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孫策是如何發跡的?他是怎麼樣打下江東十六郡呢?

孫策是如何發跡的?他是怎麼樣打下江東十六郡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4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孫策是東漢末年諸侯,孫吳政權的奠基者。爲繼承父親孫堅的遺業而屈事袁術,後脫離袁術,統一江東。但是在一次狩獵中爲被刺客所傷,不久後身亡,年僅二十六歲,追諡孫策爲長沙桓王。

孫策是如何發跡的?他是怎麼樣打下江東十六郡呢?

說起霸王項羽,大家肯定都很熟悉他的英勇神武。那麼在小說中被冠之“江東小霸王”稱號的孫策,大家可想而知,他的勇猛程度定也不亞於項羽。雖然在歷史上,孫策並沒有被稱爲江東小霸王,因爲這對當時的孫策而言,算不上誇讚。大家想,項羽是要搶劉邦天下的人,孫策活躍的時期,還是東漢末年,仍處在劉氏政權的掌管之下,若是這樣稱呼孫策,恐怕他也不會特別開心吧?但是在小說中被稱爲小霸王,說明孫策肯定是有實料的,那麼我們一起來看看歷史上的孫策,究竟有多厲害?

孫策是孫堅的長子,早年孫堅被舉薦領兵攻打黃巾軍的時候,舉家搬到了壽春,正是此時,周瑜因久聞孫家大名,從舒縣趕來結識孫策。孫堅常年征戰在外,於是周瑜建議孫策移居至舒縣,在這之後,周瑜和孫策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誼,這一段友誼對孫策鎮收江東大有卑益。只可惜孫策無憂無慮的少年生活並未持續多久,兩年之後,荊州前線傳來孫堅被黃祖伏兵所害的噩耗。

當時年僅十七歲的孫策挑起孫家大梁,他繼承了父親的部下並投靠了袁術,還帶着家人遷居至江都,準備在更廣闊的的領地裏開始一番事業。孫策明白人才的重要性,剛搬來江都,便去探訪江都名士張紘,與其共論天下大事,張紘以守孝在身,意思便是拒絕出師幫助孫策。然而孫策鍥而不捨,引經據典,話語裏滿是正義,張紘被他的韌性打動了,便建議他南渡,還答應讓好友幫助他。可見孫策並非只會用武力解決問題之人,還頗會說服人,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最後終於讓大師答應輔佐他。

孫策在鎮收江東之前,遇到的最大的問題便是兵力不足,父親的舊部都被袁術收回去了,以自己還未起步的勢力根本招募不來多少人馬。於是公元193年,孫策開始向袁術討回父親舊部,袁術不是特別情願,還假意讓孫策去投奔吳景。第二年,孫策再次向袁術提出要求,袁術不情不願地拿出了一千人,還給孫策。

袁術不被周瑜看好是有原因的,他不守信,出爾反爾,孫策兩次被他的承諾所騙,一是許諾讓孫策管理九江,二是許諾讓孫策當廬江太守,都未應允。之後孫策主動找到袁術,提出自願收橫江,袁術早就知道孫策有所不滿,但是他心裏面認爲現在王朗和劉繇分別佔據了會稽和曲阿,孫策無法有所作爲,於是便讓孫策去了。

孫策一路招募兵將,一直到其舅的駐地之時,孫策已招募了五六千人,他將這一消息寫信告知周瑜,周瑜在歷陽接應他時,還贊助了他大批軍糧,孫策連連感慨,對周瑜說道:“有你支持,我一定會取得成功的!”之後孫策勢如破竹,渡江攻劉繇,三攻笮融,有一次在與笮融作戰時,孫策被流箭射中大腿,對方喜以爲將小霸王除去了,不想這只是孫策的一個圈套,孫策不但用武力,還使用計謀作戰,兵不厭詐之理運用得活靈活現。

要說孫策的好對手兼好友,可不得不提提孫策和太史慈的那些事。太史慈是劉繇的部下,孫策在攻打劉繇的時候曾與太史子義單挑過,這一次單挑雙方都沒佔到好處。之後在進攻勇裏,趕走丹陽太守的時候便招降了太史慈,得了這一員大將,劉繇勢力很快就滅亡了。

