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在古代老人的地位有多重要?他們的生活如何

在古代老人的地位有多重要?他們的生活如何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每當一提起古代老人總會想起電視裏面的那位,那麼小編就不得不給大家詳細的說一下了

我們常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人是一個家族裏最受尊敬的存在。尤其是在很有傳承的大家族中,老人經常扮演的是引導者的角色,他們將自己豐富的經驗傳給下一代,讓後輩少走彎路。老人也往往是一個家族中的大家長,比如說紅樓夢中的賈母,雖然可能並不掌握實權,但儼然是精神領袖一般的存在。古代人因醫療條件、知識水平等等的侷限,人的壽命往往非常短暫,一個高齡老人在一個地區,甚至是整個國家都是很有名望的。在古代,老人這樣重要,他們是怎樣被照顧的?他們的養老條件怎麼樣呢?

早在原始社會末期,人們就已經有了養老的意識,後經歷的夏商兩朝也各有辦法,《禮記·王制》記載“凡養老,有虞氏以燕禮,夏后氏以饗禮,殷人以食禮。”周朝則是兼而用之,據記載西周的制度是這樣的“五十養於鄉,六十養於國,七十養於學,達於諸侯。”按年齡將老人的贍養責任依層劃分,年齡越大就越重要,從地方到中央,到了七十歲甚至地位比普通的諸侯還高。

在古代老人的地位有多重要?他們的生活如何

西周將長者的地位擡高,不僅是鑑於前文我們所說老年人積累有豐富的知識經驗,更出於統治的需要。西周政治體系中最重要部分之一的宗法制所維持的等級社會就需要這樣的階層劃分。正所謂,按長幼之序,定尊卑之禮。《禮記·鄉飲酒義》中說:“民知尊長養老而後能入孝弟;民入孝弟,出尊長養老,而後成教;成教而後國可安也。”所以西周重視養老,本質上是一種政治教化。

縱觀歷史,養老條件最好的當屬漢代,對於老人的重視程度甚至可以說是千年無出其右。西漢初年,國家剛剛從連年戰火中走出,朝廷立刻就頒佈了養老詔令,只要是年滿八十的老人,就可以享受“養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飲食”的待遇。

漢高祖劉邦還另立一套規矩,凡是年滿五十,有德行有能力帶領大家向上向善的,就可擔任“三老”。別看這似乎不是什麼朝堂內的正式官員,實際上卻可以向縣令丞尉“以事相教”,並且盡免徭役,每年十月還另賜酒肉。既有名望又能享受不少福利,誰家的老人要是成了“三老”,那可真是一件了不得的大好事。

繼高祖劉邦後,漢文帝也同樣重視老人的生活,甚至下詔:“老者非帛不暖,非肉不飽。今歲首,不時使人存問長老,又無布帛酒肉之賜,將何以佐天下子孫孝養其親?今聞吏稟當受鬻者,或以陳粟,豈稱養老之意哉!”將養老作爲至純至孝的代表行爲,以朝廷的實際行動以及自己作爲一國之君的態度,不遺餘力將養老政策落實。

在古代老人的地位有多重要?他們的生活如何 第2張

到了成帝治時,法定的養老年齡降低,七十歲就可享受這種福利。同時還規定每年秋天,由地方政府普查人口,對高齡老人進行登記造冊,舉行隆重的授杖儀式。所謂授杖儀式就是對年長者身份的認可,《後漢書·禮儀志》中記載:“仲秋之月,縣、道皆案戶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玉杖,哺之糜粥。八十、九十,禮有加賜。”

而且這玉杖的造型也很講究,可不是隨隨便便一根棍子,“玉杖長尺,端以鳩飾。鳩者,不噎之烏也,欲老人不噎。”這就是所謂的“鳩杖”,其中滿含着對老人的祝福。不論是在物質上還是精神上,漢代的老人都收到了極大的優待。

且根據1959和1981年在甘肅武威縣漢墓內出土的兩份王杖詔書木簡來看,漢朝的養老敬老法規始終一致,從未間斷不說,甚至每隔一段時間皇帝便要昭告天下養老的意義,讓養老這項工作從未停歇,也從未偷工減料。

漢代的養老不止是給老人尊重和財富,同樣也在保護他們的人身安全。有明確規定,不論是什麼官府,都不得對高齡老人擅自徵召、系拘,不準辱罵、毆打,違者“應論棄市”。不要以爲這只是說說,老人的地位在一些情況下確實比官員還高,哪怕是封疆大吏也不敢隨意冒犯。

在古代老人的地位有多重要?他們的生活如何 第3張

史書記載漢代汝南有一位名叫張熬的亭長毆打侮辱了一位受王杖的長者,甚至還強行拉着這位長者去修路。此事暴露立刻天下譁然,別說是太守了,就連中央的廷尉也很難決斷,於是這件事就由皇帝判決。皇帝瞭解後沒有絲毫留情,下令按規定的那樣棄市處理。張熬就這樣丟了性命,屍身還被棄市來警告他人。現在看來這張熬固然是有罪,但罪不至死,可在漢代,他直接丟了性命不說死後還要受衆人白眼,可見當時老人的地位了。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使老有所養也是社會一直以來的追求。在人口老齡化的中國,養老一事就顯得更爲重要。養老實際上不只是物質層面上的,更是精神層面上的。漢代那樣既照顧老人們的生活,又關注他們的心理,給予他們地位讓他們安心,這種種行爲很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