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真實的街亭之戰結果如何?和演義中有何不同?

真實的街亭之戰結果如何?和演義中有何不同?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6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街亭之戰發生於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戰爭期間,也是這次北伐戰爭中一場決定性戰事。街亭之戰失敗,令到第一次北伐功敗垂成。日後蜀漢數次北伐亦未能獲得比本次令三郡投降更大的影響,而且本次蜀軍大敗,對本來已因夷陵之戰元氣大傷的蜀漢有較大的影響。

真實的街亭之戰結果如何?和演義中有何不同?

讀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命馬謖守衛街亭,可馬謖沒有按照諸葛亮的要求在路上安營紮寨,反而將軍營修在山上。魏軍圍山,切斷了蜀軍的水源,使得蜀軍因缺水而喪失戰鬥力。於是魏軍一股作氣攻下街亭,導致諸葛亮進無可據,只能退兵。回蜀後,諸葛亮依軍令斬首馬謖,這就是“揮淚斬馬謖”的由來。但演義不是歷史,正史中的街亭之戰可以說是在諸葛亮五次北伐戰爭中最爲重要、疑點最多、同時也是爭議最大的一場戰爭。

公元228年,諸葛亮兵出祁山,魏國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旋即反叛,魏國朝野震恐。魏國的隴右地區一共有五個郡,分別是隴西、南安、天水、安定、廣魏。事實上,在三郡反叛後,只有隴西郡做了一定的抵抗。在《三國志·魏書·張既傳》中記載,隴西太守遊楚曾對前來隴西郡招降的蜀將說:“卿能斷隴,使東兵不上,一月之中,則隴西吏人不攻自服;卿若不能,虛自疲弊耳。”

遊楚的這番話告訴我們,諸葛亮吞併隴西的關鍵就在於能否成功阻擊前來增援隴西的魏軍,而街亭就是阻擊的絕佳地點。想要阻擊前來的魏軍,就要知道他們從哪裏來。諸葛亮出兵後,三郡來降,但實質上諸葛亮並未用軍隊接受三郡,只是名義上的受降而已,這爲後來諸葛亮的退兵埋下伏筆。

蜀軍出祁山,第一站就是天水郡。可此時,魏國的雍州刺史郭淮正率領一干官員巡視天水郡。聽說諸葛亮出兵後,天水郡一干官員全部跑入上邽城中,固守待援。所以魏國援助的重心就是上邽,而諸葛亮的六萬北伐大軍也駐紮在祁山一帶。拿下上邽,既可以摧毀天水郡甚至雍州的魏國官僚體系,又可以以上邽爲跳板,吞併隴右,甚至進攻陳倉。

根據徐日輝先生的考證,從陳倉到上邽主要有兩條道路。一條是渭河以北的“隴關道”,另一條是沿渭水的“陳倉渭水道”。隴關道雖然平坦,但路程較長,而陳倉渭水道雖被稱爲“狹道”,但也可以進行大兵團的運輸,而且由於該道較短,所以從陳倉到上邽的時間也短。

建安十九年,夏侯淵進攻馬超走的就是這條路。《三國志·夏侯淵傳》中記載:“使張郃督步騎五千在前,從陳倉狹道入,淵自督糧在後。”而魏軍爲了快速救援被困上邽的郭淮,並救援隴西諸郡,必然會選擇這條便捷的通路。而街亭就是這條道上重要的關隘。

當時諸葛亮爲了能夠取得戰爭的勝利決定兵分兩路向魏國的都城前進,一路人馬由他帶領是主要進攻曹魏的而另一路是鎮守在交通要道上切斷曹軍的援軍在很大限度上消滅到曹軍並且阻斷援軍對他們的支援。所以當時另一路的將軍諸葛亮經過再三的考慮決定讓馬謖擔任先鋒,因爲他認爲馬謖可以將軍隊指揮好能夠鎮守住街亭阻斷曹魏的軍隊爲諸葛亮北上戰爭贏得寶貴的時間。

當諸葛亮說出自己的想法之後軍中許多的老將都不服因爲他們認爲馬謖年輕氣盛他的能力只是被人們誇大了,但是諸葛亮依然堅持自己開始的想法決定讓馬謖帶人去佔領街亭。街亭的地勢十分的險要並且他的周圍是一座山如果誰先佔領了城池那麼敵人從外面是不能夠攻進去的,並且在馬謖出兵的時候諸葛亮就告訴他只要守住街亭阻斷曹軍的援軍就好不要急於進攻。

馬謖和副將王平領人馬到了街亭,張郃的魏軍也從東面開了過來。馬謖看了下地形,對王平說:“這一帶地勢險要,街亭旁邊有座山,正好山上紮營,佈置埋伏。”副將王平提醒他說:“丞相臨走的時候囑咐過,要堅守城池,穩紮營壘。在山上紮營太冒險。”馬謖輕敵,沒聽王平的勸告,堅持採用兵書上的“置之死地而後生”。王平沒有辦法,只好央求馬謖撥給他一千人馬,讓他在山下臨近的地方駐紮。