此時太史慈提議,由他去招降劉繇手下的將士,別人都懷疑太史慈這麼做的用心,只有孫策對他深信不疑,將招降工作全權交給他。可見孫策用人自有一套,用人不疑,給予部下足夠的信任,會讓部下對孫吳更加的忠誠。可惜這頭江東猛虎,在大敗黃祖,進守豫章,結親曹魏,一統江東之後,在一次打獵中被仇家的暗箭射中面部,當夜身亡。

孫策在江東活躍的時間還不到十年,也就在着斷斷的幾年間,他迅速地鋪墊好了江東基業,孫權上任之後能夠走得如此順利,依靠的完完全全就是他哥哥爲他打下的基礎。而且孫策並不是一個目光短淺之人,他在病逝前囑託張昭,好好輔佐孫權,若是孫權不能掌管好東吳,便請張昭取代之。這薄如櫻花絢麗奪目的一生啊。孫吳基業起於孫堅,實則創建於孫策,孫權在此基礎上收成進取,很多人都對孫堅,孫權的事蹟都知道的很多,卻對孫策的事蹟,比如如何開拓江東基業等不是很清楚,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孫策好像是迅速的在江東崛起一樣,甚至覺得有孫堅的基礎,孫策是很快,輕鬆的就平定江東了。其實不然,這個過程,從虛歲十七歲孫堅去世到遇刺二十六歲,孫策用了整整十年。創業艱難,可見一般。

喪父投袁,舉家江都。

孫堅死的時候,是初平二年,孫策才虛歲十七,此時孫堅的部衆都跟着給孫堅的侄子孫賁先去投靠袁術,有個棲身之地,袁術把原來表奏孫堅的豫州刺史又表奏給了孫賁,所以孫堅的部衆算暫時依附在袁術這裏。此時的孫策,跟孫賁一起護着父親靈柩還葬曲阿,守喪結束,舉家遷到江都。雖然一直在守孝,老子英雄兒好漢,孫策一直都沒有忘記父仇,還有對天下形勢的關心。巧的是,在江都也有一個人在守孝。這個人叫張紘,說起這個人估計很多人不熟悉,但是如果提起跟他併名的人,大家應該很熟悉,他與張昭並稱“二張”,很多人都知道張昭的才華,在吳的地位和功績,對這個並稱的張紘卻不是很瞭解,他的地位,從後面來看,現在挺像孫策的諸葛亮。

張紘年輕時候曾經遊學洛陽,很有才華,大將軍何進、太尉朱儁、荀彧的叔叔司空荀爽都曾經闢他爲掾,他都拒絕應召。在守喪的張紘碰上了守喪結束的孫策,一個是有才華的名士,一個是有志向的少年。像劉備三顧茅廬一樣,有疑惑,需要指教人生大事的孫策數次拜訪這個早就出名的揚州名士,希望能夠有所收穫。不過跟三顧茅廬有所不同的是,張紘沒有諸葛亮難見。

定策張紘,志在江東。

激動的孫策,見到張紘便直抒胸臆,按捺不住心中大志,闡述自己想要向袁術討回舊部,合兵舅氏,擴充兵員,東據吳會,報仇雪恨,爲朝廷外藩的志向,請張紘出來幫他。孫策的舅舅吳景此時正爲丹陽太守,原來也是孫堅部下,孫堅死後,其舊部投靠袁術後,爲其趕跑了丹陽原來的太守周昕,被袁術任命爲丹陽太守。這上來就是一方諸侯的志向,張紘先是推辭了一下,以他的慧眼,他怎麼能看不出孫策英雄,十幾歲的孫策就能夠讓江,淮間的人對他有好評,也不是蓋的,便也不謙虛,先鼓勵了小孫一番,然後指出合兵丹陽,收兵吳會,佔有荊揚,報仇雪恨,據有長江,建立的功業可不止漢朝一個外藩。這還不算,張紘同時指出孫策要建立功業的話,考慮到世事艱難,要孫策南下,不要留在袁術處,他跟他的好友會幫助他。這樣一番話,使得小孫同志激動的不知所措,得到這樣一個名士相助,使得初出茅廬的小孫頓時心裏有了底氣,雖然他十幾歲就開始在江,淮間交友士大夫,反應不錯,但如果有張紘這樣的人才和他的朋友相助,那真是人才濟濟啊。

後來果然江東人才興盛,得到江東大族和士人的支持,就是從這裏起的好頭。這個聚會,奠定了孫策的人才基礎。孫策把母親和弟弟託付給了張紘,張紘一口答應,孫策再無後顧之憂,便直接去壽春去見袁術了,以期伺機討還父親舊部。古人交心若此,令今人羨慕啊!

