接連不斷派出使者催促孫傳庭出關。

崇禎皇帝的催促無疑打亂了孫傳庭的戰爭節奏,使得孫傳庭進退失據,一心只想着跟李自成決一死戰,最終在潼關被李自成打的全軍覆沒。

手握重兵的孫傳庭,爲什麼會在潼關戰死? 第4張

孫傳庭一意孤行

崇禎十六年,李自成在襄陽設立了行政機構並向河南部分地區、湖廣襄陽地區派設官吏,開始了從流寇向政權的轉變。

這就意味着剿滅李自成已經不可能通過一兩次戰役的勝利達成,而是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但是,崇禎皇帝卻仍然將李自成視爲流寇,不切實際的希望孫傳庭能像當年擒獲高迎祥那樣通過一場大戰剿滅李自成,因而不顧孫傳庭各項戰前準備尚未完成的事實,接連派出使者催促孫傳庭出潼關、赴河南進攻李自成。

面對崇禎皇帝派出催促自己出潼關、赴河南同李自成決戰的使者接踵而至的情況,孫傳庭頓足嘆曰:“吾固知戰未必捷,然僥倖有萬一功,大丈夫豈復能對獄吏乎!”

從孫傳庭說的這句話中,可以提取出兩個促使孫傳庭下定決心出潼關進攻李自成的關鍵詞:“僥倖”、“復對獄吏”。

崇禎十六年七月,孫傳庭接到了在李自成行政機構中擔任要職的丘之陶的密報,丘之陶在密報中說:“李自成率領大軍北上河南迎戰孫傳庭的三邊精銳之師後,襄陽必然空虛,一旦如此,自己乘機在襄陽起事,使李自成腹背受敵、首尾難顧,可以一戰剿滅李自成”,所以,孫傳庭認爲自己完全可以僥倖取勝。

崇禎十二年,孫傳庭因意見不同觸怒了崇禎皇帝而被崇禎皇帝關入監獄,所以,孫傳庭不想因違背崇禎皇帝出潼關進攻李自成的旨意而被崇禎皇帝再次關入監獄。

手握重兵的孫傳庭,爲什麼會在潼關戰死? 第5張

崇禎十六年八月初一,孫傳庭誓師出征後,僥倖和不願“復對獄吏”將他變得一意孤行:攻佔洛陽後有謀士建議孫傳庭“穩紮穩打,經營好洛陽以便進可攻、退可守”,孫傳庭不聽;襄城城外面對李自成的反攻時,孫傳庭本應率領軍心大亂的三邊精銳之師撤退,尋機再戰,可他卻率軍前往南陽想要跟李自成決一死戰,招致慘敗。

南陽之戰慘敗後不久,李自成攻破潼關,孫傳庭戰死。

李自成部署得當

南陽之戰時,李自成並未因襄城的反攻得手而掉以輕心,他深知闖軍的戰鬥力不如孫傳庭的三邊精銳之師,所以部署五重戰陣消耗孫傳庭的三邊精銳之師,趁着三邊精銳之師“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發動全線反攻,最終取得了決定性勝利。

孫傳庭於潼關之戰戰死後不到半年,李自成率軍攻破大明京師,崇禎皇帝自縊殉國,大明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