張郃率領的魏軍趕到街亭,看到馬謖放棄現成的城池不守,卻把人馬駐紮在山上,馬上吩咐手下將士,在山下築好營壘,把馬謖紮營的那座山圍困起來。馬謖幾次命令將士衝下山去,都沒能攻破張郃的營壘,反而被魏軍的亂箭射死了不少人。魏軍切斷了山上的水源,蜀軍斷了水,連飯都做不成。時間一長,自己先亂了起來。張郃看準時機,發起總攻。蜀兵紛紛逃散,馬謖想阻止也阻止不了,最後,只好自己殺出重圍。要不是山下的王平接應,蜀軍損失更大。

街亭的失守,使得諸葛亮的北伐計劃完全泡湯。而街亭失守的原因,歷史上也多有爭議。蜀軍士氣低下是失敗的最主要原因。蜀軍士氣低其實是劉備時期埋下的禍根。在關羽死後,他操練的精銳水軍損失殆盡;而後蜀漢政權又經歷了夷陵之戰,劉備辛苦攢下的家底全部被揮霍一空。所以諸葛亮纔會講:“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雖然諸葛亮對南方以孟獲爲首的少數民族政權發動戰爭,並獲得了勝利,可蜀軍還是沒有獲得足夠的實戰經驗。士氣低下,訓練較弱,使得馬謖的軍隊一觸即潰。《三國志·王平傳》用“衆盡星散”四個字來形容再合適不過了。實際上,這個問題在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中就暴露無遺,每一個戰場上,蜀軍都有足夠的兵力優勢,可在每一場戰鬥中,人數佔優的蜀軍都敗給了人數較少的魏軍。所以後來諸葛亮在返回成都後,總結經驗,開始全軍講武。

馬謖個人的失誤也難辭其咎。街亭戰場雖然是一處開闊地,但並不至於無險可守,那裏是有城防設施的。馬謖最大的失誤便是放棄了街亭已有的城防,將軍隊駐紮在南山上,導致水源被張郃切斷,使本就不高的蜀軍士氣更加低落。再加上馬謖等人剛與魏軍交戰,便瘋狂逃竄,如此種種都表明馬謖是一位不合格的主帥。

但是,如果進行縱向比較的話,蜀將王平在此戰中大放異彩。雖然馬謖等人臨陣脫逃,可王平穩住了蜀軍陣腳,率領千餘人搖旗吶喊,使得張郃不敢追擊。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止損作用。同時王平在撤退的路上一路收納逃竄的蜀軍兵將,也減少了蜀軍的損失。

最後,爲什麼街亭失敗後,諸葛亮就匆匆撤退?他有六萬大軍,爲何不敢與前來增援的張郃所率領的疲敝之師交戰?原因很簡單,一方面諸葛亮要保存蜀國的實力,爲下一次的進攻做準備,倘若自己率領六萬大軍與張郃的五萬援兵拼死作戰的話,必會兩敗俱傷,蜀國是經受不起那麼大的損失的。

再者,諸葛亮雖然謹慎,但在這次北伐中卻犯了冒進的錯誤。雖然三郡投降可他並沒有實際派兵接收,只是在名義上接收了三個郡。所以諸葛亮纔會出現失去街亭後“進無可據”的窘境。所以,街亭之戰即使失敗,也不會導致滿盤皆輸。真正使諸葛亮北伐計劃破產的是他沒有牢牢控制住得到的魏國領土,沒有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更缺乏破釜沉舟的勇氣。

真實的街亭之戰結果如何?和演義中有何不同? 第2張

街亭之戰蜀軍潰敗應該歸咎於誰?

此戰的主要責任應該是諸葛亮。首先是用人不當。當時一出祁山,衆人推薦魏延、趙雲等舊將鎮守街亭,但諸葛亮不聽,讓從未臨陣殺敵的馬謖爲將,王平副之。馬謖絕非張頜的對手。劉備臨終前曾囑咐孔明: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可惜孔明忘記了。

第二,諸葛亮指揮失措。街亭本無險可守,馬謖的任務是守住街亭,保證蜀軍側翼。然魏軍前鋒張頜的五萬軍隊大部分爲騎兵,郊城野戰乃騎兵之強項,幾個集團式的衝鋒,以步兵爲主輔以倉促而立的營寨,根本無法抵禦騎兵的衝鋒。諸葛亮讓馬謖當道紮營,戰術上就失誤了。馬謖熟讀兵法,之所以選擇山上立營,也是考慮到了這一點,就是沒有考慮到水源問題。

第三,當魏軍包圍馬謖之後,馬謖軍並沒有一觸即潰,而是殊死抵抗。其實已經吸引住了張頜的五萬主力。此時蜀軍主力盡在祁山,天水、南安、安定三郡也在蜀軍手中。如果此時從兩翼包抄魏軍,與馬謖軍裏應外合,必獲全勝。但諸葛亮用兵墨守成規,臨敵應變能力差,選擇了全線撤退,錯過好的戰機,導致了一出祁山的失敗。而後的幾次北伐,魏軍選擇了消耗戰,避免與蜀軍正面交鋒,最終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

街亭之戰主要責任在孔明,主帥沒有隨機應變和掌握全局的能力,加之用人失當,導致了戰役失敗。企業管理也是如此,用人和佈陣是決定發展的重要因素。