歸依舅氏,討要舊部。

袁術這種人,吃了的東西怎麼會再吐出來,孫策就是哭瞎眼睛也沒有用,不過袁術也不好意思,便把孫策打發回他的舅舅吳景處,此時孫策的舅舅吳景爲丹陽太守,說那裏是精兵之地,而且你家人都在,你可以去募兵,算是給了孫策一個交待。孫策於是回家把母親遷到曲阿,帶着親信呂範等人,投靠吳景,呂範本來是袁術手下的人,結果傾心孫策,爲其折服,跟隨孫策,爲孫家征戰江東立下大功,孫權將其比之於吳漢。投靠吳景以後,結果募兵只募到了幾百人,解決了一些小山匪,但這實在解決不了問題,跟原來設想的還相差很多,孫策於是又跑過去找袁術了。這次袁術可能是不好意思,也可能是對孫策的喜愛,還給了他孫堅舊部的一部分。袁術這個人,雖然雄才大略沒有,一肚子小肚雞腸,有時候也還是有點人情味的。

一表人才,死心袁術。

此時是興平元年,孫策剛好二十歲,帶領上面那些人馬,正是年少英雄的時候。剛好朝廷太傅馬日磾持節安撫關東,在壽春以禮徵召孫策,表奏朝廷任命孫策爲懷義校尉,看來孫堅雖然死了,生前掙的名聲還是有用的,有個好爹,果然是比什麼都重要。孫策的風采是有目共睹的,不然怎麼能夠娶得大喬這樣的美人,雖然是搶的。“策爲人,美姿顏,好笑語,性闊達聽受,善於用人,是以士民見者,莫不盡心,樂爲致死。”這是《三國志》上對於孫策的記載。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長得帥,又幽默,性格開朗,善於用人,怪不得能夠讓江東氏族一見傾心,有魅力的人,就是不一樣,顏值在什麼時候都是高的好啊!此時袁術諸將一見孫郎如此風貌,少年英雄,都發自內心的尊敬,連袁術都忍不住感嘆,如果讓我有兒子跟孫策一樣,死了也沒有遺憾。也難怪,包括袁紹在內,袁氏諸子沒有一個成氣候的,像孫策,這樣可以繼承家業的子孫,從中國人的文化心理角度來講,是沒有辦法不喜愛的,古今同理,即使現在也是一樣,都希望可以有繼承門風家業的人。孫權後來也被曹操同樣評價,難道吳國太夢到日月入懷是真的?光外表好看沒有用,孫策通過斬殺一個有罪的騎士,讓袁術軍中認識到孫策也是個治軍嚴謹的人,而且以作戰功績證明了自己。孫策替袁術打下了廬江,卻對袁術失望透頂,堅定了討還舊部,南下吳會的決心。原來袁術爲人反覆無常,言而無信,原來許諾過任用孫策爲九江太守,後來改用自己的親信陳紀擔任。在袁術攻打徐州跟劉備較量的時候,曾經向廬江太守陸康索求三萬斛軍糧,陸康不給,袁術早已大怒。剛好孫策以前曾經去拜訪過陸康,但陸康卻看不起孫策,只讓自己的主簿接待,自己不出來相見,爲此,孫策也懷恨在心。

招袁術怒沒關係,招孫策恨就有危險了。袁術派孫策去攻打陸康,並且許願說拿下陸康,廬江郡一定封給你。孫策於是奉命出擊,輕鬆拿下廬江。可袁術居然又一次出爾反爾,任用他的老部下劉勳當了廬江太守,別提孫策有多失望了。剛好吳景此時情況不利,使得孫策有機會脫身而去。

渡江轉鬥,所向皆破。

原來揚州過去的治所是壽春,而壽春此時已被袁術佔領,新上任的揚州刺史劉繇便在吳景和孫賁的協助下南渡長江,在曲阿設立了治所。可是這次孫策打下了廬江,劉繇開始憂心忡忡了,他知道,吳景、孫賁是袁術任命的,他們跟孫策又是自己人,現在他處在這些人的包圍圈裏,特別擔心吳景,孫賁與袁術、孫策聯手吞併自己,於是就用武力趕他們走,一直趕到江北。吳景和孫賁只好退往歷陽,劉繇派部下樊能、於麋駐紮在橫江津,讓張英駐紮在當利口,抵擋袁術。袁術是那種吃虧就要討回來的主,於是任用自己的部下惠衢爲揚州刺史,以吳景爲督軍中郎將,和孫賁一起率兵進擊張英等人,卻連年不克。孫策看機會來了,向袁術請示去幫舅父吳景平定江東,袁術知道孫策對於他之前有所不滿,但覺得他不一定能成功,便答應了他,並表奏朝廷任命孫策爲折衝校尉,行殄寇將軍。孫策於是帶領千餘士兵,數十騎兵,以及願意跟隨自己的數百門客東進,等到了歷陽的時候,已經擁衆五六千人了,看來孫氏在江東還是有舊恩啊!此時孫策的總角之好周瑜率兵來助,使得孫策更是如虎添翼。周瑜跟孫策同歲,是在壽春時候認識,互相欣賞,都胸有大志,而且周瑜曾經升堂拜母,關係就沒得說了。孫策開始創業,周瑜怎麼能不支持,帶來兵馬軍糧來投,有了周瑜的支持,事情就更加順利。興平二年,二十一歲的孫策在周瑜的支持下“渡江轉鬥,所向皆破,莫敢當其鋒,而軍令整肅,百姓懷之。”

趕走劉繇,佔據吳郡。

已經在袁術手下隱忍了四年的孫策,終於可以展翅翱翔,一飛沖天了。孫策軍先是突破了劉繇的長江防線,率部渡江,進擊橫江、當利,相繼攻克,樊能、張英戰敗。接着,連續出擊,一直打到牛渚,進而攻擊秣陵,跟劉繇在曲阿決戰,劉繇戰敗逃跑,孫策入據曲阿,太史慈跟孫策的單挑就是曲阿之戰中的小插曲。這一戰,是孫策開創江東的決定戰役,取得了最初的根據地,在江東站住了腳,爲他以後的發展壯大,奠定基礎。劉繇逃跑,他任命的郡守也都棄城而逃,百姓驚慌,但孫策治軍嚴謹,秋毫不犯,百姓也很快接受了孫策軍。孫策發佈文告,安撫劉繇敗兵,招納豪傑,來者雲集,孫策實力得到大大提高,威震江東。不久,劉繇又放棄已經逃到的丹徒,繼續西逃,而攻下曲阿後的孫策,距離吳郡距離已經很近了,沒有了劉繇後顧之憂,孫策於是進兵奪取吳郡。此時的吳郡都尉朱治是孫堅的老部下,曾任孫堅的校尉,此時,朱治配合孫策,從錢塘進攻吳郡,大敗吳郡太守許貢,代理吳郡太守,孫策終於有了一郡之地。但這一郡之地,也並不都是孫策的。孫策的目光,也不只是這一郡之地,比如,會稽郡就在旁邊。攻佔會稽,剿滅羣盜。之所以說都不是孫策的,是因爲有人鑽空子。劉繇手下的郡守望風而逃,造成混亂,吳郡人嚴白虎。糾結羣夥,聚衆數萬,處處屯聚造反,給孫策造成很大混亂。吳景等將領想要先滅掉這些盜賊,然後再去攻佔會稽。孫策卻認爲嚴白虎這些人沒有大志,不成氣候,先不用擔心,一戰就可擒獲。於是率兵南下,渡過錢塘江,攻擊會稽郡,會稽太守王朗用兵阻擊,孫策軍聲東擊西,最終攻佔會稽,並派賀齊率兵追擊逃跑的王朗,直追到東冶,王朗投降。孫策回軍,大破嚴白虎等人。王朗的結果還是好的,孫策派張昭來勸降,王朗不肯依附,後來朝廷徵召王朗,孫策將王朗送至許都,這纔有了後來的魏國三公之一王司徒,當然,這魏國三公中,他王朗不是唯一一個拜孫策所賜,成就在魏國。王朗不肯依附,會稽功曹虞翻,是個人才,歸順孫策,在他的幫助下,平定會稽全郡,孫策自領會稽太守。此時是建安元年,也就是在這一年開始,孫策開始向漢廷貢獻禮物,初步在實現了當初在江都的設想。

決裂袁術,獲封吳侯。

孫策佔了地盤,袁術不高興了,開始對孫策進釜底抽薪。先是把吳景、孫賁、包括周瑜,周瑜的叔叔周尚等人召回壽春留爲已用,然後開始籠絡孫策好友周瑜,被周瑜拒絕,暫居居巢長。建安二年,袁術僭越稱帝,天下諸侯共討,孫策寫信勸誡不成,召回吳景、孫賁等親戚,與袁術決裂。袁術惱怒,鼓動山越與其在丹陽的勢力聯合,對付孫策,包括太史慈,孫策軍剛剛平定吳郡嚴白虎等人又一次造反,於是派兵趕走袁術所派的丹陽太守袁胤,以吳景擔任丹陽太守,之後親自率軍平定太史慈在丹陽的造反,擒獲太史慈,平定丹陽郡。江東六郡,已佔其半。此時,周瑜帶着魯肅一起來投奔,孫策對魯肅的才華,甚是欣賞。孫策繼續向漢廷進貢,規模是建安元年的兩倍。漢廷任命他爲討逆將軍,封爲吳侯。根據歷史的慣例,吳國的國號也從此就奠定了基礎,孫策也開始表現了一方諸侯的模樣。得到賞賜的孫策當然得繼續表忠心,孫策正準備與曹操等併力討伐袁術,軍隊已整裝待發,但是袁術病死,便無需再動。

孫策於是派張紘到許都結交朝中大臣,宣傳孫策在江東的功績,並表達對漢室的忠心,可是沒有想到張紘被留在朝中爲官,直到孫策去世以後纔回江東。不過張紘人在朝中,還是一顆紅心向孫氏,打消了曹操趁孫策亡故進攻江東的想法,同時勸曹操厚待江東,曹操聽取他的意見,才封賞孫權,承認了孫權繼承孫策的政治地位,並派張紘回去勸說孫權心向朝廷,張紘才因此得以回到江東。

襲取廬江,實力大增

袁術敗亡,手下分崩離散,原來孫策在袁術處,就很得袁術手下將領仰慕,此時袁術的長史楊弘、大將張勳等準備率部投奔孫策,不料被廬江太守劉勳截擊,全部俘虜,金銀珠寶,全部帶走。這下惱了孫策,準備攻下廬江。但是剛剛得到袁術部衆的劉勳現在實力大增,孫策不敢硬拼,只能知取。孫策先假裝跟劉勳結交盟好,接着鼓動劉勳率兵攻取上繚,之所以這樣鼓動,是劉勳得到袁術兵衆,但糧草就跟不上了,孫策鼓動他說上繚這地方物產富饒,又靠近江東,孫策可以爲他的外援,攻打上繚。

劉勳不知是計,率兵前往,此時的孫策軍正西征黃祖,剛好跟劉勳互相空虛,孫策排兵布將,自己和周瑜親自帶兵襲取廬江,一邊派人阻擊劉勳回軍,廬江城劉勳部衆全部投降,劉勳也在被阻擊後,只剩數百騎投靠曹操。孫策據有廬江郡,江東之地再下一城,據有廬江的孫策也同樣接收了袁術原來投降劉勳的部衆,實力得到增強。

孫策是如何發跡的?他是怎麼樣打下江東十六郡呢? 第2張

大戰黃祖,再下豫章。

跟黃祖的仇是早晚得報,要看什麼時候,不過對於孫策來說,一箭雙鵰,剛剛好。本來就準備西征黃祖,順手得了廬江,劉勳向黃祖求救,黃祖派兵來援,被孫策擊敗,劉勳敗逃曹操,孫策則繼續進軍黃祖,以報殺父之仇。建安四年底,孫策率周瑜、呂範、程普、韓當、黃蓋、孫權等將領同時並進,與黃祖軍大戰,黃祖幾乎全軍覆沒,隻身逃跑,孫策軍收繳甚多,雖然沒有擒殺黃祖,但是也大解了心頭之恨。大捷後的孫策還不忘了上表朝廷報捷:“臣身跨馬陣,手擊急鼓,以齊戰勢。吏士奮激,踊躍百倍。心精意果,各競用命。越渡重塹,迅疾若飛。火飛上風,兵激煙下,弓弩齊發,流矢雨集。”戰況可謂驚心動魄。而繳獲甚多的孫策軍,也從此開始了擁有強勁的水軍,江東水軍開始在長江上下發揮戰力。打敗黃祖,孫策軍繼續東進,就跟豫章郡接壤了。

建安五年,孫策進軍豫章,當時的豫章太守華歆,雖然名聞天下,但是打仗實在不行,孫策直接派虞翻就勸降了,不戰而下豫章,至此,孫策佔有江東之地。版圖擴大後的孫策,重新設置郡守,自領會稽太守,以吳景爲丹陽太守,孫賁爲豫章太守,並且從豫章郡分出廬陵郡,由孫賁弟弟孫輔爲太守,朱治爲吳郡太守,而留中護軍周瑜鎮守巴丘,太史慈也被派去獨當一面。

此時謀士包括張紘,張昭,秦鬆,陳端,武將諸如太史慈、黃蓋、韓當、宋謙,賀齊、董襲、周泰、凌操、蔣欽、陳武、呂蒙等人,文武諸臣,濟濟一堂。孫策開始顯示出一方諸侯的模樣。連曹操聽聞孫策平定江東後,也開始拉攏孫策。

遇刺身亡,傳位孫權。

孫策性格特點很簡單,有點像項羽,自恃英勇,驍勇異常,這樣的人都有稱王稱霸的可能。這話是原吳郡太守許貢說的,許貢此時已經敗於孫策之手,投奔在別處,孫策沒有趕盡殺絕。怪不得演義說外號“小霸王”,但是許貢後面還說了,不如召孫策回洛陽,高官厚祿圈養着。這是許貢在上表朝廷時候說的,許貢這種心思,一方面是真的爲了朝廷着想,另一方面也更是爲了自己的吳郡着想,孫策回朝,自己就有可能重新打回吳郡。但也正是許貢說了這樣的話,才最終死於非命。許貢的上表被孫策截獲,孫策大怒,召來許貢對質,最終絞殺許貢。許貢是殺了,也給自己埋下了殺身之禍。大概有本事的人,都有毛病,項羽,孫策這號人,就如郭嘉說的一樣,輕而無備,有實力的人都自信,比如秦武王,李世民,都是這樣的例子。性格決定命運是有道理的,孫策最終還是吃了這個虧。許貢被孫策所殺,許貢小兒子以及門客逃亡,一直隱匿,同時尋找機會報仇。機會有等來的,也有碰來的。孫策喜歡打獵,通常只帶數騎出行,但是孫策馬好,其餘數騎跟不上,卻突然與許貢的三個門客遇上了,此時大家都很懵逼。孫策很是疑惑,問這些門客是什麼人,三人估計也是沒有突然準備,估計還有點害怕,就含糊說自己是韓當的士兵,在此射鹿,想矇混過關,此時都忘記報仇了,只想趕緊糊弄過去。沒有想到孫策的記憶力這麼好,韓當的士兵他都認識。孫策當即說韓當的士兵他都認識,沒有見過你們,一邊說,一邊就張弓射箭,射倒一人,可是有三個門客,其他兩個門客幾乎同時也搭起了箭,孫策面頰中箭,辛虧後面的騎兵趕上來殺死了刺客,不然孫策估計要命喪當場了。當時即使這樣,也是重傷,自知命不久矣,然後就是託孤了。大家都很熟悉的這段:創甚,請張昭等謂曰:“中國方亂,夫以吳、越之衆,三江之固,足以觀成敗。公等善相吾弟!”呼權佩以印綬,謂曰:“舉江東之衆,決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知卿。”至夜卒,時年二十六。孫策死的時候,正值袁曹兩家官渡決戰之際,曹軍怕孫策率軍偷襲許都,郭嘉卻料定孫策輕而無備,必死於匹夫之手,性格決定命運,還是有道理的。

孫策用了十年時間,平定了江東,留給了孫權,孫權在此基礎上稱帝建國,然而對於孫策的待遇,卻很讓人議論。孫權稱帝追諡孫策爲長沙桓王,爲孫策立廟,子孫封侯。孫堅既然已經追封了帝號,而對待實際打下江東之地,又傳給孫權的哥哥,與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相比,還不如司馬炎,司馬炎還知道感激司馬師傳給司馬昭的權力,追贈爲帝。當然也可能是孫權有難言之隱吧,不管怎樣,孫策用他十年的生命,從無到有,奠定了吳國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